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工具、技巧、知识甚至方法论,蚂上创业营带给创业者的更大的价值在于,对创业的系统性的重新思考,尤其是在2020年这样一个特殊年份。 2020年12月12日,蚂上创业营二期43位学员正式毕业。截至目前,他们背后的43家创业公司,总体估值为483.2亿元。 7个月的时间,21位明星导师,“战略布局”、“组织、文化和人”、“经营决策与风险控制”、“企业经营与扩张”四大课程模块,蚂上创业营的学员们,不仅在课堂上完成了以“实干、深度”为特色的系统性的课程学习,而且在课后与10多位来自互联网大厂、一线投资机构、头部创业公司的大咖进行了面对面的深度交流。更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在蚂上创业营这个小生态当中,在43位学员和他们领导的创业公司之间,已经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也触发和孕育了诸多交流与合作的可能。 “2020年,我们收获了不少美妙的数字,收入同比增长300%+,订单同比增长250%+。” “在蚂上创业营学习期间,我们启动了对宠物产品线的探索、调研与论证,一个全新的业务正在孵化当中。” “我们正在积极探索与2家同学企业以及蚂蚁集团的合作,同时,我们跟上下游的2位同学,也已经形成了合作的局面。” 来自蚂上创业营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下半年,43家学员企业客户平均增长约50%,业绩总额增长约75%,与此同时,用户留存增长约40%,C端DAU增长约150%,而获客成本则下降了约17.5%。同期,学员企业与阿里巴巴、蚂蚁集团分别合作19次、16次,而学员企业相互之间的合作,更是高达约70次。整个2020年截至目前,已有17家蚂上创业营学员企业获得新融资,融资总额高达49.39亿。 在毕业论文当中,绝大部分学员都重点阐释了公司的高成长表现,与其在蚂上创业营的学习成果之间的紧密关联。不过,多位学员均表示,相比工具、技巧、知识甚至方法论,蚂上创业营带给他们的更大的价值是,对创业的系统性的重新思考,尤其是在2020年这样一个特殊年份。 对于蚂上创业营二期全部43位学员来说,将“直面创业环境的不确定性”视为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常态,而不仅仅是2020年的突发状况,已经是一个共识。 “不定性,是一个企业家永远要面对的东西。企业家最宝贵的能力,是拥抱和驾驭不定性,是寻找不定性中的确定性,并转化为机遇。对做企业的人来说,危机就是机会。企业家要思考的是,我要做什么事情,要设计什么样的能力,才能活得更久?活得更好?” 那么,如何识别危机并从“危”中寻找“机”?蚂蚁集团罗汉堂秘书长陈龙等蚂上创业营导师,为学员们提供了对“不定性”的分析框架,以及,应对“危机”的系统策略:技术、用户/人口、经济周期/政策、资本等,是影响企业外部生存环境的几个关键因素,其中,技术是改变人类命运最重要的力量;面对危机,短期内,企业在自救的同时,要尽可能抓住一些短期的新机会,长期而言,企业要找到正在发生的未来,重构可持续的商业未来。 而直播——用内容化视频的方式去重构企业和用户的关系,企业服务(SaaS)——在B端对整个供应链数字化进行提速,以及,在不久的将来,基于区块链打造可信的数字经济,等等,在蚂上创业营导师们看来,都是看得见的机会。 不是所有创业公司都有一个称得上“使命、愿景”的东西,来自创业营二期部分学员的真实反馈,验证了这一点。 如果只是复制一个在其它市场已经取得可观收入的APP,那么,这家创业公司的使命和愿景是什么?一旦这样的复制出现水土不服,创业团队应该以什么为基准调整战略和战术? 蚂上创业营导师、前阿里巴巴COO关明生等人,在授课时已经提供了答案:使命确实不容易定,因为它决定了商业方向,方向定错了怎么办?