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金刚川》观后感 本来是冲着电影的名字去的,既有“金刚”,又有“川”,觉得应该是一部很热血的战争大片,但是看完之后,觉得很“失望”,这里面既没有“金刚,也没有“川”,有的是一群普通的人,和一条阻挡道路的河。 没有大规模的交战,没有千万人冲锋的热血,就是“修桥”“炸桥”,你要过河,我不要你过河。 但是,正是这种看似“平淡”的战争,却带给我最深刻的震撼,让我想起那些最可爱的人,最“真实可爱”的样子。 哪有那么多的“英雄传奇”,哪有那么多,拎着一把冲锋枪就能把飞机打下来的“神枪手”,哪有那么多的“万人敌”。 有的,不正是影片中那些“前仆后继”“不怕牺牲” 的普通士兵吗? 作为一个在和平年代中长大的人,恐怕永远都不会理解当年的那些战争,永远也体会不到那是怎样场面,怎么的壮烈和残酷。 作为一个接受全日制的本科生来说,对志愿军这段历史肯定是知道的,但是这种知道是很“模糊”的。 我们只知道我们打的很勇猛,最后取胜了,就像当年的抗日战争一样,我们势如破竹,我们不可战胜,但是究竟发生了什么,还有那些更多的细节,可以说是很模糊的。 就像电影《金刚川》讲的这个故事一样,虽然很小,但是却很震撼。 故事背景简介当时主战场是在金城,这是一支从侧翼赶去和主力汇合的部队,他们能否按时到达,关系到主力部队的侧翼是否安全,是很关键的一环。 金刚川下的江水挡住了去路,所以修桥、毁桥成为了这部影片的主题。 人物视角影片的主人公,都是一些儿最基层的士兵,占用镜头最多的,不是大部队,而是工兵连和两个高炮班。 工兵连不是作战部队,却是部队作战的保障,选择工兵作为题材的影视作品,的确不多,在大部分的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里面,工兵甚至没有后方医院有存在感。 这也情有可原,因为工兵的故事很简单和单一,甚至是个只能“挨打,不能“还击”的角色,拍成影视作品注定不会太“好看”。 人桥是“神迹”这部影片,战争特效做的很棒,尤其是张译饰演的炮兵,和飞机进行地空决战的场面,非常震撼。 这部影片也加入了一些“新武器”,尤其是对手的武器,飞机不用说了,B29轰炸机,相信很多人对这款轰炸机多少有些“耳闻”,也经常出现在一些文学作品里面。 对手的手段有很多,和当时的志愿军想必,算是“高科技”了。 有“榴弹炮”“延时炸弹”“燃烧弹”等各式各样的炸弹,而志愿军这方就逊色很多了,虽然有高炮,但是匮乏弹药,唯一的亮点是我方“ 喀秋莎”的亮相,虽然很短暂,但是也突破了我们对“小米加步枪”的认知。 可见当时,志愿军的武器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差。 但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这些先进的武器,而是“意志”,尤其是影片最后“人桥”的亮相,堪称是这部影片最“高光”的时刻。 在影片中,敌方的轰炸机飞行员,曾这样评价:“我知道你们不信神,但你们却创造了神迹。那不是人类能够完成的事,但是你们做到了。” 这就是意志,这就是牺牲,这就是我们这代人最体会不到的“视死如归”。 总结:影片的选材注定它可能不会成为所谓的“战争大片”,因为这个故事“太小”,太“鲜为人知”,但是这些平凡的人,不就是战争的“主角”吗? 有的有名字,有的没名字,有的回来了,有的却永远留在了那里,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忘记他们,不能忘记曾经的战争。 因为我们现在能够享受到的和平,都是他们用血肉之躯和钢铁意志拼出来的。 致敬,那些最可爱的人。 珍惜,当下的安宁和平。 但愿,人类再不战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