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擎起全球黄金的领军旗帜

 黄金思享家 2020-12-17

我国黄金市场开放后,一直沿着从商品交易为主向金融交易为主转变、由现货交易为主向期货交易为主转变、由国内市场向融入国际黄金市场转变这一央行制定的“三个转变”路径在走。新时代我国黄金市场会沿着怎样的道路前行,需要我们不断创新与探索,但毋庸置疑的是,在从黄金大国迈向黄金强国的伟大征程中,未来前进的步伐必将更加矫健。

黄金的特殊性和战略价值

黄金的特殊性和战略价值,注定了新中国长期管制黄金的历史现实。即使在经济体制改革推进之后,基于外汇储备和金融安全需要,我国依然维持黄金管制体制,实行“统购统配”管制。

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外贸形势得到明显改善,创汇能力逐步提高,外汇储备也迅速扩大,1982年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外汇极度紧缺的问题得以缓解。同时百姓的收入不断提高,民间购金需求持续高涨。

为此,我国向民众开放了一直处于关闭状态的黄金首饰市场。为了进一步强化黄金管制体制,1982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金银管理条例》,不论是矿产金、副产金,还是回收金,甚至从废料中提取的黄金也必须交售给中国人民银行,然后由其按计划配售。

黄金首饰市场成为当时民众合法获得黄金的唯一途径。但是在黄金管制的情况下,我国黄金供给指标难以满足黄金首饰需求的增长。同时,国内金价与国际金价存在较大差异,黄金私卖的现象一直客观存在。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市场化发展思想,此时黄金生产企业的发展环境已经逐步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机制日益增强,但是严格黄金管制使企业发展出现“一头开放、一头卡死”的生存状态,即生产资料的市场化和产品统购统销的计划管理,使得黄金企业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

尽管《金银管理条例》强化黄金管制,但在邓小平同志“要大胆地尝试、大胆地改”的号召下,一些地方政府将处于违法状态的地下黄金交易引到地上。1993年,以感王镇黄金市场为代表的民营黄金市场大量涌现,引发了一轮黄金私卖潮,将黄金私卖公开化推向了历史高峰,对当时现行的黄金管理体制形成一定冲击。

黄金管理体制的改革提上了国家的议事日程。1993年国务院发布的63号函中,尽管宗旨是稳定黄金“统购统配”体制,维护黄金管制体系,但首次明确了黄金市场化改革方向,将人民币金价与国际金价接轨,迈出了市场化第一步。

价格机制的改革,冲击了原有的利益格局,成为加快黄金行业体制改革的引爆器和黄金产品市场化改革的“助燃剂”。

 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了由13名成员组成的“中国黄金政策改革研究协调小组”,重点研究行业体制机制改革和市场化转型的道路。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提出了“黄金市场化改革法案”,并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

建立多元化的黄金市场

2001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取消黄金“统购统配”的计划管理体制,在上海组建黄金交易所。经过1年多时间的筹建,2002年10月30日,上海黄金交易所正式开业,黄金管理体制改革向市场化迈出了新步伐。

由于国内外金价的接轨和优惠政策的平移,上海黄金交易所迅速成为我国黄金交易的主渠道,曾经活跃一时的黄金走私和地下黄金交易也得到了有效遏制。据黄金矿业服务公司(英国)提供的数据表明,2003年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出库量148.62吨,占国内黄金总需求的66.56%;2004年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出库量242.2吨,占国内黄金总需求的83.56%。

同时,我国也进入了黄金市场的建设阶段,由于我国长期处于黄金管制,黄金市场是金融市场体系中的空白,商业银行很少接触黄金交易业务,在市场开放之初,商业银行黄金专业队伍和运营体制尚未建立,还不能成为黄金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以现货商品为主的黄金市场规模有限。

上海黄金交易所在设立时,初期规划是为黄金现货交易提供交易平台和服务,在完善现货交易的基础上,积极开发黄金投资产品,逐步建设成为以金融投资业务为主的金融市场。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时任行长周小川提出了我国黄金市场发展的“三个转变”:一是实现中国黄金市场从商品交易为主向金融交易为主的转变;二是实现中国黄金市场由现货交易为主向期货交易为主转变;三是实现中国黄金市场由国内市场向融入国际黄金市场转变。

一系列的市场改革创新,与实体黄金产业的发展需求相得益彰,极大地激发了黄金市场发展动力,快速推动了我国黄金市场规模的壮大。2002年,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交易量(单边)仅为21吨,2008年黄金交易量攀上千吨台阶达到2234吨,2015年交易量突破万吨达到17050吨,2016年突破了两万吨达到了2.44万吨,比2002年增长了1062倍。

市场开放了17年,上海黄金交易所成长为由竞价、询价、租借等市场共同组成、融境内主板市场与国际板市场于一体的黄金市场重要金融平台,成为全球最大的场内实物黄金交易市场。

2008年,我国黄金的市场化改革又迈出了历史性一步。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黄金期货合约,开创了我国黄金远期交易市场的先河和黄金市场新格局,从而使我国黄金投资者和生产者有了规避价格风险的更多手段,也进一步发展了我国黄金市场的服务功能,完善了黄金市场体系。

