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融媒赋能从改制开始

 谭天论道 2020-12-16

最近,随着县级融媒体建设的推进,地市级媒体也开始赶上媒体整合之路,一些地方广电与报纸合并成立融媒集团。那么,新成立的传媒集团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呢?有的是改版,有的是机构调整,有的是培训员工。

记得早些年,某卫视改版请我过去参加研讨,我不客气的指出:这年头还改什么版呀,应该改制!诚然,改版也没错,但那只是盘活存量(再说现在的存量也不多了,而且还有继续减少的趋势)。而改制才能赋能,为创造增量而奠定基础。问题是改版容易改制难,改良容易改革难。

赋能,是这些年说得最多的词儿。互联网赋能、短视频赋能、到现在的直播赋能。问题是到底怎么个赋能?恐怕深究的人不多,所谓赋能大多停留在业务层面,更多是技术赋能,比如说融媒云,还有短视频怎么能做好?直播带货如何运营?已经超出新技术新业务的层面,进入产业经营媒体管理的层面。

因为,所有新媒体新技术所有融合创新都需要人去做,没有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一切免谈。然而,这也是原有体制给我们带来的制约,它捆住了媒体人的手脚。不少传统媒体人向我诉苦,我们连请客户吃个饭都不行,我们的激励机制不行,我们没法进行市场化运作……

当下传统主流媒体在媒体融合推进过程面临最大的障碍就是生产关系制约生产力发展,现行的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难以适应传媒市场发展的需要。以人才引进为例,能不能高薪招聘新媒体人才?我的一个研究生同时被某卫视和字节跳动看中,但传统媒体需要层层审批,而新媒体已抢先下手。日前我看到网上一篇文章《求求你开除我,我不想再占电视台便宜了》(已被删),讲到一个媒体人在体制桎梏下的遭遇,引起不少媒体人的共鸣。不改制人才流失会更加严重。

如今媒体融合已经进入了深度融合阶段,已经从业务融合发展到产业融合,行政机关般的运作根本无法在传媒市场上立足,与此同时传统主流媒体面临的经营压力与日俱增。因此可以说,要融合倒逼体制改革,市场倒逼机制创新。不改制是没有出路的。说到改制,对于传统媒体似乎是一个敏感话题,也是改革的一个硬骨头,不少领导不敢去碰它,只等上面红头文件。我有一学生是某台知名主持人,很有网红潜质,只因在传统媒体,缺少商业包装缺少公司化运作,她的传播能量和吸金能力不能释放出来,十分可惜。

事实上不少传统媒体已经进入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的攻坚阶段,从公司化运营到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从工作室到办公司,只是推进和开放的程度不同而已。但仍有些媒体只求政府“包养”不求服务用户更不敢走市场做产业。我认为,只有连接用户才有有效传播,只有开启服务功能才能发挥喉舌功能。

问题是我们的顶层设计能不能跟得上?我们的领导有没有改革的决心和勇气?不同的媒体领导有不同的心态,年龄大的领导主要还是想稳定求平安,年轻领导则有两类,一类是还想干一番事业,欲力挽狂澜;一类是外行转内行,需要时间学习适应。我们希望有更多有担当有作为的传媒领军者。

媒体融合的本质就是生产关系的变革,就是各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和融合创新。不管如何,只有改制才能给媒体融合注入创新活力,才能给传媒转型注入新鲜血液。而县级融媒也好,传媒集团也罢,都是一个契机,诚然,改制要比改版困难更大,但我们要辩证的看待一个事实:困难越大往往意味机会越多。

诚然,改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传统媒体现行体制的各种限制,哪些可以突破?哪些应该坚守?既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还需要与上下左右的沟通和协调。总之,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互联网思维,才能构建新型主流媒体的新型生产关系,如果不能成功主流地位难保。

最近,不少媒体开展直播电商业务,这就需要有一个市场化的公司去运营。直播带货已经不仅仅是营销,而且进入了销售领域、需要产业和金融的支撑,传统主流媒体以什么样的形式或什么体制机制介入到这里面呢?融媒赋能实际上是制度赋能,我认为只有改制改好了才能更好的改版,优质内容需要创新的加持,媒体转型需要改革来赋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