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现在要去一个地方旅游、参禅、问道、拜佛,是很方便的。交通的现代化和信息的网络化结合,天涯若比邻。只是起个意比较难,特别是中年人,每天忙忙碌碌,放不下心情出门,其实出去也就出去啦啊。我们一行共九人开两辆车分别从兰溪和金华出发,经甬金高速在嵊州服务区会合,稍事休息然后又前行。现在跨海大桥的贯通,使得路上的时间大大节约,中午时分我们就到了预定的慈航大酒店,住宿落实好之后,找了一家叫“枣子树”的素食连锁餐厅午餐。“枣子树”素食的服务以及菜品是非常到位的,也是素食界的上乘佳肴,因此后来的就餐我们都在这家餐厅用餐。 饭后我们即去码头,所幸我们没有选在周末出行,加上疫情的因素,游人也不多,更加好的是天气,阴晴不雨,习习的海风吹来竟然有些凉爽。我们的第一站是佛顶山、慧济禅寺(又称佛顶山寺),是普陀山的三大寺之一。这里著名的是观音堂里的注生娘娘,据说是最灵的送子观音。慧济禅寺依山而建,其天王殿后的大雄宝殿、大悲殿、玉皇殿、藏经楼一字排开,左右厢房相拥,显得有些拥挤。沿着厢房的一条狭窄的弄堂一样通道,我们还找到了一座不为人注意的钟楼佛,我们还向钟楼的师父了解钟楼佛的历史。很新鲜感的是该寺的斋堂是可以供居士和游客进餐的,只是需要购买饭菜票,团队须预约。附近有莲花池和佛顶顶佛墙、同登彼岸石碑,许多游客香客在拍照,我们倒是没什么兴趣。三支清香的参拜是普陀山的一种潜行通则,倒也是省心虔拜。参拜后我们即步行下山,沿天灯台,经孙中山志奇处。据说孙中山游普陀山在此处看到过观音菩萨,我网上查了查,孙中山确有对此事的记载,但不是看到观音菩萨,而是在慧济禅寺前看见伟立牌楼、仙苑族锦、宝幡舞风、奇僧数千、窥厥状迎客(详见附文:孙文志奇文),我推测或许是海市蜃楼吧。 而后沿路下山,经侯继高书写的“海天佛国”石处,其前实际上还有一石碑,只是被凿掉了文字记录,估计是文革时代的痕迹,惜之时有感慨。沿香云亭下山至法雨寺公交车站附近,初时的凉爽已经没了,浑身是汗不说,已经是唇焦口燥,路上也没什么好吃的,妙愿买的玉米棒估计是昨日的,可能是游客不多商家昨日没卖完留着的。妙普师兄买了一个大大的西瓜,因为口渴,一下就吃完了。 临近5点,匆匆赶往法雨寺,虽临近闭寺,然而也是一种难得的际遇,其实拜佛讲究的是一种缘分,据说普陀山有294座寺庙,全部都是以供奉观世音为主题的,各寺虽没有像慧济禅寺、普济禅寺等有名,但各殿各菩萨,都会有香客居士去参拜的,并且都会有虔诚灵验之说。妙渡和她母亲因为累了,坐公交车去码头,我们则因为妙普说只有15分钟的路程就步行前往,还可以慢慢看看路上的风景。实际我们走了大约45分钟,我的妈呀!累死了。回到码头已经比较迟了,坐上船,直接到餐厅,妙普的后勤安排的很是周到,吃好便到酒店休息。 第二天早上,我们匆匆简单吃点面包牛奶就出发前往珞珈山,船到珞珈山,我们先后参拜伽蓝殿、圆通禅院、大悲殿、大觉禅院、弥勒殿、牌坊、五百罗汉塔、四十八愿塔、送子观音殿,回来再拜土地公公土地婆婆。妙普妙渡夫妻还虔诚地摆上特意带来的莲子,向观音菩萨求子。愿天下有情人终有眷属。 然后,我们一行人又回到码头,在一家面馆每人点了一碗面条,加上自己带来的生姜、辣椒、腌笋,吃的爽爽的。然后去梵音洞、善财洞,本来是先去普济禅寺,再去梵音洞、善财洞的,结果上了公交车才知是去梵音洞、善财洞的,那就顺序随缘吧,参拜观音大像,紫竹林禅院即不愿走观音,最后一个景点是普济禅寺。 紫竹林禅院的来由据历代山志记载,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日僧慧锷从五台山奉观音像回国,船经普陀洋面受阻,以为菩萨不愿东去,便靠岸留下佛像,由张姓居民供奉,称为"不肯去观音院",是为普陀开山供佛之始。 民间的传说是普陀山山上有一个蛇王,率领它的子孙,盘据在这个山上,有一次观世音菩萨变成一个老比丘,来向蛇王借山开道场,以广度娑婆世界的迷昧众生,蛇王为了要保持自己的权益起见,执意不肯。后来他们比施法较量,蛇王现出原形来,围绕此山三匝。'菩萨笑而不答说:“你真能现原形绕三转的话,我就不向你借山;如果没有本领,不能绕山三匝,那时又怎么说呢?”