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结婚二十年

 亦然花开 2020-12-25

第271篇文章          图片:亦然  



品味多彩人生

白驹过隙光阴箭,日月如梭岁月流,时光荏苒转瞬逝,电光石火弹指间。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我们已步入了中年。下个月,我和妻子将迎来结婚二十周年纪念日。

二十年,在人生的长河中,不能说太长,但也不可谓不短,试想人生能有几个二十年。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一切的往事,一切的感动,一切的失落,一切的彷徨,仿佛就在昨天,仿佛还在梦里。

二十年,我们从懵懂走向了成熟,从最初的吵吵闹闹到现在的相互理解、包容和忍让。婚姻生活让我们成长,柴米油盐的琐碎让我们成熟。

妻子曾和我说过,刚结婚时,她几乎对结婚一无所知,甚至不知道结婚是干什么。在她的意识中,结婚就是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开开心心地生活,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有人疼、有人爱,有人宠,有人惦记,两个人如果能合得来就在一起生活,合不来就分开。直到结婚后才发现,婚姻生活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每天上班要辛苦地工作,回到家要做饭,洗碗,收拾家,还要照看孩子。孩子长大了,要关心她的成长,关心她的健康,关心她的学习,关心她的点点滴滴。孩子生病了,两个大人提心吊胆,牵肠挂肚,生怕她有什么闪失。而夫妻之间,有时会因为一些小事发生摩擦,有时会因为一句话翻脸。她经常说,早知道结婚是这样,还不如不结婚呢。

其实想想,夫妻之间本来就是这样。两个家庭背景、生活习惯,性情性格完全不同的人,因为爱走到一起,在一个屋檐下生活,在一个锅里搅稀稠,每天在一起耳鬓厮磨,难免会发生一些摩擦,难免会有意见相左的时候,如果你真要当回事,真要讲理,真要分个对错,那么只会加剧两个人的矛盾,使夫妻关系发生裂变,直到两个人形同陌路。有人说,家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而是讲情的地方。这句话说的没错。

常听人感叹,生活真是没意思,日子越过越淡,感情越过越浅。但我总感觉,随着时光的流逝,随着两人彼此间互相适应,互相理解,互相包容,我们的感情越来越深。

这几年,我常对她说,“老婆,我怎么感觉你现在越来越好,我越来越爱你了。”她笑着说,“尽说好听的,我怎么没感觉到”。其实这是我内心的真实想法。因为从她这些年的变化,我越来越感觉到她的不易,她的成长,她的成熟。

刚结婚时,由于从小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她依赖性强,什么事情都离不开我,偶尔会任性,会耍小脾气,有时甚至会无理取闹。而我由于工作忙,对家里照顾不够,没有从内心里真正体谅她,理解她,善待她,所以我们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吵吵闹闹。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我越来越感觉到她的不容易,感觉到她为这个家的辛苦付出,所以就努力去关心她,理解她,支持她,遇到事情学会了换位思考,能忍则忍,多说一些她爱听的话,多做一些她希望我做的事,家里的活能多干一些就多干一些。这样她的心情也会好一些,每天也能开心一些,活得轻松一些。

这些年,我们经历了很多的事情,有的甚至可以说是灭顶之灾。但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我们都相互支持,相互鼓励,相互劝解,逐渐地我们走出了困境,走出了人生的低谷。而这些经历,也让我们彼此更加信任,更加理解,更加珍惜对方。从这些经历中,也让我逐渐感受到了她的坚定和执着,成熟和干练,稳健和淡然。她对待工作的认真负责,对待学生的春风化雨,对待家人的体贴入微,对待家庭的忍辱负重,深深地吸引着我,改变着我,让我不得不对她重新认识,重新去爱。

她经常抱怨我,从来没有给过她什么惊喜,从来没给她写过象样的情书。这点我承认,因为对于我这样一个典型的理工男来说,总是信奉“与其说在嘴上,不如落实到行动中”,但是这并非她所需要的。所以,现在的我,因为她在不断地在改变自己,修正自己。

女儿经常“威胁”我:“你一定要对妈妈好一点,否则我不会放过你的。”

我连忙附和:“一定一定,一定不会让你失望,一定让你妈妈满意”。

妻子经常问我:“你说我怎么当时就看上你了,长得一点也不帅,还不会说话,我怎么就那么死心塌地的跟着你呢?”

我哈哈大笑:“那说明你有眼光,看到我是一支潜力股。”

话虽那么说,其实我从内心里非常感谢她,感谢她对这个家的付出,感谢她对我的支持和帮助,感谢她对我的理解和包容。

人与人之间最稳定最长久的吸引力,不是你的盛世美颜,不是你的富贵荣华,也不是你的才华横溢,而是你传递给对方的温暖和内心的踏实,以及传递给对方的那种积极向上的能量。

二十年过去了,但人生的路还很长,我们还有好多个二十年需要慢慢去度过。人生最浪漫的事情就是陪着你慢慢变老。真心希望我们能白头偕老,永不分离,慢慢度过我们的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直到永远!


精彩回顾

【百科】用牙齿行走

【百科】电商模式你知道多少?

【原创】第三者定律

【原创】言虽少,意未尽

【原创】读书有用吗?听听这两个农村妇女怎么说

【原创】快来听听,表扬也是有步骤的

【原创】快来看看,原来表扬和赞美还有这么多技巧

【原创】了解员工需求,是管理者的必修课

【原创】与浙大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原创】西湖夜景

【原创】又见杭州(二)

【原创】又见杭州(一)

【原创】放鞭炮

【原创】午后遐思

【原创】春联

【原创】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更多精彩,请点击公众号主页“历史文章”查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