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Ma · 更新|荷兰:马斯特里赫特-获“欧洲文化之都”名号

 timtxu 2020-12-18

请链接:UMa · 规划|英国 · 布里斯托:未来智慧之城

从 “ 创 意 城 市 ” 到 “创 意 城 市 区 ”

 马斯特里赫特-获“欧洲文化之都”名号 

马斯特里赫特,位于荷兰最南端的林堡省,是一个人口不到12万人的边境小城市,立足于文化和创意要在城市城市地区中承担重要角色这个不断发展的道理,马斯特里赫特努力寻求自我更新。


▲ 马斯特里赫特

这座城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代,直到12世纪以后才逐渐成为繁华的商贸城镇。

近代以来,尤其是从19世纪到20世纪晚期,马斯特里赫特始终处于钢铁、陶瓷、采煤等工业的核心地带。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化,城市开始试图在区域、国家和全球尺度上重新定位自己,其主要内容是促使城市向知识经济转型,包括注重“文化”和“创意”的作用。

马斯特里赫特市面积仅60平方公里,市政当局由民选议员和市长组成,每四年选举一次,但经济和城市政策却受到不同层级管理机构的影响。

该市所在的林堡省在促进区域经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 马斯特里赫特市政厅


▲ 马斯特里赫特火车站

此外,它也处在欧盟制定的“马斯莱茵”欧洲地区中,这一地区包括:荷兰林堡省南部比利时列日哈瑟尔特,以及德国亚琛

▲ 马斯特里赫特大桥

在构思竞标的过程中,各种符合文化和创意城市形象的元素被置于突出位置,包括文化的愉悦性创意产业以及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希望能以此彻底改变马斯特里赫特和周边地区的形象。

组建于1976年的马斯特里赫特大学也在市演变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马大(UM),是一所年轻但享誉世界的名校。

作为荷兰最年轻、最国际化的研究型大学,“马大”之前身为“荷兰国立林堡大学”,也是荷兰13所国立研究型大学之一,是世界大学联盟成员。

它的学生数量从建校之初的50余人增长到了2011年的14500人,显示出它快速增长的城市影响力。

大学的扩张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新增课程(例如欧洲学学士学位)向国际学生大量开放的驱动,目前国际学生已占到学生总人数的40%以上,而城市也因此更加关注国际和世界性问题。


▲ 马斯特里赫特大学

 五百年老城被唤醒 

马斯特里赫特相对紧凑的城市形态,以及它蜿蜒的卵石街道和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建筑有助于其“创意城市”形象的经营。

然而,城市已经发生的变化使得它必须竭尽全力才能提升城市的创意形象,这包括在过去20年中为减少城市中心的机动车交通流量所付出的共同努力。

作为一座相对孤立的小城市,减少机动车交通的焦点落脚在如何确保汽车尽可能少地被见到,而非建设大尺度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

为此建造了四座大规模地下停车库,方便人们通往餐厅、酒吧和购物区。

▲ 隐藏在防洪沙丘里的地下车库 - 获得当年荷兰最高建筑奖

此外,城市还借鉴巴塞罗那滨水区的成功经验,对马斯河西岸的主干路进行上盖工程改造,提供出一片可用作户外餐的开放空间。

目前,仍在实施的A2高速公路改建工程,也标志着人们开始逐步关注提高日常交通联系和消除交通阻碍等问题。

随着高速公路隧道的建成和“2号林荫道”的开发,城市的东部地区将被打开,并与城市其他地区再度联系起来,而提升了人口密度较高的市中心的机动性。

虽然在某种程度上,马斯特里赫特城市形象的组成要素可以被认为是“创意城市”的某种象征,但是随着区域机制不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现实情况要更加复杂。

▲ 市北设计酒店

而且,新涌现的区域机制利用了传统意义上“创意城市”相关的特殊参照和意象。

创意产业工作者和相关组织对这一法则的推动则进一步表明“创意城市”的概念具有不断变化的特性。

 “创意城市”中的城区开发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马斯特里赫特出现了在“文化”、“文化规划”和“创意”等理念影响下的城市干预现象。

陶瓷厂区是90年代以后城市从业向后工业转型的最早标志之ー,这片城区位于城市东南部,由 Vested房地产公司(其前身是ABP住房基金)和马斯特里赫特市政府共同开发。

为了在新开发的城区中实现更高水平的多样性和混合功能,开发者十分明确地向“居住”和“工作”的概念中添加“文化”要素,这可以陶瓷厂区的规划设计和设施安排中看出来。

▲ 马斯特里赫特 - 会展中心

作为对主导20世纪中期的郊区半独立住宅和“花园城市”的回应,陶瓷厂区的形态和平面为了顺应城市规划的“文化转向”,或者更确切地说追随以巴塞罗那为代表的“欧洲城市”思想,大量吸收了城市街区、广场和街道中的历史规划理念。

