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学堂--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之五【读史】

 Jeasonlilo1978 2020-12-23

缘起:《国学堂》的音视频图文化的缘起

01


经史子集

            读书不二是一种活用的读书方法,关键在于领会读书的真正目的。读书与读史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呢?哪三个词汇可以代表中国历史?经史子集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提到读史,在历里面我们看到中国人的人性阴暗面,在里面我们看到人性的光辉。而我们真正来看中国古代历史的话,会看到三件事或者说三个短语:第一个 “经史子集” ; 第二个是清初提出来 “六经皆史”;第三个清末曾先生编写的《经史百家杂钞》。这三个史书变化代表了中国文化的三大变迁。

    “经史子集”这个排序,就是把一小部分东西叫“”,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后面“史”“子”“集”往后排,慢慢看。一上学,实际上小学生一上来先教《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就是四书五经,而考试考的也就是《四书五经》《四书集注》。

    不过我们看人类历史文化形成先后来看, 首先形成的是集部,就是文学诗歌, 发乎其情,动乎其心,然后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非常高兴。 集部是浪漫而自由的,也就是后来诗歌的先流,就是文学这一路。  经过了浪漫之后,随着文化水平逐渐提升,有一部分人会显得比这些浪漫自由的人就显得有思想一点,离生活其实远一点了,提出了各自不同的声音的思想,称之为---子部,子学。子学的人多了之后,就开始想要治理天下,要把这个天下管起来,对这个事情还得做一个记录,更要稳定一点,形成规范式的东西,就是

---,历史。  最后 这么多文献,给学生读什么不读什么, 就通过一定的人来制定一个标准,制定一个规范对图书做一个“评分定级”标准,最后定在第一级第一等第一列的叫。这个是不是专门指儒家的经典呢?那已经是独尊儒术之后了。不过的这个思想提出,经史子集这种思想就有了,就是要划分,要把巨大的图书之中划分出一部分书,这些书高书一等。同时对其他的书就是限制了。

    所以每一次大型变书运动之后,目的除了保留很多书,过程中肯定也销毁了很多书,这种销毁实际上是文化产业的一个巨大的伤害。

    关于读历史和读经,有这种感觉,就是读经的人,他会比较对世界充满正面的期待,对人对事都比较期待。不过读经的人读多了之后,很容易受伤。

    读史的人,多会看到中国人在历史上的变换,君臣之间,朋友之间,国家之间,夫妇之间,父子之间等等,很多真实的故事的时候,你会看到人性真实面

    也就是说,读经和读史实际上是可以交叉来读,就有的人你吃面包中间一定要夹片肉,肉中间一定要夹个蔬菜,三明治一样,这样子咬下去,那个有层次感。读书(读经和读史)也是这样子的。在今天这个时代,读文学书最幸福了,这是怎么演变过程呢?

    我们谈谈演变过程,大概从我们读经之后,过了几千年,突然有些人发现,光读经、死守着经典,“少小而治一经,白首而能言”,头发白了你才能讲。历代也是读经就会多迂腐,对社会无用, 不是绝对无用,是难得对社会有用,对社会有用的概率低。然后,那么曾先生提出来要读史, 秉承了一句话叫六经皆史 。这个时候,是从读经到读史的一个转变,要读历史经验,这种转变就是由曾国藩先生才彻底完成。

    在此之前我们所有古文选编,都是按照经史子集的方式由重要到次要排出来的。这个方法的核心象征, 把排在第一位。按照经史子集的划分目的是为了尊经。而这个中国文化五千年形成的大包袱,就是从《尚书》之前的浪漫,《尚书》之后就开始有了一种规范,这种规范化五千年对中国文化形成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是一个大包袱。曾国藩先生就是把历史上各种, 还有历史的这个故事经过他的筛选之后,编纂成《经史百家杂钞》。他的目的就是要打破尊经一统的格局。

    他从这里面提取出来对中国历史,中国发展脉络和中国人性进行了一个回归统计,发现---中国人要在中国这个地方办事,必须要这样这样子

02


圆机活法

     “圆机”是指通过自觉学习、背诵经史子集等经典著作,完善自己理论体系,形成自己完满的理路。活法”就是因人、因时、因地、因证的不同,采取合适的方法。“圆机活法”就是“放下包袱,开动机器”。什么是包袱? 是成见。什么是机器? 是心,依心而动