而国内商业银行的黄金业务也伴随着国内黄金现货和衍生品市场发展而不断进步,逐渐成长为黄金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商业银行可以代理和自营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品种、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期货,是交易所市场的重要支柱,还可以为客户提供实物类、交易类、融资类和理财类等多元化黄金产品与服务,形成了柜台OTC黄金市场。同时,商业银行也成为我国黄金进出口的重要载体,并参与境外黄金市场交易,促进了国内外黄金市场的互联互通。

2016年,商业银行黄金业务交易量创下历史新高,达到了6.236万吨。国内上市银行贵金属资产总规模从2008年底的506亿元大幅增长至2016年底的7000亿元,累计增长了近13倍。市场开放后的17年来,商业银行不仅在交易规模上有了巨量的增长,而且在交易产品、结构、平台、方式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创新,成为黄金实体产业与金融业结合发展的关键载体。

至此,一个上海黄金交易所场内黄金现货市场、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期货市场和商业银行场外黄金市场共同发展的多层次、多元的市场体系建立起来了。

启动黄金市场国际化引擎

随着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我国黄金行业逐渐打开了与国际黄金行业合作的关键窗口,启动了黄金市场国际化的引擎。近年来,黄金市场和下游黄金珠宝首饰企业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

与此同时,我国黄金市场的海外参与度和国际化水平迅速提高。2014年9月18日,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板业务正式开通,利用上海自贸区开设FT账户的契机,实现了中国黄金市场的对外开放,引入更多国际投资者,逐渐形成一个全球化、国际化的市场。而上海黄金交易所也由此基本形成以竞价市场为主、询价市场为辅,以交易平台为主平台,清算、交割和租借平台为服务支撑平台,融境内、境外业务为一体的全流程业务体系。

随后,上海黄金交易所开启新一轮的国际化发展,着力于实现交易开放、转口便利和推出“上海金”,逐步建成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贵金属交易所,不断提升我国在世界黄金市场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两年后,“上海金”人民币黄金定价机制在上海成功发布,上海黄金交易所发布了全球首个以人民币计价的黄金基准价格:256.92元/克。此时,上海黄金交易所定价交易平台的系统上,以人民币计价的、在上海交割的、标准重量为1千克且成色不低于99.99%金锭的交易成功运行。

作为我国黄金市场国际化发展的又一个标志性事件,“上海金”定价机制的推出,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公允的、可交易的人民币黄金基准价格,为黄金市场参与者提供了良好的风险管理和创新工具,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人民币黄金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加快推进中国黄金市场国际化进程。

在国内交易所快速国际化的同时,商业银行也加快了国际化步伐。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等金融机构相继加入LBMA定价机制,平安银行、民生银行等一批机构成为LBMA会员。中国在国际黄金市场的声音越来越响亮,话语力量也越来越大。从世界黄金定价的外围走向中心,从规则的接受者逐步变成制定者。

随着中国黄金行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全球黄金产业和市场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而今,除了两年一度的国际黄金大会从2014年开始在中国北京召开,上海黄金交易所等机构也纷纷召开全球黄金市场高峰论坛,吸引了全球黄金业界重量级嘉宾的关注和积极参与。

世界黄金协会首席执行官施安霂在参加“2017全球黄金市场高峰论坛”时给予了中国黄金市场极高的评价。他指出,中国即将迈入崭新的发展阶段——它已经做好准备,接过全球黄金市场的领军旗帜,并把握由此带来的所有机遇和责任。基于这一领导地位,中国将帮助全球黄金市场来确定未来结构与组成。

70年的风雨兼程,我国黄金行业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如今,接过全球黄金的领军旗帜,我们将踏上从黄金大国迈向黄金强国的伟大征程,未来前进的步伐必将更加矫健。

上海黄金交易所理事长 焦瑾璞

一个个跃动的数字、一项项刷新的第一,印证的是改革的成果、开放的力量。事实证明,改革开放并不代表着他人来蚕食中国黄金市场这块蛋糕,反而,这块蛋糕只会因改革开放而变得越来越大,最终惠及中国黄金产业,惠及全球投资者。只有通过不断改革创新,中国的黄金市场才能在国际黄金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世界黄金协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 王立新

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黄金行业成就了全球多个“第一”,充分体现了中国黄金市场的特色。未来再接过全球黄金市场的领军旗帜,提高自身领导力的过程中,中国黄金行业也要摆正心态,既不要自卑,也不要自傲,充分认识自身不足,更多地取长补短,构建自己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真正“独门利器”,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行稳致远,取得更大的进步。

 我国黄金市场发展主要历程

    1982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金银管理条例》;

    1993年,以感王镇黄金市场为代表的民营黄金市场大量涌现;

    1993年国务院发布的63号函中,首次明确了黄金市场化改革方向;

    2001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宣布取消黄金“统购统配”的计划管理体制,在上海组建黄金交易所;

    2002年10月30日,上海黄金交易所正式开业,黄金管理体制改革向市场化迈出了新步伐;

    2008年,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黄金期货;

    2009年,国内首家商业银行贵金属持牌专营机构工商银行贵金属业务部成立;

    2014年9月18日,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板在上海自贸区正式启动交易;

    2015年6月,中国银行成为亚洲首家可直接参与伦敦金定价的银行;

    2016年4月19日,上海黄金交易所发布了全球首个以人民币计价的黄金基准价格。

    2018年,世界黄金协会特设立中国委员会,中国黄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宋鑫被任命为中国委员会的首任主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