虽然,荷兰建筑师雅・柯伦( JoCoenen)的总体规划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但城区的适应性和多样性……还是要通过各个部分的开发来实现。

每个部分的设计方案由来自欧洲各国的建筑师完成,他们包括:葡萄牙的阿尔瓦罗・西扎、瑞士的马里奥・博塔,以及意大利的阿尔多・罗西

“欧洲城市”的理想更是因“塞维利亚庭院”、“意大利城堡”等项目名称而被强化。

▲ 意大利城堡 

陶瓷厂区包含若干文化设施,其中最著名的两处是之前提及的意大利建筑师阿尔多・罗西设计的博尼范登博物馆,以及坐落在位于新区和老城区之的1992广场北侧的陶器厂区中心项目;后者包括:图书馆、展馆、新闻中心和咖啡馆……等公共没施。

▲ 博尼范登博物馆

城市开发重点的转移,还表现在对旧工业区各个部分的整合和场地现状的保护上。

不过,陶器厂区中最为激动人心的地方,遗产保护案例是Wiebengahall厂房的改造。

这是场地中一座纯正的20世纪初期工业建筑。

因为,最早使用了现浇混凝土,而在1991年被正式列入工业旧址名录

目前,由陶瓷厂区开发者Vested房地产公司及2006年后迁入的马斯特里赫特荷兰建筑学研究院(NAM)欧罗巴办公室共同使用。

马斯特里赫特音乐戏剧演出场所数量之多也说明了文化创意理念对于这座城市的重要性。

这些演出场所规模从可以容纳855名观众的弗莱特夫(Vrijthof)剧院;

200座的德隆(Derlon)剧院;

再到更小规模 - 只有47座的师斯特斯(Pesthuys)剧场不等。

▲ Vrijthof广场剧院

▲ Derlon剧院

此外,在尝试使历史建筑焕发新机的过程中,马斯特里赫特形成了另一个突出特点:

对过去的宗教建筑进行改造,让曾经的修道院和教堂承担新的功能。

例如:一家叫做权杖酒店的“设计型酒店”就位于一处经过改造的15世纪修道院内;而林堡历史中心也曾经是一家方济各会修道院;另外,还有由旧教堂改建而成的卢米埃尔艺术电影院

▲ 卢米埃尔 - 电影博物馆

然而,如果从核心地段和对公众的开放性角度来看的话,“瑟克斯教堂书店“也许是最佳案例。

该书店位于马斯特里赫特市中心一座建于13世纪的教堂内。

为了满足书店和啡馆的使用功能,建筑师迈尔克・吉罗德(Merkx Girod)在教堂中央置入了ー个三层高的“独立式 - 自承重书架”,实现了夺目的新装置和教堂历史建筑相互对比的美学效果。

瑟克斯教堂书店“可被视为历史遗产消费两种体验的结合,人们可以在许多欧洲城市中观察到这种趋势。

瑟克斯教堂书店

▲ 餐厅 & 咖啡书店

2008年以来,持续不断的金融危机对马斯特里赫特的物质形态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许多影响围绕着“空缺”问题,与如何利用那些曾经为开发预留的空房空地紧相关联,这或许并不令人惊讶。

位于马斯特里赫特市中心西北的斯芬克斯工厂就是这一现象的代表。


▲ 前斯芬克斯旧厂改造的现代餐厅、酒吧

在2008年经济崩溃以前,这片地区计划建设职住两用、功能混合的中度城市街区,并起名为“观景楼”。

在过去数年里,斯芬克斯旧厂区中启动了许多临时顶目。

通过NAM在2011年和2012年夏季的努力,这片地区被改造成名为“斯芬克斯公园”的公共空间。

总的说来,斯芬克斯厂区的工作多少可以被视为当前马斯特里赫特所面对挑战的缩影。

一方面,人们共同努力通过创意知识促进建筑再利用;

另一方面,当前的危机又引发了对如何以创意导向的方式利用空置建筑的再思考。

▲ 市北工业区

在斯芬克斯厂区边上,近年来还有一座叫“细木工厂“(Timmerfabriek)的后工业建筑被用于办大型活动。

其中,最大的活动之一是名为“走出仓库”的展览。

在2011年 ~2012年,那里展出了北加莱海峡地区当代艺术区域基金会(FRAC)收藏的艺术品,包括:安迪・沃霍尔、马克・渥林格和布鲁斯・瑙曼等艺术家的波普艺术、新现主义和概念艺术。

细木工厂区,也是之前提到的卢米埃尔电影院未来的场址。

马斯特里赫特市政府的目标是:要让“观景台”和“细木工厂区“的电影院成为未来“马斯特里赫特艺术区”的核心地区,同时也设想使这一地区能成为荷兰南方大学戏剧学院、音乐学院和美术学院等院系的互动场所。

