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高预制率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摘要:上海新建的星河湾中学主体建筑为装配式建筑,其构件预制率高、数量多、装配节点复杂,对总体工序和场布的规划要求非常高,给施工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介绍了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并总结了相应的技术要点,以期为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项目中的应用积累经验。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BIM技术;电子射频技术(RFID);施工模拟 1 工程概况新建星河湾中学工程位于上海市闵行区,总用地面积43 290 m2,总建筑面积49 193.07 m2。工程包括1#~3#教学楼、多功能综合楼、风雨走廊、学生公寓、开关站、10 kV变电站、门卫值班室、钟楼等建筑(图1)。其中,主体建筑为装配式建筑,最高装配率达到47%。 图1 新建星河湾中学BIM整体模型 2 工程难特点2.1 预制率高,预制构件多,管理复杂本工程装配构件分别有预制柱、叠合梁、叠合板、楼梯、空调板等,综合楼、教学楼和宿舍楼的预制率分别为17%、44.2%和47%。 高预制率对预制构件的生产、运输、堆放、吊装、叠合构件的二次浇筑、养护及质量验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总承包商在预制构件管理上的难度随着项目预制构件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2.2 装配节点复杂、钢筋密集本工程施工质量要求高,梁柱节点、钢筋排布、PC埋件等关键工序施工难度大;预制柱、叠合梁、叠合板交会处需进行二次钢筋安装及混凝土浇筑,此部位钢筋密集,施工难度较大,应对测量放线、钢筋绑扎、埋件施工、模板制作、支撑搭设及混凝土浇筑等内容进行更严格的施工交底,确保施工质量。 2.3 综合楼等管线综合,净空优化本工程地下室区域机电管线复杂,走道降板多、走道狭窄,对地下室净空要求高。快速进行管综优化、及时拟定管线排布和预留预埋等深化设计问题是本项目安装工程的重中之重。 2.4 对总体工序、场布规划要求高本工程待建单体装配率高,预制构件种类繁多,预制构件的进场路线、分类堆放与吊装,便成了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对施工前期的现场总平面布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BIM技术的应用成果装配式建筑与现浇式建筑的不同之处在于构件的预制与安装。 区别于现浇式建筑在施工现场的整体浇筑,装配式建筑将施工构件模块化,预先生产、现场组装,从而达到环保、节约成本、缩短工期的目的。 但装配式建筑施工也有着不可避免的施工难点,即预制构件尺寸要求更加准确、现场测量要求更加精确、灌浆勾缝质量要求更高,同时还面临预制构件的生产、运输、堆场、吊装等管理困难[1-6]。 针对本工程项目装配难特点,引入装配+BIM相结合的技术,可以在项目前期进行图纸深化设计、模型建立、场地布置和部署策划;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施工模拟、进度汇报、预制构件信息管理、安装管线碰撞检查及质量验收等操作,有效地为装配式建筑施工提供更大的助力。 3.1 施工现场的三维总平面布置三维场布较二维场布的优势在于空间可视化的碰撞排查。之前采用CAD绘制二维场布图,可以准确地测量各个分区、场地、临建等之间的间距,却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空间上的冲突,如塔吊与加工棚在工作时发生冲突、塔吊在安拆阶段与垂直升降机碰撞、PC构件堆放及吊装不合理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可以在三维场布图中及时发现,避免安装后发现问题而造成返工事宜(图2)。 图2 项目动态场地规划模拟 依据施工现场三维可视化布图,合理安排预制构件的进场、行车路线、堆放场地,利用BIM相关软件加入塔吊、汽车吊等进行构件吊装演示,提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入时间流的动态管理,合理安排不同单体预制构件的进场与吊装,为施工现场的有序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图3)。 图3 项目PC施工吊装工序模拟 3.2 基于BIM的现场预览BIM的可视化特点是现阶段较为突出的使用功能,三维模型建立完毕后,可依据相关软件的漫游、相机、录像等功能对其内部空间进行检查及展示(图4)。 图4 综合楼一层机电管线综合模拟 3.3 PC构件的全信息管控BIM与RFID的完美结合,辅助施工现场PC构件的全信息掌控。 所谓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在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 本工程为装配式建筑,预制率最大达到了47%,预制构件种类多、数量多,这都对预制构件的生产、运输、进场、堆放、吊装、养护、运维等各个阶段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对此,BIM+RFID技术的引入起到了关键作用。