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由经益中医学院「专业审稿团」审核 ▼ 针灸治疗咳嗽效果佳,疗效好,强调辨证施治,重理、法、方、药、术,主张治病求本,标本兼治。 小编特别为大家总结了治疗咳嗽在腧穴选择方面的四种方法,局部选穴、远端选穴、特定穴选穴及循经选穴,干货满满,速速看过来! 局部选穴 也称为近部选穴,就是在病变局部或距离比较接近的范围选取穴位的方法。是腧穴局部治疗作用的体现。 咳嗽病位主要在肺,肺位于人体胸腔之中,故胸部、上腹部及背部腧穴均为治疗咳嗽的局部腧穴。 肺俞 在背部,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此位置也是肺脏在背部的投影区域。 本穴具有调肺气、止咳喘、清虚热、补劳损、和营血、实腠理之功效。 大椎 又名百劳。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因其椎骨棘突最大,故名大椎,此位置距病变位置比较接近。 它具有宣通一身阳气之功,故可宣扬解表,祛风散寒,理气降逆,肃肺调气,清心定志,镇静安神。可用于治疗咳嗽,肺胀胁痛等。 远端选穴 远端选穴就是在病变部位所属和相关的经络上,距病位较远的部位选取穴位的方法,是“经络所过,主治所及”治疗规律的体现。 咳嗽病位主要在肺,肺位于人体胸腔之中,故头颈部、上肢部、下肢部、下腹部、腰部腧穴均为治疗咳嗽的远端腧穴。腧穴 列缺 又名童玄、腕劳。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肌腱之间,为手太阴肺经腧穴、络穴,别走阳明,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也是四总穴之一。 本穴具有疏风解表、宣肺平喘、通经活络的作用。 足三里 又名下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为足阳明胃经腧穴、下合穴。该穴乃本经脉气所入,为合穴,又是四总穴,回阳九针之一。 它既能调理肠胃,理气消胀,又能健脾和胃、化痰止咳、降气平喘 特定穴选穴 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按特定称号归类的腧穴,称为特定穴。 包括: 在四肢肘、膝以下的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 在胸腹、背腰部的背俞穴、募穴; 在四肢躯干的八会穴及全身经脉的交会穴。 因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故在临床中经常被应。 五输穴 主要分布与十二经脉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位置,按照经气的由小到大,由浅而深依次排列为:“井”、“荥”、“输”、“经”、“合”。 据《难经·六十八难》记载:“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在纳入的 24 个五输穴中,井穴3个、荥穴4个、输穴6个、经穴5个、合穴6个。明确突出了疾病传变及腧穴主治的特点。 背俞穴 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主要分布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上,大体依脏腑位置而上下排列。 本研究纳入的 9 个背俞穴中,包括肺俞、肾俞、脾俞、心俞、厥阴俞、大肠俞、肝俞、膀胱俞、胃俞。 《素问·咳论》指出“治脏者治其俞”。说明背俞穴主要治疗五脏病症。咳嗽病位在肺,肺属五脏,所以针灸治疗咳嗽时,肺俞穴使用频次最高。 《素问·咳论》还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说明,除肺脏之外,其他脏腑及外因都可引起咳嗽。故背俞穴选穴上几乎涵盖了其他脏腑的背俞穴。 ![]() 循经选穴 又称为本经选穴。指本经患病即在本经的循行路线上选取穴位的方法。咳嗽病位在肺,与脾、胃、肾密切相关。 手太阴肺经单侧共 11 个穴位: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其本经用穴百分比达90.91%。 腧穴使用频次最多的为足太阳膀胱经,如:风门、肺腧、心腧、脾腧、肾腧。肺、脾、胃、肾等脏腑之气,都输注于与足太阳膀胱经相对应的背俞穴上,故足太阳膀胱经选穴个数及用穴频次均为最多。 督脉乃阳脉之海,任脉乃阴脉之海,久咳必至阳虚,久虚必会伤阴。肺与大肠相表里,协同配合,通过针刺艾灸等对腧穴进行刺激,从而达到通其经脉,调其气血,平衡阴阳,调和脏腑,最终扶正祛邪的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