蛇王说:“假使我围不到时,我一定把山借给你开道场”。于是蛇王摇身一变,现出一条千年怪蟒,又粗又长,慢慢的开始围山,菩萨也运用神通妙法,把这座山慢慢的放大,蛇王围围围,菩萨的山也放放放。结果蛇王无能为力了,只好把山借给菩萨开道场了。但仍不服气说:“借是可以借给你,不过你也显一点神通给我看看,让我甘心认输!”菩萨用手一指,忽然那块白石上就现出无数的紫竹来,据说就是那块紫竹石。后来有许多朝山进香的男女们,都携带小紫竹石子,带回去做纪念品,这就是普陀山紫竹林的由来和出典。 傍晚时分,我们来到了普济禅寺。普济禅寺又叫前寺,坐落在梅岑山东麓灵鹫峰下,是供奉观音的主刹。寺内有大圆通殿、天王殿、藏经楼等,殿、堂、楼、轩共计357间。大圆通殿是全寺主殿,人称“活大殿”,供奉着高8.8米的毗卢观音。 普济禅寺是宋神宗元丰三年,即公元1080年,在原“不肯去观音院”基础上改建,朝廷赐名“宝陀观音寺”。明、清两朝,普济禅寺经过三次兴废,至康熙三十八年即公元1699年,朝廷赐金重建,并赐额“普济群灵”。从此,该寺始叫“普济禅寺”,一直沿用至今。经雍正九年即公元1731年扩建,寺院规模宏大,遂成现在的普济寺。寺前有石牌坊、御碑亭、海印池、湖心亭等。 石牌坊,是一座四柱三门的牌坊,高近20米,柱上横楣雕刻的云纹与石葫芦非常精致。傍边有一石碑,上面写着“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到此下马”。据说,这是皇帝立下的圣旨,过去官吏到此,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对观音大士的崇敬。显现佛国的庄严氛围。 走过石牌坊就是御碑亭,上盖黄色琉璃瓦,金碧辉煌。它位于普济寺正山门前,建于雍正9年,即公元1731年。碑顶刻蟠龙,这是普陀山现存碑石中制作规格最高,石质最好的一块。此碑刻于雍正12年,即公元1734年,碑文详载当年本山兴修情况。 前面便是莲花池。普陀山十二景之一“莲池夜月”。该池古时称“海印池”,建于明朝,原来是僧众放生处,后因种植莲花又得名“莲花池”。莲花池中,有亭榭卓立,构建精巧,八角上翘名“八角亭”,又名“湖心亭”。 往前就是普济禅寺的山门。山门有三门并立,中为正山门,较高大,东为东山门,西为西山门。三门即“三解脱门”,意为“空解脱,无相解脱,无愿解脱。”三门分别叫“空门”、“无相门”、“无作门”。又因为寺院多建于山林之中,也称“山门”。它是佛界和俗界的分界线。 进入普济禅寺。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大圆通宝殿、法堂;东轴线上为伽蓝殿、罗汉殿;西轴线上为罗汉殿,其间还有普门、文殊、普贤、地藏四个配殿。堪称“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我们到达时,恰是普济禅寺晚课诵经的时间,一众信徒兴奋异常,都庆幸自己无意中来的正是时候,想见识一下名寺的诵经场景和为自己难得的在大寺庙参加晚课诵经而高兴,场面十分宏大和热闹。我只是站在旁边看着和默念,同时想听听这种诵经的音调是否在佛门有统一的音调,还是各自谱曲调。听了一会,我就一个人在寺中走走。 普济禅寺规模宏伟和宏大,其天王殿,正面可以看到殿中塑着一尊大腹便便、开口常笑、身穿金色袈裟的弥勒像。有楹联曰:“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殿两侧,分别有四尊气宇昂然、形体魁梧、神态威武的四大天王。后面是形象高大,威武严肃的韦驮菩萨,为护法神。这和其他寺庙的规制没什么区别。 大圆通宝殿,即观音菩萨正殿。观世音菩萨,悲智双圆。从悲,观世音;从智,观自在。圆通无比,智慧无障。是故,观音又叫圆通。 圆通宝殿人称“天下圆通殿之祖”,以“活大殿”著称于世,百人共入不觉宽,千人齐登不觉挤。圆通宝殿的外观,是单层重檐歇山顶的木结构建筑,顶盖黄色琉璃瓦,上檐为七踩斗拱,下檐为五踩斗拱,飞檐翘角,装饰庄严典雅。殿前“圆通宝殿”匾额,是宋宁宗嘉定七年,即公元1214年皇帝所赐。