分享

苑祝标(签约作家)丨瑰丽奇美 流誉千古——唐代白居易《暮江吟》欣赏

 金秋文学 2020-12-12

右上侧金秋文学”关注本微刊,欣赏更多精彩作品

瑰丽奇美 流誉千古

——唐代白居易《暮江吟》欣赏

作者:苑祝标(签约作家)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的这首《暮江吟》,作为唐诗中呤咏秋江夜景的名篇而瑰丽奇美、流誉千古。

白居易(772~846),唐代大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在文学上,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的诗歌主题鲜明、语言通俗,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这首诗大约是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朝廷政治昏暗、党争激烈,诗人尝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他离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遂作此诗。诗人以瑰丽的色彩、形象的比喻,描绘了深秋时节夕阳刚落、月亮新上的江景,勾勒出一幅幽美的秋江暮夜图,令人心驰神往,留连无尽。

全诗四句写了两组景物。前两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描写夕阳西照的江水缓缓流动江面泛起细小的波纹,呈现出一半碧绿一半通红的景色。此情此景,自然让人联想到一幅瑰丽的傍晚秋江图。首句一个“铺”字是画龙点睛之笔,不仅写出了残阳西沉、光线柔和、江水红碧交辉的实景,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动感,而且这种动感是由近及远、逐渐扩展、正在进行着的,从而使诗的画面形神毕现、光彩夺目。

诗的后两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写诗人陶醉在夜晚的美景之中留连忘返。他俯身下看,草叶上那滴滴清露,就好像镶嵌在草地上的粒粒珍珠;再抬头一瞧,一弯新月初升,蔚蓝天幕上如同悬挂着一张精巧的玉弓。末句连用两个新巧的比喻,把露珠的圆润和新月的清辉描绘得栩栩如生。同时,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了一种和谐、宁静的意境,勾画出一幅幽美的月夜秋江图。这种境界,让诗人不禁脱口赞道:“多么可爱的九月初三的夜晚啊!”从而抒发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热爱、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情。因此,后两句成为人们传唱不衰的佳句。

综观全诗,诗人写景、抒情熔为一炉,直率自然,于看似平淡的描写中透出无穷的诗情画意,从而表现出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 

文/苑祝标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苑祝标,一介教书匠,语文高级教师,网名“溪水顽石”、“麦田守望人”,上世纪90年代中师生,大皖阜阳人也。用力育人,用心感悟,用爱抒情,我手写我心,只求澄明如水,相继在《中国教师报》《教师报》《安徽教育》《安徽青年报》《安徽科技报》《阜阳日报》《颍州晚报》《少年文史报》《农村孩子报》等省内外报刊媒体发表拙作千余篇,自编有《溪水·顽石》诗集。现供职于阜阳颍州区袁集镇中心学校,曾荣获安徽省优秀乡村教师、省乡村首席教师等称号。现为《金秋文学》签约作家。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