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财政补贴传统媒体,是喜?是忧?

 谭天论道 2020-12-16

近来,传统媒体整体进入漫长的寒冬,广告不断下滑,经营出现亏损,不只是纸媒,还有电视。近日获悉政府纷纷出手“救市”,12月9日,《河北日报》发表题为“廊坊市加大对主流媒体财政支持力度”的文章。这篇文章显示,河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对各级新闻媒体财政支持的通知》。据了解“全省140家县级媒体,近几年经营性收入下滑60%以上,负债经营占90%以上,大部分采编播设备亟需更新升级”。即使在经济发达的广州也不例外,2016年12月14日晚上,上市公司粤传媒(002181)发布公告,其全资子公司广州日报报业经营有限公司收到广州市财政局《关于支持党报媒体发展资金的通知》,公司将在年底前获得3.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广州日报》的印刷、发行支出。

政府伸出援手,对于处于困境的传统媒体无疑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然而,事情并不那么简单。首先要看到财政补贴实际上是属于“救灾款”,是救急用的。县级媒体已濒临绝境,粤传媒并购失误造成亏损大窟窿,急需政府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其次,俗话说“救急不救穷”,政府补贴还是有限的,它不是战略投资,对于媒体转型属于“杯水车薪”。传统媒体要真正走出困境,出路还在媒体转型,然而似乎是“山重水复疑无路”。由此来看,忧甚于喜。

中国传媒大学校长胡正荣预言:“传统媒体媒介融合的窗口期是2020年,抓不住最后一根稻草,广电就会成为全额拨款单位。”近年来经历无数次试错失败后的传统媒体,“求包养”(全额财政拨款)之声不绝于耳。大家知道根据中国的国情,传统媒体都是党的喉舌,主要功能是承载党和政府的宣传任务。许多传统媒体坚信政府不会见死不救的,然而,“包养”就能万事大吉了吗?某地方台一直以来享受收支两条线的财政差额补贴,但有一天上级领导责问这位台长,为什么我在手机上看不到你们的新闻?你的舆论阵地都守不住了,我补贴你还有什么价值?

其实我党和政府一直在扶持传统媒体转型,但前提是不能总是“打水漂”呀。

不是不可以“享用”政府补贴,但一定要用好这笔钱,这可是拿纳税人的钱来救灾救急啊!其实各级党委政府对传统媒体的扶持不只是财政补贴,还有政策支持和行政手段,力度都不小。问题是外因一定要通过内因起作用,要让各项扶持和补贴起到作用和效果。笔者认为财政补贴传统媒体至少要做好三件事:一是推动组织变革和制度创新,二是媒体转型的思路要明晰,三是领导求新图存的决心要大。否则,财政补贴还是会“打水漂”。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传媒业出现的“产能过剩”,传统媒体数量过多且力量分散,大量的重复建设,粗制滥造的内容,糟糕的管理,乏力的运营。对于一些毫无斗志和发展潜力的传统媒体应该采用退出机制,该死的就让死掉,该活应该让它下来,还要活得更好。要像国企改革那样,对一些不作为的媒体实行“关停并转”。供给侧的改革就是要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财政补贴也要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要实行有配套措施的重点扶持。

最后,我还是要讲一些鼓劲的话。事实上,已有一些传统媒体奋力拼搏,立足转型,立志图存,并实现局部突围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我希望传统媒体能够通过借助财政补贴闯过难关,上级党委也要为他们创造更加宽松的媒体环境,政媒合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让我们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希望。

媒体转型先要用理论来武装头脑,您看过以下研究吗?(新浪谭天的博客和知网上都可以看到以下论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