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徜徉在涠洲岛的火山口上

 天地沐春风 2020-12-25

    在涠洲岛的最南端有一个形如象鼻伸入海中的山脉,与岛的主体构建出一个半圆形的港湾,这就是著名的月亮湾。从高空俯瞰的照片显示,在晴朗的天气里这湾湛蓝的海水恰似梦幻般的圆月。在人们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时,殊不知蓝月亮的下面却隐藏着中国最年轻的火山口,而整个涠洲岛的形成都拜火山喷发后熔岩堆积所赐。

    这条俯瞰时貌似伸入海中的象鼻,侧视图却神似漂浮于水面的鳄鱼,所以这里被早期的渔民称作鳄鱼山。著名的月亮湾火山口就位于鳄鱼山的头部。在山脚下布满了熔岩快速冷却后形成的各种造型奇特的岩石,或黑如碳烤、或赤如火烧,临近时甚至还能闻到岩石中散发出的焦炭味。

     其实,涠洲岛上最后一次火山喷发是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而在此之前将近3亿年的时光里,这里曾经发生过数以百计的火山喷发,这些火山喷发的累计后果,就是在深海中堆砌出一个构造独特的岛屿。文献表示,涠洲岛目前还在以每年大约3.7厘米的速度缓慢上升。很有可能500年后涠洲岛与北海市区之间将以陆地相连。此说是否可靠尚未核实,有耐心的朋友可以拭目以待。

     看着眼前畸形怪状的火山岩礁石滩,眼前仍然能够浮现出远古八荒之地的面貌,也依稀可以看出亿万年来风雨在这些礁石上刻画了些什么。当然更重要的是,从这里还能看出当大自然发威时人类其实真的做不了什么。世人除了在礁石缝隙中寻找隐藏的螃蟹,也就是为某些礁石起一些似是而非的名字,例如猪、牛、猴等,实在不知如何形容时就比做被定型的妖怪。

     或许最能吸引人的是乱石滩上的一块黑色巨石,不知哪位文人突发灵感,令人在黑石头上刻下了“海枯石烂”四个红色隶书大字,看上去既端庄又有灵性。或许很多人和我一样,到过“天涯”、去过“海角”,但是来涠洲岛之前并未听说过这里的“海枯石烂”。只是我不明白,这几个字出现在此处是正面含义还是负面含义。深海浮现岛屿化为陆地意味着海水可能枯竭、周围一片破碎的岩石都曾经是大型岩石的一部分,也就是石头也会烂掉?似乎不该如此解读。

    在这片火山岩乱石滩上还有一块大石头上刻着“情定涠洲”四个大字,显然这几个字与海枯石烂是相呼应的,不过是鼓励年轻情侣或者老夫老妻来此旅游并许下不离不弃的诺言。我猜测这只是景区的文化创意而已,大概没有什么历史典故。还记得山盟海誓、海枯石烂的最早出处是北朝民歌:“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首千古绝唱的作者至今不详,要是能编出一个故事说该诗作者本是涠洲岛土著,那就有点意思了。不再信口雌黄了,说句公道话,鳄鱼山火山口景区,是我在涠洲岛旅游最钟意的地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