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 | 昆池岩这么火,你知道世界上最早的恐怖片是什么吗?

 弘雅书房 2020-12-23

“野蛮的嘉年华,对人类健康艺术的摧残。”

                                       ——爱因斯坦

最近小编的朋友们都看了据说十年来韩国最恐怖的恐怖片《昆池岩》

小编因为人怂还没有人陪,就只敢看看别人搞笑向的解说。

《昆池岩》究竟拍得怎么样,恐怖与否,好像每个人看法都不太一样。

然而今天我们的主角不是它,我们来聊聊世界上最早的恐怖片——

《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

电影曾经只是连续播放的摄影照片

电影本质上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片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的影像画面。

电影最早起源于一个赌注——“马在奔跑时马蹄是否全部都着地?”

为了打消这个疑惑,英国摄影师爱德华·麦布里奇(Edward Muybridge)用24架摄影机纪录下了骏马在奔跑时的图像,最终证明——马在奔跑时,四蹄都是腾空的。

人们惊奇地发现,将这24张影像快速地按顺序播放,这匹马竟然神奇地“活”了起来。

随后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俩改造了爱迪生创造的“西洋镜”,使得影像可以借助投影放大,让更多人能够同时观赏。

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邀请了巴黎一些社会名流,来到卡普辛大街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观看电影,白布上的马车迎面向荧幕前的人们奔驰而来,观众被吓得从座位上跳了起来。

直到蒙太奇剪辑手法的发明,电影才真正具有了叙事功能。

最早的电影并没有现在这么丰富的类型,纪录片是电影的长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着电影的大半壁江山。

到这里,我们的主角——《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就可以出场了——可以说它打破了纪录片占据电影市场的现状。

表现主义

《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是一部德国表现主义电影作品。

那么到底什么是表现主义呢?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电影的截图。

怪诞、奇异、惊悚、扭曲……

电影的场景全部都是在影棚内拍摄的,故事发生的小镇风貌全部由平面绘画和人工道具组成,甚至于包括光影效果,都是直接画在布景上,而不是由传统的灯光形成。

因此我们就有幸在电影中看到各种各样形态怪异的影子,作为人物内心的映射而存在。

得益于三位狂飙派画家制作的布景和道具以及怪诞的服装和化妆,在90分钟的放映时间里,影片呈现了一个电影史上前所未有的光怪陆离的世界。

不要说当时的电影还只是处在默片时代,哪怕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部电影仍然非常前卫。

为了更好地了解什么是表现主义,我们不妨来看看爱德华·蒙克——这位20世纪的表现主义绘画大师的作品。

《呐喊》,爱德华·蒙克,1895年,79cm x 59cm,素描

对于表现主义艺术家而言,绘画作品是为了表现内心的情感,而忽视对真实图像的描摹,表现为对现实进行扭曲和抽象化,以此来表达夸张的情绪——这种做法尤其适合表达恐惧的情感。

《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就是导演罗伯特·维纳将表现主义艺术运用在电影当中的尝试。

梦魇

影片大致讲述了卡里加里博士通过催眠梦游者凯撒(Cesare,《圣经》中魔鬼的名字的谐音)在小镇上进行恐怖谋杀的故事。

影片是借助弗朗西斯这个角色之口讲述出来的。

在电影开头,观众看到他和某人坐在庭院的长凳上,一个女人面容呆滞地走过,于是他说:“我和她的经历比你这辈子经历过的任何事情都要奇怪”……

随着他的回忆,整个影片也正式步入了正轨。

卡里加里博士向镇上的村民们表演他可以通过催眠术来操纵人的行为,这个题材源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

卡里加里博士的人物形象是一个典型的疯狂科学家,他对于幻觉和催眠术的偏执研究使得他几近于走火入魔,镇上接连发生骇人听闻的谋杀事件,弗朗西斯渐渐怀疑到卡里加里博士的头上,他带着警察来调查他,却查无证据。

弗朗西斯跟踪卡里加里来到了精神病院,发现他是这家医院的院长,一次趁着卡里加里熟睡的机会,弗朗西斯和医生们翻看了他的日记,发现了他以催眠术控制和指使凯撒进行谋杀的真相。

在揭露卡里加里博士为凶手的死后,他歇斯底里了,就如同他才是一个精神病者。

……此时影片又回到了开头,弗朗西斯以他战胜了对手结束了他的叙述。

这时的电影并没有结束,弗朗西斯再次回到精神病院,他与弗朗西斯产生了冲突,在这次冲突中证实了弗朗西斯实际上是精神病院的一个病人,而卡里加里则完全是一个善良的医生。

这部影片融合了许多当时流行的时髦元素:哥特式风格的建筑、谋杀、展销会、梦游症、精神分析……

作为世界上最早的恐怖片

《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的影响力从后来的很多经典影片中都可以看出来。

最大的影响力莫过于布景,人们通过这部电影惊奇地发现电影能够使用的语言比想象中多得多,电影中怪诞的场景和道具完全地将精神病患者眼中怪诞的世界表现了出来,那些画出来的山和树,枝条恣意地延伸着;尖顶的哥特式房屋,有着种种不规则的窗户,压抑、狭窄的墙壁上还画着各种各样抽象的不规则图形……让我们联想到毕加索的画作。

夸张的妆容同样也让人感到印象深刻,电影中凯撒的形象直接启发了后来的电影《剪刀手爱德华》。

疯狂科学家与怪人的设定也被无数次借鉴,最著名的就是《金刚》。

奇幻的电影风格和精彩的配音、暗沉压抑的色调,都被后来的恐怖片一一延续了下来。

《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还开创了开放式的结局。

对于结局,有着多种不同的解读,既然弗朗西斯是一个精神病人,那么他所说的一切,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如果是真的,那么可能弗朗西斯在追踪凶手的过程中被卡里加里关进了精神病院;如果是假的,那么卡里加里博士就是他臆想世界当中的统治者,也是加害者。

德国社会的缩影

《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拍摄于1919年,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不久,战场上的失利加剧了德国内部的政治危机。

大批农民入伍导致土地荒芜、物价飞涨,许多德国人民因为饥饿而死。

卡里加里就是在这段沉重的历史当中孕育出来的,片中人物对比强烈的妆容、夸张的表演,神经质、惊慌失措的样子也是从侧面反映出了当时德国人的精神面貌与心理状态。

失望、迷茫、黑暗、低落……

影片的配乐也比较压抑,就像是灰蒙蒙的天气,反映出一种幽怨而失落、惆怅黑暗的心情。

在系列谋杀案件当中,小镇上的人们心里惶恐,惊慌失措,以至于到了最后,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或重或轻地呈现出像精神病人般的病态。

卡里加里的多重身份,呈现出一种人格分裂的特质,他本身或多或少也是一个精神病人,但是他又支配着更多无辜的病人,有人认为他是强权专制的象征,甚至预示了后来德国的纳粹专制统治。

而弗朗西斯则呈现出一个反抗者的形象,虽然到了最后,他仍然回归到了精神病院的统治之下。

总的来说,《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不仅仅只是一部恐怖片那么简单,它也同样预示了电影将逐步成为新的艺术门类——“第七艺术”。

[文/编  《弘雅书房》  编辑部:沉鱼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