BIM+RFID技术的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1)将建立好的建筑模型上传至云平台。 2)PC构件在生产时植入RFID芯片并与模型构件统一编号。 3)在加工厂堆场大门、施工现场大门、构件堆放场地及构件使用部位安装有源芯片接收器,当挂有芯片的PC构件通过接收器接收范围时,构件信息自动采集并上传至云平台,通过云平台的信息交汇,实时在建筑模型上显示构件的位置信息。 4)可通过电脑端、手机端等实时跟踪、掌握PC构件的信息及动态。 此项技术,通过云平台对PC预制构件流程的管控,减少了管理人员对构件进度管理的精力投入;解决了构件堆场多导致的构件堆场管理困难的问题;PC预制构件具体信息和资料与图纸的查看保障了PC预制构件的准确安装;手机端的方便应用也提高了现场问题反馈的效率(图5)。 图5 PC全过程管理平台系统 3.4 辅助施工现场模拟利用Revit建立的三维模型中,各个构件在被赋予建筑信息的同时,结合如Navisworks等其他软件可以做到施工动画、漫游视频等展示效果,这对施工过程中的复杂节点可以实现更透彻的技术方案研究与交底工作(图6)。 图6 施工现场VR交底技术 例如预制柱、叠合梁、叠合板的交汇节点、其上现浇部分的钢筋二次绑扎、垂直构件的孔道灌浆、高支模、大跨梁等施工节点,交底人与被交底人之间往往采用“手画”的交底方式,沟通效率低下;而引入直观、生动的三维动画,可以让被交底人迅速而准确地明白交底人的思想意图,不但节省时间,而且可以最大可能地避免错误返工,从而节约成本。 3.5 辅助构件管控及质量验收装配式建筑施工的预制构件通常是场外生产厂家进行加工生产,预制构件运至施工现场安装后,其构件内预埋管线和安装预留孔洞不可避免地会有偏差,给后续的机电水暖安装等造成困扰。利用BIM技术,提前模拟安装后的成品效果,再逆推验算构件预埋预留的具体位置,可有效降低类似问题发生的频率,并反馈给业主及设计单位进行合理优化。 4 结语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和BIM技术的研究应用,相继颁布了鼓励新技术发展的多项政策、规范和标准,因此,建筑行业由劳动密集型转向科技密集型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7-13]。 建筑不仅要在前期策划、设计、运营等阶段采用BIM技术,更要在建造施工阶段探索采用BIM及信息化的建造方式,通过数据化、标准化、制度化的建造信息,实现流水线式项目管理和传承施工企业一体化集成管理,将施工现场真正打造成为自动化流水线式的建造大工厂,实现进度、安全、质量和成本的高效精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呙丹,杨晓华,苏本良.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1,37(26):255-256. [2] 王飞,赵秀梅,张瑞英,等.BIM技术下工程项目施工风险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31):68-69. [3] 何山.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问题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5):65. [4] 宋乾双,丁奇杰,维毅.BIM技术在结构施工中的应用[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6(2):78-80. [5] 罗曙光.基于RFID的钢构件施工进度监测系统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8. [6] 鞠好学,潘冬英,王燕燕.BIM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略论[J].施工技术,2016(3):107-110. [7] 杜书波.BIM技术标准研究:以BIM芬兰标准为例[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2,33(1):67-70. [8] 纪颖波,周晓茗,李晓桐.BIM技术在新型建筑工业化中的应用[J].建筑经济,2013(8):14-16. [9] 王朔,李建成.BIM在建筑工程项目应用中的若干问题的探讨[J].南方建筑,2014(4):19-25. [10] 范继涛.基于BIM的预制装配建筑体系应用技术[J].科研,2017(2):132. [11] 张健,陶丰烨,苏涛永.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集成体系研究[J].建筑科学,2018(1):97-102. [12] 许杰峰,鲍玲玲,马恩成,等.基于BIM的预制装配建筑体系应用技术[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6,8(4):17-20. [13] 于超.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住宅设计及其绿色施工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6. 作者:王晓旻 上海市建筑装饰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72 本文原文刊登于《建筑施工》杂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