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银屑病面面观 | 老药出新招?只因结合中药治疗

 茂林之家 2020-12-19

卷首语

银屑病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诱发的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全球患者超过

1.25亿!

目前尚无根治办法,是病程最长且对生活质量影响最大的皮肤病,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人类十

大死亡疾病中,超过一半都是银屑病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临床上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主要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而中重度银屑病因其治疗复杂、病情缠绵,常令患者感到困扰甚至绝望。

甲氨蝶呤作为经典的系统治疗

药物自上世纪中叶就被应用于中重度银屑病的治疗,长期临床实践显示对银屑病有一定的疗效,但个体药物反应差异和药物不良反应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但结合中药治疗,又出了怎样的新招呢?为此,广东省中医院银屑病团队将为您解读甲氨蝶呤如何合理化应用。

银屑病面面观 | 老药出新招?只因结合中药治疗

对于甲氨蝶呤这个老药,皮肤科医生真是爱恨交加,爱的是短期疗效佳,经济实惠,适合国情,恨的是副作用让患者望而远之。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个老药。

甲氨蝶呤的前世今生

甲氨蝶呤是一种抗叶酸类细胞免疫抑制剂,具有抗炎、抗增殖和免疫调节作用。20世纪50年代主要应用其前体氨基喋呤治疗银屑病,但因不良反应过大,很快被现有甲氨蝶呤替代,并于1971年通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银屑病治疗。

甲氨蝶呤合理化应用

1.治疗前:

规范评估病情,尤其是中重度且伴有关节受累的患者可考虑甲氨蝶呤治疗,其他红皮病型银屑病、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以及发生在手足等严重影响功能的银屑病,均为甲氨蝶呤的适应证。

完善临床体检,排除容易引起甲氨蝶呤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检查项目包括: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肝纤维化、尿妊娠(育龄期妇女)、HIV、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胸片、心电图等。另外,全球银屑病基本共识声明推荐,对于计划系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银屑病患者应进行结核筛查。

2.治疗后:

甲氨蝶呤的临床疗效与剂量相关,推荐起始剂量2.5~7.5 mg/周,可单次口服或分次口服,每2~4 周增加2.5 mg,用量范围为7.5~25 mg/周。临床一般将治疗后银屑病皮损面积与严重程度指数改善达75%(PASI75)作为疗效判断指标,推荐用达到最佳疗效的最低剂量,病情控制后至少维持1~2个月再逐渐减量,每4周减2.5 mg,直到最小维持量。

监测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乏力、纳差、脱发、肝脏毒性、骨髓抑制和肝纤维化等,定期复查项目包括:血常规治疗后第1周复查,前3个月每月复查1次血常规、肝功能,以后每2~3个月复查1次,如出现异常,每2周复查1次,肝纤维化、肾功能、尿常规每3个月复查1次。通常不良反应取决于甲氨蝶呤的剂量和用法,如果出现不良反应,需要减量或停药,同时补充叶酸。妊娠期及哺乳的女性患者应禁用甲氨蝶呤,如需生育,务必在停用甲氨蝶呤3个月之后方可妊娠。另外,男性的生育也应在甲氨蝶呤停用3个月以上方可进行。

很多患者看到这么多西药的副作用有点害怕,别怕,别忘了我们还有中药呢?划重点,那甲氨蝶呤联合中药治疗效果又如何呢?

中医药联合甲氨蝶呤治疗

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是国家中医皮肤病区域诊疗中心、广东省中医皮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银屑病是其主攻病种和优势病种,先后获评中华医学会“银屑病专病示范门诊”和“全球银屑病监测项目(GPA)”成员单位。

在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岐黄学者卢传坚教授的带领下,深耕银屑病数十载,发现银屑病有家族史者发病更早、病情更重,说明该病发病与先天肾元不足相关。

另外,体质调查显示银屑病人群中气虚质比重大,且常于冬季、疲劳或感冒时病情加重,这进一步提示了银屑病病人脾肾亏虚而卫表固护无力;加之病情缠绵,湿瘀搏结肌肤而见肥厚性斑块,此为本虚标实之象。

故银屑病治疗当以“健脾益肾固表治其本,祛湿化瘀散结治其标”为法,创立银屑灵方并加以优化,方中以黄芪、熟地为君,黄芪性味甘温而归肺、脾经,是健脾益气、固表化湿的要药,熟地味甘而微温,归肝、肾经,《本草征要》记录其是“补肾要药,益阴上品”,在补益肾阴的同时又能“利血脉”,两药合用可气血双补,互为助力;赤芍、土茯苓为臣药,赤芍味酸苦性寒而归肝经,功能祛瘀凉血消斑,土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肝、胃经,功能健脾化湿,善去皮肤湿毒而止痒,是少见的兼具化湿与解毒于一体的中药,全方共奏健脾益肾运水湿,益气活血散瘀斑之功。

前期研究证实该方能显著改善皮损、降低复发率,且与甲氨蝶呤联用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好,有良好协同作用和推广前景,相关成果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岭南中医药现代化项目的支持下,广东省中医院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等全国9家医院开展“中药联合甲氨蝶呤治疗中重度银屑病血瘀证临床评价”,目前该项目正在招募中重度银屑病患者,如您或您的亲友有符合要求,请不要错过这次免费治疗的机会哦!

作者简介:邓浩

银屑病面面观 | 老药出新招?只因结合中药治疗

邓浩,银屑病团队骨干,主攻银屑病临床和基础研究。参与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广东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省部级项目5项,参编专著3部,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银屑病团队

编辑:李馨妮 责编:宋莉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