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沙特宫斗大戏正酣,未来国运走向何方?

 百万庄通讯社 2020-12-14

最近海湾国家沙特阿拉伯大事频频,先是非常土豪地花了6800万美元欢迎美国总统访问,并且签署了总计3000亿美元的军售合同,接着又组织七国瞬间“拉黑”了阿拉伯小兄弟卡塔尔(详情请戳☞ 全球首富卡塔尔被修理,只因特朗普在沙特的那场“剑舞”?),昨天又突然宣布更换王储。

▲  6月21日,新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中)在麦加举行宣誓效忠的就职仪式。(新华社☞  刚刚,沙特王储被废了

按理说更换王储纯粹是沙特内政,没法跟前面几件大事相提并论。但是,从目前中东的形势和沙特的国内形势来看,此事的确可能影响未来中东地区的走向。

中东新大哥

原本中东的格局是:阿拉伯国家为一方,以色列及伊朗是他们的共同敌人。可冷战后的国际形势变化使得这种格局一再受到冲击:先是当年阿拉伯国家公认的领头羊埃及单独与“公敌”以色列和谈建交,并因此被踢出“阿盟”;而后作为对抗伊朗主力的伊拉克先是在两伊战争中失败,随后又对同为兄弟的科威特挥戈相向,最后也成了阿拉伯国家的弃儿,被两次海湾战争彻底撕成了碎片。

▲  1978年9月6日至17日,在美国总统卡特(中)的力促下,埃及前总统萨达特(左)与以色列总理贝京(右)在美国总统休假地戴维营举行了中东问题最高级会议,并最终签署了戴维营协议。1979年3月,在萨达特的倡导下,埃及和以色列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结束了两国长达30年之久的战争状态。

在这个局面之下,坐拥石油巨富的沙特俨然成了新的“老大”,经常拿着大把美元援助其他阿拉伯小兄弟。

在美国发动“大中东民主计划”之后,许多阿拉伯国家纷纷陷入内乱。沙特借着大量的石油收入,一方面用高福利稳定国民情绪,另一方面则积极支持那些陷入内战的国家中的某一派别。由此,沙特在中东地区的实际影响力逐渐上升。

当然,沙特影响力的上升也与伊斯兰教的两大圣地位于其领土之中有关。

▲  1744—1816年的“沙特王国”版图。

沙特王室自从两个世纪前第一次立国时起,就与在阿拉伯半岛上影响力最大的伊斯兰教分支瓦哈比派结成了联盟,家族的族长长期身兼瓦哈比派的教长,沙特国王同时拥有“两大圣地守护者”的头衔。

这无疑让沙特王室拥有了一个稳固而且为数不小的拥护群体。因此,虽然曾两次品尝灭国之痛,沙特最后还是在中东站稳了脚跟。

内忧外患

不过,今天的世界形势又有新的变化:新的能源革命和工业革命让中东的石油在世界能源结构中的重要性有所下降。这导致美国近些年的中东政策明显与以往不同。美国不再强烈追求对这一地区的绝对控制,小布什政府能在中东放手大干,而奥巴马政府则基本袖手旁观,大抵都源于此。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沙特虽然目前没有“近忧”却不得不“远虑”起来。

从外部来说,美国的袖手旁观,让阿拉伯国家中以“穆斯林兄弟会”为代表的政治伊斯兰主义出现了井喷,如今连美国都没法控制。

▲  2013年7月,埃及前总统穆尔西的支持者在开罗举行大规模示威活动,要求让穆尔西复职。

而美国与伊朗达成了解除部分核制裁的协议,又可能让阿拉伯国家与伊朗这个近千年的宿敌间硝烟再起。偏偏伊朗在当年巴列维国王执政期间打下了坚实的工业基础,一旦少了外部制约,就可以利用自己同样丰富的油气资源收益快速拉动工业发展。

▲  2016年1月17日,伊朗总统鲁哈尼对国际社会解除对伊制裁表示欢迎,认为这是伊朗与国际社会关系发展的新篇章。

从内部而言,沙特的财大气粗全仰仗油气收益——其本身的国民工业水平几乎不值一提。但石油并非采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目前沙特已经饱受油价低迷之苦,即便未来资源没有耗竭,只要国际市场油价长期处于低位,背负了国内巨大福利包袱的沙特就可能不堪重负了。

