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养生之道包括养生观念与养生功夫两部分内容,其道理是后世继承者论证养生理论的基础,本章综合庄子多篇有关著作,学习和研究庄子养生功夫的理论。 一,庄子最早提出神、气沿着督脉运行的修养方法 《养生主》:”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庄子认为,修养好以督脉为神气运行路径的功夫可以保身,可以养心,可以延年益寿。这是我国最早提出神气沿着督脉运行的养生功夫理论,在此基础上后世养生专家提出神气沿着任、督两脉运行的理论。 二,庄子提出做静功时,元神应保持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暂时关闭自己的感官功能,让自己炼静功时出现杳杳冥冥的气感现象,抱神以静的状态 《刻意》:“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做静功时,须保持精神纯正单纯专一,心中没有私欲,没有其他杂念。采用纯正的元神寂静意守体内元气不变。 如何做到“静一而不变”?《庄子 养生主》:“方今之时,臣已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神欲行,依乎天理。”这是庄子以古代文慧君与宰牛屠夫庖丁的对话形式,表达了自己对于养生静功夫的看法。庄子认为做静功时眼睛不能外视,暂时停止眼睛、鼻子、耳朵等感觉器官的活动,聚精会神的运行功夫,依据自然无为的道理而行。 为什么做静功时需要关闭感觉器官? 《庄子 天地》:“且夫失性有五:一曰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二曰五声乱耳,使耳不聪;三曰五臭熏鼻,困惾中颡;四曰五味浊口,使口厉爽;五曰取舍滑心,使性飞扬。此五味者,皆生之害也。”做静功时,眼睛看见了五种颜色,精神就会溜号;耳朵听到了五种声音,意念就会走神;鼻子闻到了五种臭味,就会堵塞和困扰脑门,因为鼻端和上丹田是做静功的重要之处;五种香味入口,会令人口爽,影响静功修养,所以庄子称香味为浊味、厉害之味;五种趣味进入舌头,因为“心开窍于舌”,会让心神滑走、心性飞扬。可见,五味对于修养静功危害很大,所以在修炼静功时要暂时关闭自己感觉器官功能。 《庄子 在宥》:“至道之精,杳杳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慎女内,闭女外,多知必败。”。 做静功时达到“静一而不变”的程度,神态自然会呈现出幽深邈远的意境和快感,当工夫做到极致时,自然会出现似醒非睡、昏昏默默的神态。此时,保持目不视、耳不听,抱着元神不放,防止精神溜号,消除杂念,坚持神静、身静,身心自然端正;内外必然清静,形体自然无疲劳,精神不会向体外移动,这样做工夫可以长生,谨慎的守住你体内的元气,堵塞来自身外的各种影响,如果杂念多了必然导致做静功失败。 三,《庄子 人世间》中,通过孔子与弟子颜回对话的形式,明确地阐述了做静功的“心斋法” “颜回曰:敢问心斋法?”“仲尼曰:“一若志”;说做工夫时,须保持用心专一、一心一意,才能有效地防止功中出现欲念问题;欲念多,杂念则多;杂念多,干扰则多;干扰多,忧虑则多;忧虑多;做静功固然失败,不可救药。正如庄子在《人世间》:“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 庄子说:“无听于耳,而听止于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也,惟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开始做工夫时要用耳朵听自己呼吸,实际是用心感觉呼吸的方法听自己一呼一吸;心听着、听着也就入静了,入静后身体就会出现气感,有气感后就要停止心听法而要改用随法,即神跟随气的方法做工夫了,此时重要的是确保神气合一;停止耳听、心听的做法符合自然养生之道。 