还是要老老实实地改;最好的是使命是,有意义的、足够宽的赛道,而且,它是以客户价值为目的,不是以特定的商业模式为目的;赛道宽一点,要改也容易改,改一辈子甚至几辈子都改不完;比如,阿里巴巴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如果明天只有蜘蛛网可以提供这个价值,阿里会第一个转到蜘蛛网去”。 “未来,出现超级平台的机会已经很少了;互联网已经从上半场的信息互联网时代,进入到下半场的产业互联网时代,现在就是要打持久战,因为好摘的果子已经被摘完了。”这是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蚂蚁集团CPO曾松柏等蚂上创业营导师的一致判断。 “当下,战略聚焦是重中之重”。一个创业公司的领导者需要思考的是,“在什么东西上打透了,你可以形成未来的竞争力”,“要有看系统的能力,看到你所在行业中的各个巨头,包括竞争对手,看到你在这个系统中的位置,然后在夹缝中找到机会”。 在资源和能力稀缺的条件下,创业公司如何找到一个点切入,专注打深、打透,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实现长久、健康的发展?一位学员在毕业论文中写道:(蚂上创业营导师、原阿里巴巴集团总参谋长)曾鸣教授的战略课,给了我非常多的启发,想做、可做、能做,你的使命、你的愿景、你的资源和能力,这中间的小交集,才是我们真正该做的,这就是我们的战略。 在使命、愿景和战略确定之后,进入“战略有人制定,战术有人分解,有人把KPI执行出来”的正循环,是很多创业公司的组织目标。不过,在KPI问题上,他们常常陷入纠结。 在与蚂上创业营学员交流时,蚂蚁集团智能科技事业群副总裁邹亮建议,要通过“定高目标”激发团队的潜能。“在所有的数字背后,要看看我们战略有没有起效果,打法有没有对,要不断地通过数字、通过KPI衡量我们在这个赛道上的能力、产品的竞争力,衡量我们的价格策略、市场策略甚至我们的团队有没有对。” 那么,如何避免发生“一个数字压垮一个团队”的状况?曾松柏指出:要做好战略复盘,要通过对话、反馈、激励,不断校准目标和聚焦的方向、聚焦的数字。这也就是所谓的“借假修真”,借KPI修出一支牛逼的团队。 不过,在蚂上创业营导师、前阿里军校校长李立恒看来,想要避免KPI与战略脱节,前提是定义好“优秀”。 “一个管理者,首先要学会定义优秀,不管是在人还是业务上。事情没干对,往往就是因为,你自己不知道什么是优秀的状态。你定义了优秀,就知道什么是不好,什么是居间,什么是更好。” 邹亮也指出,在阿里巴巴,KPI并不只是一个数字,而是“一套东西”。“很多人认为,阿里的KPI就是那个数字,天猫就是看完成了多少GMV,但实际上,KPI是一系列的东西,包括了客户的增长、客户的满意度,从战略拆解下来的、我们认为正确的事情,都是我们的KPI。” 创业是一个不断获取资源的过程,资本,无疑是为其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不过,陈龙等导师提醒蚂上创业营学员,对资本的本质,要有清晰的认知。 “一方面,资本流动性、灵活性很强,它往往会最早和技术协同起来的”,但另一方面,“资本有两个特点,我们做企业的人一定要知道,一是,资本既会催生新的创新,也会催生很多泡沫,因为它一直在变,还有一点,资本是有代价的,任何时候融资都是有代价的”。 “好多创业公司只是把资本当成钱,但资本不只是钱,资本其实是分权。资本和企业是协同关系,你们之间的信任、协同是极其重要的。否则,它会影响你的方向,它会钳制你。它到底是助力你还是限制你,这个事情的差别是非常大的”,正因为如此,“融资有点像结婚,绝不只是生孩子的那点事”。 在特殊之年2020即将过去之际,面向2021,创业公司应该保持稳健,还是积极扩张?蚂上创业多位导师的建议是,在扩张期,创业公司要重点关注4个问题:经济性(获客成本)、复制的速度、驱动增长的效率,以及,搭一个好班子。 在蚂上创业营导师看来,越复杂的商业,需要的幸运成分越多,如果能找到“单要素成功”的方法,相对也就更容易成功。而在简化商业模式之后,创业团队要连续做出正确的决策,要保证自己每年都能活下去,时间长了,自然会形成优势。 