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的酱香酒,自然是指茅台镇赤水河谷的土地上生产的酱香型白酒,这是其他地方没有办法生产、也没有办法模拟的。那么,酱香型白酒的酿造流程又是怎样的呢? 酱香型白酒生产选用本地优质高粱、小麦、水为原料,用小麦制成高温曲,用曲量略多于原料,生产工艺季节性很强,严格按照节气和传统工艺(12987)酿制,每一瓶经过纯粮固态发酵而来,不添加任何香精、甜味剂、粘稠剂等外来添加物。 而这里所说的“12987”酿造工艺,是酱香型白酒酿造的生产标准和基本工艺特点,即端午制曲、重阳下沙、1年生产周期、2次投料、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 “1”乃一年生产周期。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周期是所有白酒里最长的,从原料的下沙到最后一个出酒轮次总共需要一年的生产周期。 “2”乃两次投粮。酱香型白酒生产把高粱原料称为沙。在每年生产周期中,分两次投料,第一次投料称为下沙,一般都是在重阳节,即阴历的九月初九,下沙的投料量占总投料量的50%。第二次投料称为糙沙,时间一般为下沙一个月后。此后一年时间每个轮次只加曲,不在投高粱。 “9”乃九次蒸煮。在第一次下沙(投料)的时候清蒸一次,糙沙(第二次投料)混蒸一次,前两次蒸煮变成酿成而未过滤的酒,再进行第三次蒸煮,得到常说的熟糟。熟糟再经过摊凉、撒曲、堆积、下窖、封窖发酵、开窖取醅、蒸酒六个轮次的循环,每个环节中都有一次蒸煮,整个过程共有九次蒸煮。 “8”乃八次发酵。在酱香型白酒的酿造期间,从第三轮起不再投入新的粮食,但是由于原料较粗或粉碎,醅内淀粉含量较高,随着发酵轮次的增加,淀粉会被逐步消耗,直到第八次发酵结束后,醅内的淀粉的含量仍在10%左右。 “7”乃七次取酒。在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真正取酒是在第三次蒸煮后,到了每年的十二月和次年一月份,才开始第一次取酒,取酒完毕后在对酒槽进行摊凉、加曲、堆积、下窖、封窖等流程。 在这一系列的工艺之后,需要经过漫长的封坛存放,起码需要经过至少三年的储存。方能使酒老熟,去掉新酒的新酒味和暴辣感,使酒香幽雅圆熟,口感醇和柔顺。 因此,这样经过完整工序酿制的酱香型白酒,喝起来能明显感觉到具有一种焦香、糊香、窖底香的谐调统一的复合香气,且酒体醇厚,酒花多而晶莹剔透,香气幽雅细腻回味悠长。在饮酒后,稍间歇后能感受到酒味返回口腔的味感,也就是香与味的复合感,十分值得细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