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曾率军血战扬州,援军北伐,最后却落得一个溺水身亡的结局

 小佛说史 2020-12-21

【太平天国系列261,小佛说史原创作品,请勿转载】

1853年春,太平军攻克南京,为了进一步扫除周边城镇对南京的威胁,杨秀清派林凤祥、李开芳带兵渡江攻占扬州(其实,没怎么费事,是被扬州人放进去的,小佛以前的文章有提到过),罗大纲带兵攻占镇江。

既然扬州、镇江威胁已解,天京周边相对稳定,洪秀全和杨秀清等人经过商量后,决定派出北伐军和西征军,而北伐军的将领就占领扬州的林凤祥和李开芳,主将离开,城池需要人镇守,这个是被杨秀清留下的扬州新的主将就是一起跟随林凤祥进城的曾立昌(广西人,成为扬州主将时的官职是检点)。

扬州地处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在陆路运输不发达的年代,水路交通相当重要。清政府怎么可能让扬州这个交通枢纽之地一直在太平军手中?于是清政府派出数位朝廷大员(闽浙总督、漕运总督、钦差大臣琦善)坐镇军中,从四面进攻扬州。

林凤祥等人奉命北伐的之后带走了扬州很多士兵,留给曾立昌仅仅数千人。想要以数千人直接对抗清军的大部队,无疑是以卵击石,所以曾立昌只能选择死守。

城外清军装备精良,吕公车、云梯、千斤大炮纷纷上场,清军以绝对优势围攻。曾立昌带兵死守城墙,并多次在城头上带着士兵和借助云梯登城的清军血战,就这样,曾立昌坚持了数月,后来实在是没有吃得,没有武器装备,派人去天京求援。

杨秀清先派出的曾锦发被清军杀死在半路,十月派出赖汉英,曾立昌的形势这才有所转好,他赶紧和赖汉英前后夹击清军,这才拼出一条血路,将剩余的将士们带回天京。

曾立昌回天京后被封为夏官又正丞相,然而,疲惫之躯还没有修整好,东王杨秀清又派下任务:夏官又正丞相率领扬州剩余部卒会同夏官副丞相陈仕保、东官又丞相徐宗扬带军7500人北上援助北伐军。

援军一出,沿途清军望风而逃,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援军就抵达山东临清。谁也没有想到,临清竟然成了这之援军的转折点。

作为援军,目标本来是以最快的速度奔向北伐军,但是,曾立昌他们飘了,以前的城镇全给拿下,临清的官军竟然死守,几个领兵的人觉得自己被人瞧不起,发誓一定要攻下临清。半个月后,临清被拿下了,但是清军的援军胜保部也到了。曾立昌等人只能撤退,胜保便在屁股后一直追赶,原本应该北上的援军竟然选择南下逃离(虽然曾立昌主张北上,但是同意南下的人更多,只能南下了)。

一路逃一路减员,后来逃到了黄河边,清军紧追不舍,北伐援军只能选择渡河,然而,没有船只可以用,于是步兵纷纷下水想要游到黄河对岸,骑兵也策马也想过河,一时之间,不少人陷入河中淤泥里,要么被淹死,要么做了清军的活靶子,而曾立昌也在这个时候淹死在了河中,“……曾立昌,均策马赴河死”,“立昌援枪奋战,力竭不屈,跃马入黄河死”。

这支7500人的北伐援军,最后连没有见到北伐军的影子,就落得个几乎全军覆没的结局(据说最后只有徐宗扬带了两三百个人逃回天京)。

参考资料:罗尔纲、王庆成,《太平天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