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亏损王京东何时盈利?规模增速持续放缓 高管频出走

 电商在线 2020-12-15


连年亏损却跻身国内500强企业的京东集团向来不缺少话题。但在诸多舆论声中,业内外聚焦最多的还是“公司何时能盈利”。


今日晚间(8月10日),京东集团发布了第二季度财报,向外界公开这一阶段性谜底。

财报显示,公司在报告期内实现营收652亿元(和198亿美元),同比增加42%;GMV为1604亿元(合241亿美元),同比增长52%;净亏损则为1.321亿元(合1990万美元)。

电商在线记者注意到,京东近年以牺牲毛利换来大跨步式的增长的“赔本赚吆喝”模式已开始出现“后遗症”——增速放缓,流动负债进一步增加

有观点指出,京东的经营模式的本质就是运用现金流杠杆,而资金链和债务一旦出现危机,公司或面临难以逾越的危机

此外,京东还于今日宣布,原京东商城CEO沈皓瑜因家庭原因调任京东国际业务总裁。据了解,自2015年以来,已有5名高管离职,1名高管被“贬职”,频繁的高管变动也对京东实现扭亏埋下隐患。

“战略性亏损”未止
8月10日晚间,京东(JD,收盘价22.37美元)发布了2016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

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净营收652亿元(合198亿美元),同比增加42%。主要收入来源为公司的电商平台,达55亿元(合8亿美元),并同比增加67%。毛利润则为98亿元人民币(合15亿美元)。非一般公认会计准则下毛利润为95亿元(合14亿美元),同比2015年第二季度的58亿元增长66%。

此外,公司二季度GMV(不包括拍拍)为1604亿元(合241亿美元)同比2015年二季度的1087亿元增长47%。排除虚拟商品,2016年第二季度GMV总计为1571亿元人民币(合236亿美元),同比2015年第二季度增长52%。

尽管营收和GMV都在增长,但公司依旧未能盈利。财报显示,京东在报告期内净亏损1.321亿元(合1990万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财报中没有详细列出,但报告期内京东与达达的合并却为美化财报做了不少贡献。据京东此前表示,京东到家O2O和京东金融等业务是公司亏损的主要原因,卸下这个“重担”后京东的亏损额收窄了不少。

据了解,这是京东自2014年上市以来,连续第9个季度亏损。

不少国外投资机构似乎已经“司空见惯”,如德意志银行在日前发布的研报中表示,“如果京东实现收支平衡的时间出现推迟,我们不会感到吃惊”。

麦格理资本认为,“京东一直聚焦的是实现盈利,但我们看到通往盈利的道路变得更为漫长”。

投行TH DATA Capital表示,“京东收购1号店后,我们相信京东的利润率将承压”。该行大幅削减京东目标价近44%至21.85美元,并将投资评级由“买入”下调至“持有”,且GMV增速放缓和利润率承压这两大问题将继续困扰京东。

艾媒咨询CEO张毅向电商在线记者表示,京东想通过现有的B2C模式实现盈利,客观而言还看不到曙光。“京东现在的大投入、大流水、低利润甚至负利润的模式,基本上难以实现扭亏。除非在确保当下江湖地位的前提下,通过其他商业模式来突破。”
增长遇阻+高管频换
京东集团董事长刘强东在今年公司年会上曾向媒体表示,目前集团在发展新业务上有大量投入,如京东金融、京东到家、京东云等,这些业务还没有规模产出。而这些新业务都是为集团在今后5至7年后的增长做准备。

有观点指出,一方面通过不断压低毛利率来换取主营业务的增长,以及另一方面不断扩大投资规模是京东近年来的“操盘”手法,而这一路径的本质则是现金流杠杆

张毅对此表示同意,他认为京东正是通过现金流杠杆来扩大销售规模。同时,他亦指出,就京东金融至今的表现而言,情况并不乐观。

并且,京东这套“赔本赚吆喝”的模式已开始走下坡路。

电商在线记者梳理近年京东的财报发现,京东在过去的7个季度里营收增速分别为73%、61%、61%、52%、57%、47%、42%。

此外,频繁的高管变动也为京东业务的开展埋下了不稳定的因素。

今日,京东集团发布了一项人事任命,将原京东商城CEO沈皓瑜改任为京东集团国际业务总裁。

公开资料显示,沈皓瑜自2011年加入京东商城后,参与了搭建完整运营体系、布局物流、组建庞大的运营团队,并在多个重大里程碑事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此外,据媒体此前报道,自2015年至今,京东集团已有5位高管离职,1位高管被调离核心岗位。现任的管理团队中除了陈生强于2007年加盟外,其余人员均为京东上市前后才加入。

作者 | 黄宗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