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聪敏好学、善良仁慈、贵为一国之君,为何死无葬身之地?

 大明梅语 2020-12-23

如果要评选中国最倒霉皇帝,非朱元璋长孙建文帝朱允炆莫属。

朱允炆,明太祖朱元璋之长孙。生于1377年(农历,那时可没什么公历)115日,父亲朱标是明太祖26个儿中长子,被封为太子,由于身体有病,早于朱元璋病逝。根据大明皇位继承规制,明太祖立朱允炆为皇太孙,这年他才16岁。明洪武三十一年五月,朱元璋去世,朱允炆以皇太孙身份继位,年号建文,是为建文帝。

可是,这位皇帝当了四年之后,于1402613日,皇权被他四叔朱棣夺取,从此生不见人,死不见尸,连大明正史也不把他作皇帝记录在档,连他 的四年建文年号也被废除。野史记录他在失去皇位后,遁入空门,在浙江、江西、湖南、贵州、四川、云南等地出现,云游四方。当了四年皇帝,从皇帝到亡僧,还遭全国通缉,“牢落江湖四十秋”,最后“死无葬身之地”,这不是最倒霉的皇帝又是什么呢?

然而,他又是最仁慈最善良的皇帝。他的仁慈是出了名的:他的四叔朱棣,从北平起兵反叛建文政权,建文帝却对征讨朱棣的将士们说:“不要伤害我叔叔”。人家想要你的命,你却不愿四叔有半点伤害。这使得朱棣有恃无恐,以弱少兵力,冲进应天,获得了皇权。这件事也说明:过分善良和仁慈就是一种懦弱,等于自杀。云南武定狮子山楹联僧为帝,帝亦为僧,数十载衣钵相传,正觉依然皇觉旧;叔负侄,侄不负叔,八千里芒鞋徒步,狮山更比燕山高。”是对老朱家三代人关系的一种真实写照。

说建文帝最善良,我们永州人特别是宁远的祖先们,是最有发言权的。大观岭清代碑文上对建文帝的评价是:“远近咸叨厚福,新宁均感深恩。”(“新宁”指新田宁远),他在宁远重修大观堡,创建扶贫救困的乐善堂,在梅岗挖掘印章珍品梅岗鸡血石,换得金银救贫寒。自己身处险境,还如此这般地想着平民百姓,这不是善良又是什么呢?

看到这些,有人不禁要问:建文帝在“靖难之役”,被朱棣围攻,怎么跑得出来呢?即使跑出来,他为什么要隐居到宁远这个穷乡僻壤呢?

其实,1402年,朱棣进入南京,并没有将当时都城应天(南京)围起来。他走的是一条收买金川门叛将李景隆和朱穗的捷径。南京当时有十三条门,都有建文帝的正规政府军来把守与护卫,建文帝随便从哪条门出来避难缓气,都是可以的。建文政权的463个臣子,除24个主动投降朱棣的外,其余400多人及其家眷,都顺利外逃,作为皇帝出不来,那才叫怪事。杨璟后裔在永乐十二年(1414)编撰《杨氏族谱》时写道:“几公同建文逃奔攸,潜迹椒岭。”也就是说,建文帝从南京出亡,可以用易如反掌来形容。

他为什么要跑到宁远这穷地方来呢?在这里起主要作用的人就是江南第一村的李闻举。李闻举生于洪武元年,十四岁去南京,被朱元璋看中,选为神乐观(也称太庙)的司礼童子。后慢慢地往上升官,到建文帝时期,他被建文帝赐为进士,升为建文帝御前侍卫长官,相当于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中的法印或三德子这个职位。是建文帝最为信任的人,不离左右的人。就是李闻举,把建文帝带来了湖南永州。

至于其他原因,讲什么独乳奶娘邓三姑收留建文帝,哪都是无稽之谈,不经之语,博人一笑罢了。李闻举救建文帝一事,记录在李闻举去世前亲自叙写的自传中。这篇自传写了什么?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篇“建文帝藏身永州第一证:‘靖难’伟人李闻举将落难皇帝救到宁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