与此同时,在未来的持久战中,在融资环境存在巨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创业公司应积极提升造血能力,只有在该赚钱的地方把钱赚了,才能在该花钱的地方花钱。 创业,从来不会一帆风顺。面对重大问题甚至是危机,往往是一个检视企业价值观体系的重要时机,正如关明生所言,“在一个高速改变的世界里,只有用价值观管辖我们的行为,才能保障可持续的未来发展”。 “价值观是游戏规则,不是道德观念”,“价值观是支持使命的,价值观必须变成各位同学的行为,让他们的行为瞄准我们的使命”,被众多学员视为在蚂上创业营最重要的学习收获之一,其中身体力行的亦不在少数。 不过,多位蚂上创业营导师均表示,对于创业公司而言,完全照搬阿里巴巴的使命、愿景、价值观体系,并不是一个合理的选择。在李立恒看来,创业公司最早的使命、价值观,一定是通过创始人表现出来的,“在人少的时候,创始人的个人意愿就可以感染整个团队、整个组织,一点问题都没有”。 即便创业者已经找对了赛道、磨出了产品,甚至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仍可能最终失败。陈龙、朱啸虎等蚂上创业营导师,均从自身角度给出了帮助创业者避免“踩坑”的建议。 “很多时候,创业者看到技术一下热了,就觉得要冲进去,实际上大多数是要死掉的,因为,技术特别重要的一个逻辑是,从技术变成商业,需要一个很长的认知和试错的过程。” 蚂上创业营导师告诫说,创业公司千万不要试图教育市场,最好是等到市场真的起来的时候,提前一年左右进入。如果进去太早,投资人和创业者都会熬得很辛苦。 在中国创业,市场是否可防御,对创业者而言,也是一件事关生死的大事。在蚂上创业营导师看来,“一头连接海量需求方,一头连接有限几个供应方”的单边平台,是很难防守的;而双边平台则非常安全,也就是说,供给放和需求方最好是“多对多”,比如,需求方是上千万的消费者,而供给方的数量也超过百万。 而对于那些已经成长为细分市场龙头的创业公司而言,他们“很舒服的状态,可能也会是很短暂的”,因为世界变化越来越快,企业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 无法把握下一次技术重构的机会,往往会成为很多成功先行者跌落的“陷阱”。陈龙指出,当一个技术慢慢成型、真的变成一个产品以后,那些成为“行业既得利益者”的企业,往往会变成“阻力”,抵御新的技术应用,因为,“在前一波如日中天的时候,下一波正在发生的未来已经展开了,但前面的人转不过来”。 “今天在蚂蚁,三年以后、五年以后哪个业务要起来,都非常清楚。我们叫‘履带理论’,就是一个业务接一个业务,在逐步规划发展过程当中。”蚂上创业营营长、蚂蚁集团副总裁纪纲表示,“不过,如果你还是AB轮创业公司,现在千万不要急于考虑‘第二曲线’,还是要把现有的业务扎扎实实地做深、打透。” 虽然,蚂上创业营二期43位同学的集中学习已经告一段落,但他们并不会就此说再见。他们的学习之旅仍将继续,不管是在蚂上创业营组织的其他交流活动上,在学员企业之间未来的交流与合作中,还是在“实战”这所最好的大学。 “上完课之后,我并不着急实践,毕竟都是别人的东西,需要慢慢消化成自己的内功,然后再放到公司当中逐步融会贯通。”一位蚂上创业营学员如此总结道。 而这,也许正是对蚂上创业营创立初衷的最好诠释。正如蚂上创业营导师陈龙所言:“我们吃的是牛肉、羊肉,长的应该是自己的肌肉。” 蚂上创业营是由蚂蚁集团和小饭桌联合重磅推出的面向早期企业CEO的顶尖创业营, 致力于打造最前沿的国内新锐商业社群。 蚂上创业营以实战深度的课程体系为核心,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实际痛点问题,以提升企业组织管理能力为导向,全面赋能CEO个人及企业发展。以创业营为链接纽带,辐射联动蚂蚁集团和小饭桌生态资源,分享国内一线商业新知,落地商业实干方法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