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不违、不过、不忧的法则

 淋浴阳光书屋ch 2020-12-25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

《易经》所述的是法则与天地相似。天地就是宇宙、太阳、月亮的运行,都有要各自的固定规律,不能变。春夏秋冬,白昼黑夜,南极北极,一切变化的法则都基于一个固定不变的法则。这个不变,中国称为“道”。所以,人类提出的任何学问,都不能违反“道”也超不出“道”的范围。

“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

知就是智,智慧充满了,对万事万的大原则无所不通,而后“道济天下”,做人也好,做事也好,做官也好,随便做哪个行业都可以达到 济世救人的目的。孔子说: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孔夫子尚且感叹,希望上天让他活久一点去学习《易经》,才可能达到没有过错。以孔子的立场都认为,人生的修养之一,就是必须要学《易经》,才能有周知万物的智慧,不至于发生错误。

“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

旁行,亦是旁通,《易经》由四个基础大卦,变生出错宗复杂的“错卦”。除了四个大卦,其它任何一个卦象中的任何一爻动了,就会变化出另一个卦像。宇宙万事万物,不是永恒不变,有纵的关系,有横的关系,可以纵横交错,但不能旁行流散,变化一定是有规律的。“旁行不流”对人的生命过程非常清楚,乐天知命,知道自己,亦知道天命,永远是乐观的人生。

世界上任何宗教文化都是悲观的,唯独中国儒家文化不讲“悲”和“死”,只讲“乐”和“生”,整部《论语》都在讲“乐”不谈“悲”,说“不知生焉知死”,所以说儒家消极悲观是一种天大的误会。

所以中国文化认知里,只有了解了《易经》的法则,才能使人真正达到乐天知命的乐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