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入门 十八 督脉穴位(上)

 培训班背包 2020-12-22
督脉是个非常重要的经脉,统督一身之阳,那穴位自然也是很重要的了。
我将督脉的穴位看做两大类:
一、与五脏六腑相关的,也就是五脏六腑所系之椎相应的穴位主要在胸椎和腰椎;
二、其他穴位,在骶尾部、颈椎、头面。
与五脏六腑相关的穴位,我们看回膀胱经的背俞穴歌诀:
第一大杼二风门,三椎肺俞厥阴四,
心五督六膈七论,肝九胆十脾十一,
胃俞十二椎下寻,十三三焦十四肾,
气海俞在十五椎,大肠十六小十八,
膀胱俞穴十九椎,中膂内俞二十下,
白环俞穴廿一椎,小肠俞至白环内。
大杼穴要单立另论,从风门开始,第二椎下旁开是风门穴,可以看做肺的门户,第三椎下旁开是肺俞,第三椎下旁开是厥阴心俞,以此类推,椎体下旁开是相应的五脏六腑俞穴。

再看五脏:
肺形四垂,附着于脊之第三椎,中有二十四空,行列分布……
心居肺管之下,隔膜之上,附着脊之第五椎……
脾者形如刀镰,与胃同膜,当十一椎下……
肝居隔下,上著脊之第九椎下……
肾两枚,着脊之十四椎下……
在膀胱经的时候,我们讲过,相应之椎下旁开是为五脏俞穴,椎下的穴位名称也多与脏腑相应。足太阳膀胱经为六经之长,统摄阳分,故诸阳皆其所属。六阳经脉复于颠背之表,故主诸阳之气分,脏腑之气,皆通于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
针背俞穴,我觉得总不如提纲擎领直接在椎下做工,故而我在临床中都是直捣黄龙,用自制的员利针在脊间处理,只要辩证准确,效果都会很好。
接下来我们一个一个穴位来。
长强:又名气之阴郄、橛骨、穷骨、骨骶、尾闾,督脉络穴,别走任脉。
位置:尾骨尖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肠风下血,久痔瘘,腰脊痛、狂病,大小便难,头重,洞泄,五淋,疳蚀下部,小儿囟陷,惊痫瘛瘲,呕血,惊恐失精,瞻视不正。
运用:临床中用来治疗腰痛、头晕头痛、痔疮、视物模糊等效果很好。另外,在八字针灸疗法中,长强穴既是头顶的对应治疗点,也是高能量点。对应治疗点就是头部的不适,可以选用长强穴来调理。高能量点,故名思思,这个部位是储存能量的地方,因为太过,或者不足引起的不适,予以刺激高能量点,达到平衡不足与太过的目的。另外,在《正人明堂图》中,脑髓有一条红脉直通此处。 
腰俞:又名背解、髓孔、腰柱、腰户
位置:二十一椎下宛宛中,也就是骶骨最下端骶管裂孔的位置
主治:腰髋腰脊痛,不得俯仰,温疟汗不出,腰以下至足冷痹不仁,伤寒四肢热不已,温疟汗不出,妇人经闭溺赤。
运用:临床中我主要用来治疗各种腰痛、夜尿频多、小儿遗尿。最早用此穴,是在北京参加针灸学习班,陈老师用大针给我扎的一针,当时就觉得有两股热流通向脚部。回来后我常用自制松筋针扎此穴,很多患者有热流向脚的感觉,后来用毫针疗效也一样有,但是就没有那种热流感。 

阳关:此穴旁开为大肠俞,既然旁开是大肠俞,那此穴定于大肠有关系,高式国老师认为,本穴与大肠俞之间有横络相连,以为督脉与足太阳经交通之隘道故名腰阳关。
位置:十六椎下,即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膝痛不可屈伸,风痹不仁,筋挛不行。
运用:我用此穴,多是局部治疗腰痛为主,针灸并用,自制员利针或者一次性毫针都可以。另外,高式国老师在书中有记载,因大肠俞横传腰阳关,大肠有燥粪,涉及头昏,甚则癫狂,刺此穴可愈。
命门:又名属累,精宫,此穴前平与脐(类经图翼),旁开是肾俞穴,经云:肾附于脊之十四椎下,此穴调肾是大捷径。
位置:十四椎下,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肾虚腰痛,赤白带下,手足冷痹挛疝,惊恐头眩,骨蒸汗不出,里急腹痛,脊强反折,遗尿,尿频,泄泻,阳痿,早泄,赤白带下,胎屡坠,五劳七伤,头晕耳鸣,惊恐,手足逆冷。
运用:临床此穴针灸皆可,但以灸为主,调理很多腰痛、尿频尿急效果不错。 
悬枢:三焦运转之枢纽,故名悬枢。旁开是三焦俞
位置:在十三椎节下间,第1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主治腰脊强不得屈伸,腹中积气,上下疼痛,水谷不化,泻痢不止。
运用:三焦为网膜,临床多以灸来做养生要穴用,尤其是小儿肠系膜发炎、淋巴和甲状腺的问题,作为配穴很好用。 
脊中:一名神宗,一名脊俞。旁开是脾俞,脾为中脏,所附之脊为脊中。
位置:在十一椎节棘突下凹陷中,俯而取之。
主治:风痫癫邪,腹满不食,五痔,积聚下痢,黄疸,五痔便血,温病,小儿脱肛。
运用:古书都载此穴禁灸,灸之令人腰伛偻。我在临床中常灸此穴,作为补中气之用,子宫下垂、脱肛,尤其是胃下垂,此穴配中脘重灸,均有良效。
至于禁灸,也不尽然,《类经图翼》云:小儿痢下赤白,秋末脱肛,每厕则肛痛不可忍者,灸之亦无妨。另外在《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篇第六十记载:失枕在肩,上横骨间,折使榆臂齐肘正灸脊中。这个脊中,应该是指与肘尖平齐的脊柱正中位置。 
中枢此穴古书多不记载,前两穴位是脊中、悬枢,疑为后人依此二穴增添而来。旁开为胆俞,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或因此而出,也未可知。最早在《黄帝内经·素问》有此位置论述:气穴论篇第五十八——背与心相控而痛,所治天突与十椎及上纪。上纪者胃脘也,下纪者关元也。
位置:在十椎节棘突下凹陷中,俯而取之。
主治:黄疸,呕吐,腹满,胃痛,食欲不振,腰背痛。
运用:临床主要用于胸腰结合部的脊柱疼痛,另外,胸椎的穴位,针灸下针要斜着向上,盖因胸椎棘突为叠瓦状排列,直刺则仅中下一椎棘突上。 
筋缩:旁开为肝俞,肝主筋,故而本穴治疗筋挛抽搐等筋病有良效。
位置:九椎下凹陷中,俯而取之
主治:主癫疾狂走,痫病多言,脊急强,筋挛拘急,目转反戴等。
运用:各类筋病都可以选择此穴调理,个人经验,临床以拘挛为主,筋弛纵缓取此穴疗效不佳。外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病例时候,用灸罐督灸的时候,这个位置的毛巾没有垫好,灸起一个水泡,一周才好,结果患者告诉我起水泡的时候,此处一直微微发热,痒痛,反而整条脊椎会觉得轻松一些。一是毕竟起水泡总是不太好,二是患者后来去广州打工了,也就没有持续治疗以及追踪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