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业态新模式背后:解密中国信息消费的3.0进阶之路

 通信信息报 2020-12-23

“5G及新基建时代下,信息消费将进入3.0发展阶段。”日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信息消费发展态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信息消费逐步迈向以“线上与线下、信息与消费”双向融合渗透为主要特征的3.0发展阶段,线上线下双向融合、视频化场景、无接触服务、个性化定制、泛在化终端等新变化新趋势凸显。

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加速融合,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不断涌现,信息消费持续扩大升级,并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成长潜力。《报告》研判,信息消费3.0是在2.0基础上的进一步继承和深化,既有“从有到优”深度广度的延展,也有“从无到有”全新业态的诞生。未来3-4年内,全场景下的融合消费将伴随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带给人们更多未知的新产业和新消费业态,引发全领域、全要素、全场景、全渠道的经济社会生产生活的全新变革。

信息消费呈现六大趋势

《报告》总结,今年以来,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疫情催化下,我国信息消费3.0的雏形特征已经初步显现,呈现出六大新趋势。

在融合方式上

从单向融合为主到双向融合提速。过去五年,“互联网+”跨界融合孕育兴起,推动形成了以互联网企业为主导的“信息+消费”的壮大发展。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倒逼所有行业主动拥抱信息技术,加快线上生产、营销、管理等全流程数字化升级,传统企业“+互联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更高层次创新突破,衍生出无场景不“信息消费”,全产业链、全渠道融合渗透的新模式新服务。

在消费场景上

从图文场景向视频场景扩展。与图片文字应用相比,视频应用给消费者的感受更直接,信息更丰富,消费者能够更直观地了解产品和服务,沉浸到购物娱乐场景中。消费者还可以和视频主播直接沟通,极大提升了消费体验。直播电商带货持续火爆,短视频打开消费新空间,VR/AR、超高清视频开启消费新体验。

在服务模式上

从接触式服务迈向无接触服务。无接触服务快速落地,“宅经济”从电商、外卖向学习、工作、生活逐步延伸,线上租房、线上医疗、云游戏等新业态亮点频出。无接触配送逐步推广,无人配送车已经开始部分代替快递员和骑手。无人零售、无人餐厅、无人酒店等无人消费场景创新不断。

在供给制造上

从M2C向C2M逐渐探索。在消费升级以及更多个性化需求增多的情况下,传统供应链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消费需求,C2M反向定制以消费者需求串起整个供应链全流程的新型模式,不仅满足了用户多元、高质的需求,同时也推动了制造业转型升级。

在终端载体上

从传统信息产品向泛在物联载体延伸。智能终端产品不断丰富,除了传统的电视、手机、电脑等信息化产品外,个人穿戴、汽车出行、家电家居等普通物品也加快迈向智能化,催生形成新的智能联网载体。

在市场空间上

从重点城市向下沉市场深挖。随着一线、二线城市信息消费的普及,信息消费群体和应用逐渐饱和,信息消费相关企业在空间上加速向三线及以下城市和农村地区拓展,进一步盘活下沉市场,开辟信息消费增长新空间。

信息消费政策红利凸显

《报告》指出,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凸显,而信息消费作为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畅通国内大循环重要动力。特别是今年,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信息消费显现出强大生命力。在线办公、视频会议、云展览、云运动等线上消费亮点频出,网络购物、远程教育等在危机中展现强大潜力,激活了大量潜在的市场,成为扩大内需、盘活国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抓手。

政策层面导向的支持十分有利于信息消费的迭代。早在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出台,鲜明指出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制约消费扩大和升级的体制机制障碍,文件针对问题制定了顶层设计。

在今年疫情暴发的背景下,信息消费对GDP的贡献业绩赫然。多地公布的数据显示,新型消费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根据山西统计局数据,1至10月全省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中,网上商品零售额67.2亿元,增长35.2%,新型消费业态快速增长。浙江统计局数据显示,10月,浙江省可穿戴智能设备、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分别增长25.6%和5%。

新型消费正迎来新一轮政策支持。商务部日前在消费升级行动计划推进现场会上表示,推动传统和新型消费创新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也指出,下一步顺应服务消费升级的趋势,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出台促进服务消费的新举措。

地方政府也积极部署提供政策支持。11月26日发布的《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显著提高,“互联网+服务”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得到普及并趋于成熟。陕西日前表示将抓紧制定推动新型消费发展实施方案,形成新型消费发展政策合力。此外,浙江、广西等地也出台促进消费政策和活动,通过减免税费、优惠券等举措推进新型消费扩容提质。

技术驱动信息消费进阶

自从互联网购平台出现,互联网大约花了不到20年的时间,就大为改变了我们的传统消费观念,不仅是消费场景由传统门店转向线上,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有关我们消费的许多美好的事正在线上出乎意料地发生。比如,疫情期间,5G手机可以拍下书本、图画传上网变成动画,便于孩童在家自学。为什么能做到?因为技术的进步。5G+VR+Cloud技术可以形成网络协同学习。

近年来,国家加速推进新基建,为新型信息消费开拓出更多的创新空间。有专家表示,激发新型消费需求,要加快突破一批反映新型消费、升级消费要求的核心、关键及共性技术的规模化商业应用,有效破解阻碍消费升级的共性难点堵点,着力为新型消费的发展打造更扎实的平台基础。

消费,是人们的最终需求,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正如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所说:“我国企业要顺应新一轮产业变革趋势,积极投入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与科技创新。”企业想要抓住新消费的“时间窗口”期,数字化转型是必由之路。

为此,《报告》建议推动形成高质量供给结构,完善产业生态建设,培育一批数字化服务企业和创新应用企业;加大智能终端研发力度;培育新业态新应用。发挥示范应用带动效应,扎实推进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建设,聚焦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推动信息产品和服务向智能化、高端化、融合化发展。全面营造放心消费环境,推进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

END

 向“通信信息报”投稿,请致信:txxxb2001@163.com,

稿件一经刊发,将根据文章质量,

提供千字200元-500元的稿酬。

其他合作、建议、新闻线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