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做内存的公司 竟连续三年带来3支触动你心灵的微电影

 昵称72923810 2020-12-16

一家做内存的公司,连续三年,每年都会有一支品牌微电影在国内的广告营销内被圈疯传,或许只有金士顿了,从2013年的《记忆月台》到2014年的《当不掉的回忆》,再到2015年的《记忆的红气球》,只为传递“A Memory to Remember”的品牌诉求。

《记忆月台》(2013年)

《记忆月台》改编自英国BBC曾报导的地铁遗孀请愿新闻。一句『mind the gap』的地铁广播,让一位老妇守候月台数年,当这广播的声音被换成电子系统,老妇伤心请求,想换回她先生的声音。直到这时,观众才明白这背后有着对一段美好记忆的眷恋。『记忆是趟旅程,我们同时间一起上了列车,却在不同时间下车。然而,记忆不曾下车,A Memory to Remember,记忆,永远都在』

《当不掉的记忆》(2014年)

《当不掉的记忆》改编自微小说《88个琴键》,一纸当票串连起父子两人的记忆,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和深沉的爱,儿子对父亲的记忆和依赖。通过时空的剪辑,插入父子当年潦倒的生活片段,88个琴键流露出父亲对儿子的爱意和期许。真实的香江街景,粤语对白,父子二人相依为命的生活,不禁让人想起《岁月神偷》。

《记忆的红气球》(2015年)

《记忆的红气球》讲述了一个老到快要退休的911老接线员,在接到一个只想索要妈妈的拥抱的小男孩无助的电话时,能做些什么呢?语言的安慰在这时会显得苍白,于是老接线员为小男孩编织了一个关于“放飞红气球和想对妈妈说的话,妈妈一定能看到”的善意谎言,甚至他还带上了所有的兄弟们,拉风的带来了很多红气球,在小男孩童年的记忆中,不断放飞红气球,不断让孩子收获来自妈妈的来信和礼物,陪伴小男孩成长。

为何三支微电影都能够引爆流行并触动心灵?这一方面源于《记忆月台》和《记忆的红气球》两支微电影都取自真实的素材,对于品牌而言,即使在这个浮躁的快餐时代,好的故事、好的长文案、好的微电影,仍旧会在喧嚣中脱颖而出,感动用户;另一方面则源自金士顿将冰冷的内存产品,通过记忆赋予温度,作为人,谁没有记忆呢?开心的、快乐的、兴奋的、有趣的、悲伤的、难过的、无助的、痛苦的……

因此,从营销策略的角度看,金士顿的玩法其实就一句话:不断通过动人的故事、以微电影的形式,借助社交网络,深度讲述品牌的故事,感动消费者,留下品牌烙印和记忆,用微电影这一视觉锤,把“金士顿=记忆”这一定位砸进用户心智中。

正如品牌在《记忆的红气球》结尾所想要传递给用户的那样:遗忘 只为念念不忘;我将继续 记起或忘记、离开或拥抱、爱着也欺骗、记忆 永远都在

DoMarketing-营销智库:营销智库网站唯一官方公众号。

一切冒牌货都是臭流氓!

微信ID:Domarketing-00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