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字相解

 小河水 2020-12-14

甲骨文“书”,上面似手握毛笔,虽然笔头大了些,但说得过去。下面是“口”,有人认为是“砚台”之类,十分勉强。金文“书”嬗变,在口和笔之间插入“点缀”,有笔下生花之相。小篆体“书”又发生变化,上面是手握毛笔,下面是“者”。《说文解字》:“书,箸也,从聿者声。”许慎认为这是个形声字,古时可能“书”与“者”发音相近,但无考!

其实从甲骨文“书”字下面的“口”,金文、小篆体“书”字下面的“者”,大致可以看出这两个古体“书”的字相:手握笔“言”、手握笔“著”,即用笔记录所言或过去的事情。《礼记》:“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讲的应该就是这件事。

  楷体“书”蜕变,字形似源自草书,两个秃包头儿重叠,加一点儿,再加一丨贯通!这是个什么字相?返回去看甲骨文“书”的字形,很清楚这个楷体的“书”是去掉口,把三爪毛笔头简化,两个秃包头儿代之于手,加一点儿表示手握笔在动。因此,楷体“书”的字相:手握笔写。

楷体“书”的字相是手握笔写,故有楷书、隶书、篆书、草书等等,但不可以说甲骨书、金书、籀书,而要说甲骨文、金文、籀文,原因很简单:前者是书写,后者是刻文(纹)。但篆字例外,因篆字常用来作篆刻,故可称篆文,即写的篆字称篆书,刻的篆字称篆文。

古文中很多名词都是可以直接当动词用的,反之亦然。“书”的原义是写,动词。古时对应“书籍”的词是“著”,用“书”表示“书籍”,属于动词名用,或引申。如郭店楚简《性自命出》:“时(诗)、著(书)、丰(礼)、乐”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