此外,没有自己的独立工业体系,沙特的国防只能依靠巨资购买美国的先进武器和雇佣大量外籍人士当兵。一旦入不敷出,沙特的国防力量短时间内就会荡然无存。

尤其重要的是,沙特国内存在两种让王室很难以安稳的势力。

第一个是占沙特国内人口约10%的什叶派,他们基本聚居在油气资源最为丰富的东方省,是当地的大户人群。从教派上来说,什叶派人群更加认同伊朗,一直对于沙特王室的统治高度不满。

第二个是瓦哈比派内部的激进势力,他们对于现状也相当不满。虽然沙特国王兼任瓦哈比派教长,诸多瓦哈比派有影响力的教法官和伊玛目都力挺王室,但是在人口中占大多数的青年人里,持激进立场的瓦哈比主义者正在上升。在对西方国家的中东政策的愤恨的驱动下,大批沙特青年正被极端主义恐怖组织吸纳。

新王储的难题

沙特王室对此并非全无知觉。在特朗普访问期间,沙特不惜重金举行欢迎仪式,并抛出军购大单,除了强化自己防务之外,更是有意巩固与美国的联盟关系。

 打铁还需自身硬,除了拉拢盟友,沙特政府还提出了“2030愿景”,其主旨在于通过发展私营经济,投入更多资源进行工业化建设,分散投资领域,戒除目前经济完全依赖石油的“石油瘾”。

若非如此,目前的沙特其实是无力对抗一个再次崛起的伊朗的。仅仅依靠买来的军队是不足以成事的,也门战争中沙特军队的表现如何,明眼人都能看得见。

这次沙特国王挑选的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其实就是上述变革政策的主要推手。撇开热闹但是外人未必看得懂的宫斗剧,沙特确实需要一个人担起推动国家发展的重任。

只是,沙特国内的政治环境恐怕会给这个年轻的王储带来种种掣肘。

首先,沙特国王虽然大权独揽,但并非能够随心所欲。继承人问题上的“家族会议推选制度”虽然可以用强力去影响,但是很可能埋下不满的种子。如果,未来的国王面对某种政治危机,反对势力一旦借机发作,就会对政治的稳定性带来负面影响。

其次,只进行有限的改良是很难真正改变国家的。历史上远有中国的洋务运动,近有拉美诸国的工业化进程一再受挫的例子,都说明:“体用学说”即便兴旺一时,最终也难成正果。

但若进行深度的社会改革,则可能激起传统势力的剧烈反弹。即便是相对成功的日本明治维新,也是经历了数次激烈内战,方定得大局。对于伊斯兰国家而言,困难恐怕更大。伊朗的巴列维改革就是利用政治强权,快速推进社会改革,最后触发了宗教保守势力反弹,继续强权镇压的举动又被原本视作盟友的西方国家所不容,最后闹得黯然收场的结局。

十字路口的沙特

从历史来看,工业化意味着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转与社会结构的深远变革。这种变革又会导致人的社会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的重大变化。

可偏偏伊斯兰教并非一个简单的宗教信仰,它是一个历史悠久、结构完备的社会文明形态。而瓦哈比主义这种坚持千年之前的生活模式的思维逻辑的伊斯兰教分支,对于工业化文明带来的变革必然存在天然的抵触。

所以,目前沙特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国内外都存在驱使他们进行变革的压力和动力,可是这种变革又很可能早早地引爆各种矛盾,把沙特拽进一个不可知的、充满矛盾的漩涡。别忘了,为了引入电视这个微不足道的东西,沙特的一个国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详情请戳☞ 死于引进电视机的沙特国王——沙漠王国现代化崎岖路

现在,领导这次变革的人选有了,他有热情有意愿也有一定的能力基础来领导这次变革。可是,面对错综复杂的矛盾,他是否有足够的智慧带领沙特真正走向一个现代化国家呢?

这恐怕还需要一些运气。

撰稿 / 千里岩

图片 / 网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