气是从虚静中来,做工夫时需要保持虚无清静的心态;如果用心接应外物,不能进入吕洞宾说的“心中无物为虚”的境界“。对此,张三丰说:“若不迎接(外物)则空寂虚无”。唯一虚无是自然大道的本体,炼出虚无境界算为心斋。 四,庄子提出“纯气之守”的修养方法和纯粹朴素的修养精神的方法 庄子在《达生》中说:“是纯气之守也。”这是庄子的做静功的修养方法,也是意守方法。庄子说的守是老子说的“守静笃"的守;“气”是先天的真气、元气,用什么守?用纯粹而无杂念的真意、元神来守,这句话的含义为:用纯粹而无杂念的元神意守先天元气。 庄子提出守气需要凝神的观点。何为凝神?《庄子 达生》:“用志不分,乃于凝神”,注意力集中就是凝神。元神全神贯注元气就是凝神。 《庄子 达生》中借助广成子的话说:“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一千二百岁矣,吾形未衰”。庄子提出“我守其一”的意守方法,即坚持用纯粹单一的元神守好元气,其目的是促使神气合一。所以我活了1200岁,但我却没有感到形体衰老。 庄子提出纯粹朴素的修养精神的方法 《庄子 刻意》:“纯素之道,惟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一之精通,合乎天伦。”唯一地守护好精神,守的过程中务必不能丢失精神,坚守专一,精益求精,才符合自然之德。此为“纯素之道”。庄子的这一观点与《黄帝内经》提出“独立守神”的观点相同,但早于黄帝内经若干年。 五,庄子指出养生的终极目标,强调修心,修炼出虚无无为的境界,回归与自然的本根,强调修炼工夫时,不能让24种思想行为干扰影响做修养工夫 庄子认为养生最终目标是进入无穷无尽之地的大门,遨游于无边无际的原野,与日月和光、与大地同尘,与太虚之气混为一体,与天地一样常在,人们都死了,唯有我还独自存在。《庄子 在宥》:“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吾与日月参光,吾与天地为常……人其尽死,而我独存乎!” 庄子强调修养心性,才能让你处于无为的境界,才能复归于本根,实现虚无无为的境界 《庄子在宥》”心养,汝徒处于无为,而物自化,堕而形体,吐而聪明,伦于物忘,大同乎滓溟。解心释神,莫然无魂,万物芸芸,各复其根。各复其根而不知,浑浑沌沌,终身不离,若彼知之,乃是离之,无问其名,无窥其情,物固自生。” 庄子指出:养心,你只须处于无为之境,万物自然发展、造化,忘记形体,忘记聪明与智慧,让伦理与万物一起忘记,混同与自然虚无之气。解除心思释放精神,茫茫然好像没有灵魂一样,宇宙万物虽然复杂万端,但最终会复归于寂静虚无的本根之中,复归本根是在不知不觉,恍恍惚惚、自然无为的状态下实现的,须始终保持这种状态,如果你出现了有知有识情形,瞬间这种修养境界将会离你而去,所以在做工夫时,不要询问它们的名号,不要窥视它们的实情,万物本来就是无声无息、自然而然的发展变化而来。 庄子在《庚桑楚》中说:“彻志之勃,解心之谬,去德之累,达道之塞。贵富显严名利六者,勃志也;容动色理气意六者,谬心也;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也;去就取与知能六者,塞道也。此四六者不荡胸中则正,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也。” 庄子认为:修炼静功要彻底消除影响心志专一的干扰,解开心灵的束缚,除去德性的牵累,打通修炼金丹大道的阻碍。高贵、富有、尊显、威严、名声、利益六种思想,是扰乱心志的要素,容貌、举止、颜色、辞理、气息、情意六种东西,是束缚心灵的因素;憎恶、欲望、欣喜、愤怒、悲哀、欢乐六种东西,是牵累德行的情欲;离去、到来、贪取、给予、知虑、技能是堵塞进入虚无大道的原因。确保这4个方面共24种思想行为,在我们做功时不出来扰动荡漾自己心灵,进入自己心中,内心就会平正,内心平正就会宁静,宁静就会明澈,明澈就会虚空,虚空就会实现工夫从无为步入无所不为的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