    讲个故事---- 曾国藩在和太平军打仗的时候,前线吃紧,后方有叫王鑫的, 他能够把他所在的地方治理很好,这个地方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出现过叛军了。曾国藩就写了个信给这个王鑫说:“王先生,我想你到我这儿来,到前线来。”王鑫一接到信就傻了,他说:“我这位置是最重要了,我顶在这里他太平军才没有上来阿,如果我从这里一撤,去前线是否去打仗不说,那后方肯定很不堪了。”王鑫赶紧写个回信给曾国藩,把具体情况汇报了一下, 而且还说:“自己身体不好,好长时间得不到修养,得不到静养,希望给自己一个时间放放假才好。” 这样子给曾先生回了函,王鑫没想到,曾先生收到回函的时候,并在函上作了一个批复 。曾国藩说:“我在调你上来的信函发出之后,马上第二天又发了一封信,我明白了我不能调你上来的。因为这个地方太重要了,让你不要走了。” “我想现在你已经收到那个批复了,但是至于你说要请假休息这个事情, 不外乎你要宁静致远。 但是我们看看历史人物经验,就说诸葛亮这个人在万军丛中未尝不宁静致远也,志愿未尝不淡泊明志也。正是公门里面好修行,也正是你调整心性之机。” 就这样子安抚好王鑫同学了。

    你看曾国藩读史的独到处,就是他不仅仅读到了“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而且同时他又读到:“你还要在手忙脚乱的时候,才能看到其宁静致远,才能够走得远”。也就是要烦恼养菩提心带病才能养生。也就是真正意义上得在干中练习”

03


读经读史

    粟强老师认为, 读书可以明心见性, 圆机活法,帮助我们更好得融会贯通。那读史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小说和诗歌展现了怎样的人生格局 ?读史和创新又有什么关联?曾先生 在他那个时代从读经转到读史,他越来越明白要读史, 要从里面发挥经验, 是因为时代已经复杂化了,不能仅靠来教化了,而要靠来教了。

    现在中国谁最会读史啊?是IT界的人最会读史。 而且读的是近现代史。这个近现代史,是硅谷史。硅谷搞了个谷歌,咱们久借鉴个百度;硅谷搞了个推特,咱们借鉴个叫微博;硅谷搞了个facebook(脸谱网),咱们借鉴个叫人人网。这种的“读史”,只能让中国社会越来越落后。 他们这种在读史, 实际上他们在读一个简单的拷贝史!如果读史已经读到这种程度, 非常可怕, 但是反过来说, 要有一家之见解,要能成一家之言。 

    诸子百家里面,除了老子 、孔子、庄子等这些子,还有比如农家、医家、阴阳家等等蛮有趣的更小一点家。实际上都是思想独立见解深远, 然后格局开阔的结果。 对于我们今天来说“读书”先读诸子,读内圣之学,然后诸子之后,要读“”;因为“”才让我们皮下有血, 有感受,有想象。

为什么要读书读史?读书读史最主要有两个好处

    第一个好处是让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多读《红楼梦》它代表了部,粟强老师自己非常爱读, 其实他最喜欢读的书就是《红楼梦》。他出门的时候会带一本,由于《红楼梦》太厚, 只好带了本《书》, 这书百读不厌。这个好处就是多读集部的书, 多读文学书:一读书, 就会快乐, 就会起。《诗经》里面讲的都是可以兴的“兴”,就会起兴。就像你翻开《诗经》里面的一些诗歌, 想到那些人, 窈窕淑女的情形, 想想就觉得生活其实真的很美好的,发现生活的美,无处不在

    第二个好处,就是文化人受人尊重。讲到唐代的著名诗人到当时最高政府机关,最高统帅要让他给自己写个诗。 他却说:“你老婆得给我磨墨,你家佣人得给我脱鞋伺候好了,我才写。” 这是李白的故事,就叫高力士脱靴, 杨贵妃研磨。在唐代还真的发生这样的事情, 可见唐汉文化是何等灿烂的一个文化, 唐代是何等灿烂的时代,所以那个时代叫大唐。今天全世界把我们中国人聚集的地方叫做唐人街,ChinaTown就是这个原因。

     读书让我们开明心性,读史让我们格局开阔。 书与史的国学价值,正如朱熹的诗句中所说的那样子“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