从此,普陀山就被指定为世专供观世音菩萨的道场。 殿中主佛毗卢观音。头戴毗卢天冠,天冠上有阿弥陀佛像,慈眉善目,脸呈微笑,在莲花座上结跏蚨坐,右手擎一枝平开莲花,左手以横臂挡胸,拇指尖顶在食指尖上,中空成圆形,其余三指而微微分开,结大悲施无畏印,是“圣观音”,又称“正观音”。善财童子和童女侧立两旁。 殿两侧是观音32化身,展示了观音在“十方世界”以不同身份出现的各种形象,包括神佛天王、文官武将、僧俗男女和龙、蛇、大鹏鸟等动物和拟人塑像,以显示普度众生的“法力广大”。据说这些像是1980年由中国美院雕塑系的师生和72岁高龄的民间老艺人詹振辉等设计雕塑的,造型优美,雕刻精细,姿态庄严逼真,表情丰富。 再往上,是法堂,也叫讲堂,是演法皈戒集会的地方,建筑规格仅次于主殿,内供三如来佛。以释迦居中,东、西方教主各居左右,共供一殿,为“横三世佛”,表示佛教中以东方为日出之处,象征朝气升腾,万物生长,即为生之乐园;而西方则为日落之地,象征万物归宿,以西方谢世后之净土。整个氛围肃穆端庄,呈示吉祥、顺缘之意。 右边是文殊菩萨殿,读书人和考功名的人祈拜的场所。除了年轻的考生,父母辈比考生或许更虔诚,这是求功名、学问、才艺的场所。这也让我想起了易中天的文殊菩萨不会讲英语的笑话。左边是普贤菩萨殿,是求事业的场所,均是人头挤挤。 最后面是方丈办公和休息的地方,门关着。很清静典雅和肃穆,门楣上书有“方丈”两字,两边书“荷担正法金刚力,调御业林祖师心”的对联。 等我走完了,晚课的经也诵完了,天色将黒近黑,夜幕来临,我们也就急着回程,意外的妙礼 师兄,本来累的几乎走不动了,这回出来一脸的喜形于色,兴致勃发,对能参加晚课诵经庆幸不绝,走起路来竟然健步如飞。让我不仅感叹信仰的力量的伟大。 其实在我们进庙门的时候,由于对门前的保安的顽劣态度颇有微词和对站在边上两个小师傅的漠然,曾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晚上我们对这一事件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事件的经过是这样的,我们一众人等临近傍晚购票鱼贯而入普济禅寺,由于疫情安检查验工作比较繁琐,对于我们中一位师兄的速度这位保安颇为不满,很凶很粗鲁地训斥,轮到我的时候,我让他不要这么凶的态度,好好说,这是寺庙更应该耐心细致好好说话,也是普济禅寺应该具备的,否则也影响众生对普济禅寺的印象的。殊不知,竟然激怒了这位保安大叔,他更加怒气冲天大吵大骂,叨叨不绝,甚至要和另一位师兄动手,我要去评理被其他师兄拉住了,气不过,刚好有两位穿着青衣模样的小师傅站在旁边,我就向他们诉求,要他们劝说一下保安大叔,不要这样对待来自全国甚至是世界各地的游客,这也有损于普济禅寺的佛门形象的。意外的是两位小师傅说:不需要劝说的,这个保安本来就是这样的脾气。让我们无语。 附:孙中山普陀游记 余因视察象山、舟山军港,顺道趣游普陀山。同行者为胡君汉民、邓君孟硕、周君佩箴、朱君卓文,及浙江民政厅秘书陈君去病,所乘建康舰舰长则任君光宇也。抵普陀山骄阳已斜,相率登岸。逢北京法源寺沙门道阶,引至普济寺小住,由寺主了余唤肩舆出行,一路灵岩怪石,疏林平沙,若络绎迓送于道者。纤回升降者久之,已登临佛顶山天灯台。凭高放览,独迟迟徘徊。已而旋赴慧济寺,方一遥瞩,奇观现矣:则见寺前恍矗立一伟丽之牌楼,仙葩组锦,宝幡舞风,而奇僧数千。窥厥状,似乎来迎客者。殊讶其仪观之盛,备举之捷。转行转近益晾然,见其中有一大圆轮,盘旋极速,莫识其成以何质?运以何力?方感想间,急杳然无迹,则已过其处矣。既入慧济寺,亟询之同游者,均无所睹,遂诧以为奇不已。余脑藏中素无神异思想,竟不知是何灵境?然当环眺于佛顶台时,俯仰间大有宇宙在乎手之慨。而空碧涛白,烟螺数点,觉平生所经,无似此清胜者,耳闻潮音,心涵海印,身境澄然如影,亦即形化而意消。焉呼!此神明之所以内通钦?下佛顶山,经法雨寺,钟鼓镗鞳声中急向梵音洞而驰。暮色沉沉乃归,普济寺晚餐。了余、道阶,精宜佛理,与之谈,令人悠然意远矣! 民国五年八月二十五日孙文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