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景观手绘植物上色

 1965yumeng 2020-12-14
如何来判定一株植物画的好坏呢?可以从几点来看。

第一点,就是看它的颜色是否舒服。色彩最主要讲究的是搭配,如果你搭配的好,没有难看的色彩。除了像荧光绿这种,我们画面上没办法使用以外。除此之外,比如像卓越设计家马克笔所选的这些绿颜色,你可以随便用,没毛病。

第二点就是体感。这个很重要,植物一定要有体感。

当然也有一种方法就是把它按照片状来表现,比如立面图或者远处的植物,有些会用片状来表现。或者一些特殊的风格也会用片状来表现植物。初学者的同学可以考虑用这样的画法,但是我们这节课肯定主体不是讲片状表现植物。这样就太low了。
我们肯定要由浅入深的讲道植物表现的最高境界。当然是我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还有没有更高境界?应该没有了吧?反正我没见过。
说到这个体感,就要研究光感。
神说要有光。
没有光哪来的体积?
植物从大体上来看,它是一个球。作为一个球来说,它的光感是很明显的。但是不可能所有植物都是画成一个球。我们画植物的时候呢,它通常是一个一个的组团。这些组团会分为前后,上下,大小等不同的关系。

并且它们也不会是完整的球型。
这时候我们就引出了一个新话题—自然。植物你画的越自然,看着就越舒服。所有植物的规律是我们总结出来的,实际上植物的生长是没有定律的。所以我们表现的时候,也要遵循这种自然的法则。
植物的组团一般是如何生长的呢?首先我们可以根据它的枝干来区分,挺长越粗的枝干上就会分越多的分枝。分枝又会有分枝。最后分枝上结满了树叶,这基本上就可以看做是一个组团。我们画植物组团的时候就不要把每个组团画的太平均了,还要区分组团前后的关系。这个关系通常是根据感觉来的,如何表现的自然。

需要我们平时多观察,感受植物。当然这事不简单,我也是研究了很多时候。

线稿处理完组团后,可以适当给一层明暗。杜老师习惯这样处理。这样的话对于上色来说就比较简单了。线稿越完善,上色越简单。这棵树一共只给了三层颜色,算上留白也只有四层。这种比较简单的表现方式,完全随着一个主光源来塑造。所有组团的亮部、灰部、暗部都是很统一的。
植物上色笔触,通常以圆点为主。笔触都是很自然的形状,也不是可以靠单一笔触来解决的。大大小小很多点来组成植物的笔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画点的时候,一定不要点碎了。所有的点、面之间的联系,就像卫星环绕恒星一样。点是围绕着面的,千万不能点飞边子了!我们通过仔细观察这一张书的笔触,会发现点与面之间的关系。追求自然,但是不能太碎。
接下来我们看另一种画法。
这是一种比较绽放的画法。当然是我画的。
不过这种树通常有两个弊端,第一是比较难学,第二是在组团处理时候比较麻烦。优点是作为单体来说更加奔放,而植物组团在表现时候要不要太细致,也是因人而异。
很多时候,为了突出主体,植物的组团是要弱化处理的。
这棵树在光感和体感的处理上,没有上一种那么清晰。包括用了一点灰颜色,它把整棵树的层次更大的拉开。而这棵树在颜色的使用上又更多。因为当阳光洒在一棵树上,它呈现的颜色本身就是多样的。为了更自然的表现,这棵树没有太多的线稿,整棵树的外形主要是靠马克笔的笔触来塑造的。这样的话,对于马克笔的笔触要求会更高一些。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笔触仍然遵循恒星卫星的原则来塑造的,点始终没有脱离面。
这张图的精髓在于亮部的处理,上下两个组团,下面的组团却没有处理的像上面的那么亮。这样就更加自然。还有就是亮部这种极暖的黄色,用来强调极强的光照。
第二个精髓在于黑色部分。黑色是画植物非常重要的部分。
 
乔木前面我们详细介绍过,接下来说一下灌木。
总体来说灌木的画法跟乔木相差不大,主要是树干的表现和组团的划分形式不同。

接下来说一下绿篱的画法。绿篱通常有很整齐和自然式的两种。很整齐的其实比较简单,当做一个方块来处理就好了,只不过在过度上更加自然一些就可以。

自然式相对就比较随意一点。但是仍然是块面清晰。
地被植物在处理上通常尽量简化。这张图是为了练习塑造地被植物,所以处理的复杂了些。并且分为了两层。一层是草地,一层是低矮灌木。两种植物的固有色不同。地被植物注意最下面的一层重色,把地被植物的厚度给处理出来。感觉很厚实柔软。

灌木组团中一般单体的植物处理的很简单。按照前后位置关系的不同,通过近明远暗的原则来刻画。
热带植物在南方出现比较多,这是标准画法。实际在图中应用时候会画的更加奔放。热带植物的叶子分组很明确。但是在处理时候还是要把整棵树的树冠当做一个整体来看。整体的光感先处理好,再去处理单片野子的塑造。
最重的部分,通常是在野子的空隙处。同时在中心的部位,比较重。因为中心是这种树最茂盛的部分。越往支端,叶片稀疏,重色用的也就越少了。
树干通常我们会用wg来处理。其实我们观察自然界,树干基本上都是这种灰色的而不是真正木头的颜色。只是有时候我们主管处理成木头色如97、107、96等。
棕榈树的使用比椰子树稍微多一些。不过处理方法也大致相同。按照一个球体的整体光感来塑造,重色加在叶片的空隙。上部为受光部分,下部偏重。
提白的话需要用三菱的修正液。通过手法可以画出这种感觉。
接下来我们来看这张图中的两组热带植物。

先说右前方这株
因为这株植物在画面的前方,但是并不是画面的主体。所以没有用强光照的手法来处理。亮部用了一个稍微冷一点的绿色。整个植物线稿部分画的很少,通过笔触塑造树形,通过颜色将树叶的每一组分开。让整租树叶立体感更强。
再来看后面这一组。
因为这一组跟建筑主体几乎融为一体,所以使用了更亮的绿颜色来处理亮部。为了加强层次,暗部用了蓝灰色。黑色部分还是遵照之前的原则,树叶的空隙。
最后是针叶类的植物。
一般都是出现在画面的远处或者边缘。通常使用重色来处理。因为本来针叶类植物固有色就比较重,加上近明远暗的透视原则,所以针叶类植物我们直接上重色就可以了。
植物的种类,我们基本上了解这四种其实就足够了。
下面给大家放一些植物上色图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