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试我的笨办法

 李增隆 2020-12-16

2010年8月我写了一篇博文【我治我的糖尿病】。实话实说,当时我对2型糖尿病的认识,还只是一知半解,我治我的糖尿病也只是一个心愿,一种寄盼。对自己的糖尿病能不能治好,当时还是心存疑虑。正是从那篇文章起,我对糖尿病的研究,从学习阶段进入了研究配方、自配自用的试验阶段。认为对症的中药继续喝,感觉不对症的药倒掉重来。

与其说是研究,说白了好比盲人摸象;凭着感觉走,摸过一遍又一遍。渐渐地对2型糖尿病有了印象。我印象中的糖尿病不只是高血糖症状,也不单是胰岛素缺失,它是人体全身性、阴阳失衡性疾病。根据病症表现归纳为四项,一,内热阴虚,二,血热血稠,三,高血糖,四,体虛弱。试验认为:这四项单独治疗任何一项效果都不佳,需要四项同治。选用西药又很难达到四项同治的要求,只有用中药才能开出所需良方。一味中药能医多种疾病,几十味中药配伍成方,便能够达到四项同治的要求。欲想把病治好首先要有个对症的药方。起初我并不懂配方,可自己的身体那个部位不舒服,自己心里最清楚。凭感觉,干脆来它个照葫芦画瓢。內热使用清热药、阴虚使用滋阴药、血热使用凉血药、血稠使用活血药、体虚使用补益药。药方配好后自己还是没把握。敢不敢喝?有没有毒副作用?效果行不行?喝了能否治好病?太多的疑问,心中依然打着鼓。罢了!与其心中打鼓不如请教医生审一审,没想到一审通过、一锤定音,这个方子就这样定了下来。方剂发表于【中草药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控治】一文。这个方子和降糖药合用,连续服用了五年,五年间根据病情需要做了多次调整,我的病情一年比一年好转。随着病情好转逐渐减去降糖西药、从2013年9月起停服中药,改喝三草茶。参見【三草茶预防糖尿病】一文。有个患者问我:你吃了五年药好了,我吃几年能好?我说:这要根据每个人的病情而定,轻症患者大约需三年,(一疗程),重症患者大约需五年。有患者问:中药太苦了,太难喝了,熬药又不方便,能不能把吃药时间再缩短一点?我说:恐怕不行,糖尿病大约是十年、二十年结累形成的慢性病,三到五年能控制住己经算走上高速了。

高血糖好比一头猛兽,有时候,发起威来打上胰岛素吃上降糖药也控制不住。停药之后我担心血糖再次升高,便开始了对食物降糖的研究。由于自身文化程度有限,且不懂太多医学理论更无行医经验,所谓的研究也只能用笨办法:一二三四五,先从口上数,糖尿病是饮食病就从吃饭开始。白面、大米、莜面、豆面、肉食、蔬菜等等,每种食物试验一个星期。实践出真知。通过试验提高了对食物升糖的认识。通过试验找到了食物降糖的办法。通过试验突获灵感写出了【食物降糖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一文。食物降糖成功了,我抓住了血糖升降的主动权。当时的心情,比熊二偷吃了蜂蜜还高兴。过去是血糖操纵着我,现在是我控制着它。釆食阴性食品将尿糖控制在阴性范围,血糖便不会超过10毫升摩尔,血糖不超过10毫升摩尔,就在肾糖阈值以内,血糖在肾糖阈值以内人便不会尿糖,只要不尿糖人体就是安全的。利用食物降糖安全可靠,又不用担心药物残留造成的毒副作用,何乐而不为呢。真可谓会者不难,难者不会。以前认为降糖是个复杂的难题,反复试验结累了经验,原来食物降糖并不难。我的笨办法是:利用食物寒热调节血糖高低,从中找出具有实用价值的规律指导降糖实践,重点解决食物降糖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采食那种食物血糖不会高?每顿饭吃多少最适宜?晩饭什么时间吃最合理?通过调整食谱调节体质平衡抑制血糖上升。经过反复研究,我终于明白了一个理:当饮食阴阳与体质阴阳不平衡的状态就是“病从口入”,当饮食阴阳与体质阴阳保持平衡的状态就是“病从口愈”。能调节这一状态的方法就叫平衡疗法。食疗胜过药疗,健康就在口中。先人教导我们要平衡饮食,其含义就是要应用食物寒热调节体质平衡,达到防病治病之目的。有时候,静下心来默默在想,当人人明白了这个理,找到了发病的根,应用了调控的法的时候,病从何来?自我调控的方法发表在【糖尿病平衡疗法之二】。

我对2型糖尿病的自我调控,总结为八个字:“四项同治,食物降糖。”通俗些讲两句话:是利用中医中药的优势,实施四项同治,调节体质平衡,预防并发症生成。是利用食物的寒热性质,制定相应食谱,控制尿糖高低,维护血糖平稳。食物降糖的原则是:身体需要多少热量,采食多少热量,每日摄入的热量等于每日身体所需热量时,人体自然平衡,血糖便高不起来。感谢中医阴阳平衡理论,感谢先辈们、专家们、医生们对糖尿病的刻苦研究。我吸取了它们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踏着它们的脚迹走出了降糖的困局。糖友们!别灰心,踏准脚印往前行;试试我的笨办法,下一名康复者就是你。

2016-4-1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