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中的浮梁茶

 曹国书馆 2020-12-13

唐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病逝于襄州别驾的任上,他的母亲和弟弟住在洛阳,他的大哥白幼文在浮梁县任主簿。父亲去世后,白居易一家人的生活主要依靠在浮梁任主簿的大哥白幼文。《唐诗三百》的《望月有感》诗就是佐证。

此诗前有小序云:“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主簿为主管文书之类的小官,年薪30担。白幼文每年必须从这些“微禄"中拿出一部分,让弟弟白居易带回家乡赡养母亲。关于这段经历,白居易在《伤远行赋》中写道:“吾兄吏于浮梁,分微禄以归养,命余负米而还乡。"

从浮梁到洛阳,地隔千里,路远人稀,年纪轻轻的白居易在山路上挑着米,该是多么辛苦啊。他在《伤元行赋》中这样描述道:

出郊野兮愁予,夫何道路之茫茫。

茫茫兮二千五百,自鄱阳而归洛阳。

当时浮梁归属鄱阳郡,白居易从浮梁返归故里走水路必须经过鄱阳。白居易不仅吃着浮梁的米,而且是踏着浮梁的路步入仕途的。按照唐朝的制度,举子入长安应考,应由各地掌管贡举的地方官选送。有点像现在考大学一样,户口在哪里,就在哪里报考。白居易本是陕西渭南人,家居洛阳,那就应该由洛阳地方官选送考试。可白居易却是由宣州宣歙观察使崔衍选送入京。这是因为有在宣州任溧水县令的叔父白季康的引荐,更有大哥白幼文的极力推举。由此可见,白居易当时是以浮梁人的身份进京赶考的。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白居易考中了第七名进士,金榜题名,终于苦尽甘来。由于父亲去世较早,白居易是在大哥的培养和帮助下成长起来的,因此他对大哥充满着深深的情意和敬重,浮梁这个县名也在他的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被贬江州时,大哥还健在,江州与浮梁相隔百余,说不定白居易还去浮梁县看望过大哥呢。他谪居江州的第三年,即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白幼文病逝,白居易深情地写下了《祭浮梁大兄文》的祭文,抒发了失去兄长的哀痛,颂扬了大兄的品德情操。

浮梁是白居易大哥为官的地方,也是白居易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浔阳江头偶遇歌女,她的丈夫又在浮梁买茶。浮梁与诗人有着很深的情缘。

从这两句诗,我们不难看出,象歌女丈夫这样的北方商人都到这里来进茶,可见,唐代浮梁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茶市,且经营浮梁茶利润高,有利可图。

王敷《茶酒论》

《茶酒论》是唐代秀才王敷写的一篇诗论,收录于《敦煌变文集》,原文出自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诗中有“浮梁歙州,万国来求"之句,为唐代浮梁茶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佐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