 马斯特里赫特申办欧洲文化首都 

之前,马斯特里赫特主要的转型行动都围绕2018年欧洲文化之都的申办工作而展开。

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雅典开始,欧洲文化之都就被视为“文化”在城市演变中重要作用的早期证明。

格拉斯哥就是一个常被人引用的案例,它利用被选为1990年欧洲文化之都的机遇,把这一称号变为城市更新的工具。

▲ 格拉斯哥现代艺术馆

自此,人们便开始将欧洲文化之都用作吸引其他形式投资进而使城市获利的手段。

欧洲文化之都申办工作得到了来自比利时列日亨克哈瑟尔特德国的亚琛以及荷兰的斯塔德格林海尔伦等周边城市的支持。

荷兰林堡省、比利时林堡省和比利时德语区也参与其中,可见申办工作充分利用了将马斯特里赫特提升为马斯-莱茵地区中的期望。

在该地区中,国界线逐渐失去了意义,边境活动已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马斯特里赫特的新一代年轻人乐于跨越边境进行学习、购物或是听音乐会。

他们学习共同的语言,相互交流经验,追随同一种潮流。

这些年轻人,具有国际化的生活方式和流动性。

▲ “七月“音乐会

 追溯区域整合 

在某种程度上,马斯特里赫特的申办工作清断地体现了利用“欧洲文化之都“促进城市更新的意图,重新激发人们对国际项目的热情。

一个正在实施的区域主题项目是“铁路计划”

考虑到构建景观联系的需要以及铁路作为未来机动方式的潜力,这一顶目旨在促进人们重新思考废弃铁路线的意义,并在马斯-莱茵地区的不同城市之间建立新的联系。

马斯 - 莱茵欧洲区域中

 创意产业的角色演变 

在过去的数年中,创意产业已经成为林堡省和马斯特里赫特市日益重要的政策关注点。

在林堡省层面,创意产业在2006年到2009年间长了19个百分点,增加了43000个就业岗位。

媒体和游戏业的规模从2003年的250家公司大幅增长到2005年的540家公司,区域和城市层面都希望继续推动创意产业的增长。

 

其中一个重要的例子是将马斯-莱茵地区重塑为“欧洲大都市区”。

欧洲大都市区”一词,是由马斯特里赫特的建筑师马克・莫尔提出的。

它来源于将马斯-莱茵地区画成伦敦地铁图的想法,充分借用了伦敦大都市区的国际公认的符号力量。

在地图上,伦敦的帕丁顿站变成了马斯特里赫特,银行/纪念碑変成了亚琛,温布尔登站则变成了列日

▲ 伦敦 - 帕丁顿地铁站

▲ 柏林地铁站

▲ 德国亚琛

这个想法试图使人们重新思考马斯-莱茵地区的意义。

这就是欧洲大都市区

你会发现,当你身在伦敦的时候,你认为自己是在一座城市、一座大都市中,但在这里你却是在不同的城市里。

这里有:马斯特里赫特、列日、亚琛、海尔伦、斯塔德-格林、迪伦、哈瑟尔特,它们和伦敦有着相同的尺度。

看着这幅地图,你也许会认为这里甚至比伦敦还要有意思。

这里有人说德语,也有人说法语,有人吃华夫,也有人喜別的。

这里还有许许多多的制度,这完全是一座欧洲的大都市区,而且这就是一座“欧洲大都市区“。

马斯特里赫特和其他周边城市想得到“欧洲文化之都“的称号,但也许事情还远不止这些。

这里绝对是欧洲的心脏,因此我才把它做“欧洲大都市区“。

欧洲大都市”暗含的意义或是期望的影向是要表明,马斯-莱茵地区若能够拥有伦敦地铁那样易达的交通,就能变得更加一体。

欧洲大都市区宣扬了“非已有城市(non- existingpois)“这一区域概念。

“欧洲大都市区”的核心理念,是要让人们认识到网络化的作用并思考区域的未来,创造了一个真正属于未来的乌托邦。

这些TEDx活动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要产生区域性的影响,TED的广告语“思想,值得传播”,在这里更是变成了“思想,让边界消失”。

“新都市或者非都市”等核心活动:能够使当地人、产业界和政界意识到区域中有着强大的、不可视的艺术设计力量。

 结论 

在过去数十年中,马斯特里赫特工业城市转変为后工业城市,日益重视文化和创意理念。

近年来,这种思维方式集中了各种有关“创意城市”的理想,因此马斯-莱茵地区的这些行动暂时填补了经济衰退带来的空白,指明了其中的许多关键因素。

细思土地和建成环境的未来潜在用途

暗示该地区目前面临的基本问题

因此,马斯特里赫特也许已经具备了能使人联想起创意理念的城市形象,同时它也说明了当前时期对城市和城市地区的作用进行新的思考是如何迫切而又必要。

本期视觉设计:优曼(上海)创意策划有限公司


本文策划:UMa · KENNY

图文编辑:UMa · 优曼君

责任编辑:UMa · Alliso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