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关如何做好这“一撇一捺”,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无愧立于天地之间?恐怕除了孔子的儒家,再没有其他学派的任何学说,能够并驾齐驱了。 可以说,儒家文化中有关“做人”的标准,其实就是我们中国文化的核心。 那么,这个核心包括哪些内容呢? 在家须孝悌在《论语·学而》篇中,孔子要求自己的弟子:
孝,就是指对父母要孝敬;悌,就是兄弟姐妹之间,要互相友爱。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可见在儒学学术和孔子的观念中,孝悌是很重要的。 那么,孝悌有多重要呢?孔子的学生有子解释说:
就是说“孝悌”,是“仁”的根本。而在儒家学说中,“仁”又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 因此,一个不讲“孝悌”的人,实际上连人都不算。 交往重信义有子在《论语·学而》中说:
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要信守承诺。 如何信守承诺呢? 就是自己说的话要合理正当,不要信口开河乱开空头支票,也不要模棱两可含含糊糊,这就叫“义”。也只有立足于义,自己说的话也才能办得到,也就不会失信于人。 由此,孟子更是进一步认为:
一个有羞耻心的人,才能有义,从而有信。可是,一个人如果连羞耻心都没有了,又和禽兽有什么区别呢?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古人是很在意自己,有别于动物的。 做事尽忠心现在我们讲到忠心,首先想到的就是下级对上级,而且还是无条件的。 其实并不是这样。 即便“忠心”是下级对上级,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
就是说,上级对下级,首先要以礼相待,下级才考虑要不要忠心上级。实际上,儒家讲求的“忠”,是说做事的。这从曾子“一日三省吾身”的原话中,就可以看出来: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替人谋事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既然人家待自己以礼,自己也答应人家了,当然要尽到全力去谋划事情,把事情办好了。 这才是儒家提倡的“忠心”。 当然,儒家有关做人的标准,还有很多,都需要我们去学习,好遵从。 不过我觉得,尤其是在当下的社会里,一个人如果能做到对父母孝敬,对兄弟姐妹友爱,与他人交往重信义,忠于自己所做的事,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这也是我们当下推崇传统文化,最核心要解决的事。 大家说是不是这样? |
|
来自: 昵称28795736 > 《未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