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至圣诞元旦,一连串节日来袭,怎么能缺少仪式感呢?

 北技陇南校区 2020-12-25

冬至圣诞元旦除夕春节元宵...一个接着一个的的节日强势来袭,家长们可不要忘记,给孩子在节日之时塑造仪式感。很多人养孩子,输在缺乏仪式感这件事情上。

1、每一个孩子都是会本能反应地期盼仪式感

记得小的时候每一年过春节,我妈都是会给我们买新衣服。有一年除夕,一家人都是在厨房里边忙前忙后,我妈却在屋子里用吹风机吹一双袜子。我询问:“这不是弟弟的新袜子吗?为何要吹干?他不是还有很多袜子吗?”我妈笑着回了一句:“这些袜子是旧的,过年他想穿这双新的。”

就这一个小细节,我一直到现在都记得。

印象中我妈并不会对我和弟弟有求必应,可是当弟弟向她提起要穿新袜子时,她马上就能明白了:这是一个小孩对仪式感的期盼,他也希望自己在新年的第一天,浑身上下穿的都是新的,就连袜子都不除外。

是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会本能反应地期待日常生活的仪式,这一些微小的仪式,会让那一天显得和其它日子都不太一样。或许远远还没有到这天,小孩就早已在掰着手指算之间还差多少天了。大家说,生活总要有一个奔头,这一些微小的仪式,便是小孩内心深处的一个奔头。要是没有这一些仪式,每日都过成一样,那还能有什么好期待的呢?

2、仪式便是一个个节点,承载着人生的追忆

仪式便是人生的一个个节点,承载着了大家人生的追忆。小孩长大后,他或许会忘掉34岁的时候,自己经历过了什么,可是他却也许会记得那年的生日,那年的儿童节,那年的春节,妈妈是怎样陪他过的。仪式感,能加强小孩对这一些特殊时刻的美好记忆。一个内心深处充斥着美好的小孩,一定是个享受生活的小孩。

3、仪式感可以很小,但却很宝贵

仪式不单单是应当存在这些至关重要的节日或纪念日,如果我们的每日都是有某些微小的仪式,那么我们的生活也会过得更精美,更有趣。《奇葩说》中,罗振宇提及了他与爱人每日的一个小仪式:“我俩承诺好,每日无论谁先醒来,早起的那人,要帮另一方挤牙膏。”因此,每日晚些醒来的那人,都能看见另一方给自己挤好的牙膏,这个微小的行为,每日都是在提示夫妻双方——“我们是互相深爱着的”,这是多么的质朴的甜蜜浪漫!

就像大家给孩子讲故事一样,每日都讲一个故事,慢慢地,这种行为会成为每日的一个仪式。每到了这个时刻,大家和小孩就会停下手中的杂事,把时间花在讲故事这件事情上,没有什么可以干扰大家。

说到底,仪式便是大家对某一个时刻、某件事情的高度重视。在仪式进行的时候,大家会暗示着自己,让自己的专注力更集中化、态度更用心,告诉自己,把专注力全放在另一方身上,好好享受这个时刻,其它事情暂时先放一放。

仪式感,可以很小:可以是睡前的一句“晚安”;起床时的一个亲吻;回到家时的一个拥抱;节日、生日时的一张合照……如果把这些细节当做一个必不可少的仪式,那么它就会成为我们生活中的点缀,成为我们心中的小确幸。仪式感并不需要大费周章,也不需要用钱堆出来,走心就好,温暖就好。

在一个有仪式感的家庭长大的孩子,更能体会到家人对自己的重视。他对自我的认同感会更强,幸福感会更强,对家庭的归属感也会更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