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林选拔武僧架拳之后。。。

 数学博士贼叉 2020-12-15

天下武功出少林。

少林之所以是武林的泰山北斗,那是因为人才储备之深厚,武林中其他门派难以望其项背。

少林弟子从入门开始,就要习武修禅,从佛学经典到少林武学再到梵文,每个弟子都要修十余门功课,历一纪之艰,方可参加无遮大典。

无遮大典乃是选拔少林才俊的盛会,也是决定众僧是否能修习上乘武学或者佛法的终决。日后潜心向佛的需要考楞伽经,六祖坛经;而钻研武学则要考散花掌和韦陀掌,所有僧众必考少林长拳、心经和梵文——不论文武。最优者自然是去达摩堂、罗汉堂,次一等便是戒律院、菩提院等,最末流的便去做烧火的头陀。可谓一考之下,云泥之别,所以大典历来由最铁面无私的执法长老主持,千百年来未曾有过不公。

话说到了宋朝年间,有位方丈觉得,一战定生死,似乎太不近人情。因此对整个无遮大会制定了一套新的选拔标准。

除了之前文武的七门课,方丈又加了三门课共计十门,除了之前那七门,还加了三门课,并且把梵文设为一年两考,而除了少林长拳和心经之外,其余几门课中可自行挑选三门考核。

以往考核颇为简单,胜即是胜,败即是败;偈子参得透便入选,参不透便出局;方丈如此一变,众僧无所适从,胜败结果要通过一个极其繁复的算法方可知道。

而且由于六祖坛经实在是太难了,很多参佛的沙弥纷纷转修其他简单一些的科目,结果六祖坛经变得每年参考者寥寥!

方丈急了,这六祖坛经虽然难学,但是确是禅宗的宝贝啊,这基业要是毁在自己手上可怎么了得!于是方丈下了法旨:凡修坛经者,可保底给个良的品次,如此强力措施之下,修习者略略增加了一些。

到了高宗五年,少林又开无遮大会。今年梵文的题目乃是请了天竺的高僧过来出的,题目佶屈聱牙,方丈连召几位长老商议,该如何应对?结果达摩堂的高僧嘟囔了一句:方丈何不架拳一试?

少林以武立本,比拼拳头再合适不过。方丈一听,拍案叫绝,连呼妙哉妙哉!于是吩咐下去:今年无遮大会梵文科目,翻译和写作部分做加权处理。

原本众僧考完梵文之后哭声一片,虽说出家人四大皆空,但是毕竟小沙弥未经世事,道行尚浅,所以情有可原。想想之前还有一次成绩,便打算作罢。岂料本次梵文成绩一出,众僧目瞪口呆,不少沙弥觉得同门师兄弟平日远不及自己者此番等次优于自己,更是要纷纷闹将起来,还有扬言要不打铜人阵私自出山的。

有些寺内老僧出面安抚的,和沙弥们解释,虽说方丈恣意妄为了些,可是毕竟大家都是加权了的,还算公平,只是程序上颇为儿戏。

结果方丈听闻此言,犹如火上浇油,令几位老僧禁言,一众老僧愕然,默然不语耳。

事情终于闹到朝廷,庙堂之上掷下严旨,彻查此事。

其实一直以来,少林选拔人才体系之完备,有目共睹。武学积淀众人也只能望其项背。然则方丈误入歧途,被日月神教这样的邪教灌了迷魂汤,把整个选拔体系搞的只有少数几位长老才能看明白,其余人等皆在云里雾里。

六祖慧能乃是禅宗不可或缺的人物。相传一位禅宗高僧想找人接班,便去考那全寺僧人,有一高徒朗声作诗曰:身是菩提树,身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不使惹尘埃。众人皆叹服。结果慧能和尚哈哈一笑,随口吟了四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高下立判。

众僧想在禅宗上精进一步,这坛经是必须跨过去的坎儿。

但是却硬生生被方丈搞的无人愿意研习,可叹可叹。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之前方丈允诺,为了鼓励大家研习坛经,方丈允诺,敢选者等次必然在良以上,公布成绩之后,有不少沙弥发现自己等次仅为及格?!

千百年来,少林以信字在武林睥睨群雄,解剑石下,不论你是名门正派抑或邪魔外道,兵刃不可上山;对内,纵使方丈的弟子,要入罗汉堂也绝无捷径可走,必须层层过关,无遮大会走一遭。

今日之事,可谓自毁长城。

须知毁长城易,修长城难。少林曾经忠实的拥趸,也都看不过眼了。。。

哦,差点忘了,方丈法名:智杖。

(本文纯属虚构,如果雷同,纯属巧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