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标题,犹豫良久。是不是太夸张?会不会有“标题党”之嫌?毕竟,现在缅甸花梨的价格在红木市场上并不突出。 然而,最近确实听到几个木友说:缅甸花梨就是下一个黄花梨、现在缅甸花梨就是二十年前的黄花梨等等。当然,黄花梨的市场现状有着其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时代背景和资源状况,缅甸花梨发展到黄花梨现在这样的天价似乎不太可能。谈到明清家具传统用材,很多人都知道“老三样”:一黄、二紫、三红。分别对应黄花梨(学名:降香黄檀)、紫檀(学名:檀香紫檀)、大红酸枝(学名:交趾黄檀)。事实上,在清中晚期之前,最名贵的家具用材里还没有大红酸枝这个“三红”,只有花梨和紫檀。民间有句很多人都听说过的老话:“人分三六九等,木有花梨紫檀。”当然,人人生而平等,没有三六九等之说。只是通过这句老话,侧面说明一下那时公认的最名贵家具用材是花梨和紫檀。 大红酸枝,是在清中期之后,国力衰退无力从印度大量进口紫檀之时,作为紫檀的替代和补充进口到国内的。据清宫档案记载:在乾隆年以后,一种新的木料进入了清宫,这种木料称为“海梅木”,以“海梅木”制成的家具称为“红木家具”。缅甸花梨,学名大果紫檀。是清中晚期作为黄花梨(降香黄檀)的替代和补充,从东南亚大量进口到国内的,并成为当时的高档家具用材之一,被俗称为:花梨、新花梨、草花梨(被称为草花梨的即有大果紫檀,也包括毛孔粗大的印度花梨)。在存世的清晚期及民国家具中,缅甸花梨家具数量可观,故宫中也存有缅甸花梨的家具、隔扇及装饰。从花梨、紫檀,至发展出替代用材,再到今天包括29种用材的《红木》国标,演变史可大致勾勒如下:缅甸花梨进入国内后,因为也叫花梨,一度造成市场混乱。为了改变混淆的乱象,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在原有的花梨(降香黄檀)前面加了一个“黄”,也就是今天名动天下的“黄花梨”。 在梁思成先生将降香黄檀改称为“黄花梨”之后,把降香黄檀称为“花梨”依然很普遍。1944年,德国古斯塔夫.艾克主编、中国杨耀先生协编的首部中国明清家具专著,书名即为《中国花梨家具图考》。即使到现在,依然有很多老派的玩家,还是把降香黄檀叫做“花梨”。作为黄花梨的替代和补充用材,缅甸花梨的历史文化背景深厚。如果论资排辈的话,在当今的国标红木中,缅甸花梨算是“辈份”比较高的“元老”之一。如果对市场上的国标红木和仿替用材,进行认真了解和深入对比,可以发现大果紫檀综合各方面都比较理想、质地优良、并且几乎没有任何缺陷:密度方面,根据红木国标的数据,缅甸花梨(大果紫檀)气干密度0.80g/cm3~1.01g/cm³,与黄花梨(降香黄檀)0.82g/cm3~0.94g/cm³的气干密度相近。气味方面,缅甸花梨不仅散发着能让人舒缓的独特香气,而且这种香气明显而持久,即使是成品多年的家具,打开柜门、抽屉时,依然有明显的花梨木香。在国标红木中,能够有如此明显香气的屈指可数。材色方面,大果紫檀原木的颜色从偏黄色的橘红、到偏红色的紫红都有,但无论是偏哪一种,都在中国传统所推崇的黄、紫、红三色之内,可以不染色做成原木本色的“清水货”。这在红木市场的主流用材中并不多见。 纹理方面,作为黄花梨的替代和补充,大果紫檀的纹理平雅含蓄、不静不喧,经久难看,同时常有虎皮纹、水波纹等纹理形态及立体生动的荧光波痕。稳定性方面,作为以稳定性见长的花梨木类木种,缅甸花梨木性稳定,收缩率小,稳定性超过红木市场上的大部分用材。 以上这些综合指标,很多消费者可能觉得没什么了不起,但对了解红木市场各个木种材质特点的行家来说,能像大果紫檀这样挑不出毛病的用材屈指可数。近几年,从东南亚进口到国内的大果紫檀原材料数量,每年均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直线下降。甚至,因为进口的量太小,资金利用不起来,一位早年就从事大果紫檀进口贸易的资深木材商--也就是那位前几年在我们平台上多次为大家解读市场行情的木友,于去年停止了大果紫檀业务。近一年来,虽然国内市场上大果紫檀的价格不断上涨,但它有没有完全反应出产地资源及进口量减少的幅度?市场上的木友们应该心知肚明。最后,强调一下:市场变幻莫测,囤积炒作有风险,珍惜重视是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