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是我国古代小说史上的一束奇葩,因为描写内容的特别,长期以来对其评价差别很大。这部小说现存最早的版本为刊刻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距今已达四百年之久。
《金瓶梅词话》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常被简称为《金瓶梅》(以下即以此简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三部巨著一起同被列为“明代小说四大奇书”。 小说的书名从作品中西门庆的妾潘金莲、李瓶儿和宠婢庞春梅三人的名字中各取一字而成。故事从《水浒传》第23至26回的内容引出,叙述西门庆勾引潘金莲,毒杀武大郎。武松误杀李外传,报仇未得。西门庆逃生后,买通朝廷重臣蔡京,交接官府,巧取豪夺,拼命地食猎女色与暴敛财物,终因纵欲而殁于壮年。其死后,亲疏友散,家业凋敝,潘金莲终先被赶出,后又死于武松的刀下。 1.作者之谜 《金瓶梅》的作者是谁,至今仍为不解之谜。此书明代的刊本均不题撰人。书前欣欣子《序》称‘兰陵笑笑生”所作。此后四百年来,关于此“兰陵笑笑生”的猜测和争论一直未止,至今已有六、七十种说法,主要的如:王世贞、李开先、李渔、李贽、徐渭、贾三近、卢楠、薛应旗,赵南星、冯惟敏等。还有人主张作品如《三国演义》或《水浒传》,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经几代由若干人不断汇聚累积而成;也有人以为此书是无名的民间艺人集体所为,后由文人修改写定。
清代,张竹坡“第一奇书”本盛行。此本前的谢颐《序》提及本书出自明代著名文士王世贞之手,张竹坡且以《竹坡闲话》《苦孝说》二文加以应和。此说在清代传播甚广,在刘廷玑《在园杂志》、王昙《金瓶梅考证》、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佚名《寒花盦随笔》等笔记杂谈里,还生动地记有一段王世贞“苦孝说”的故事。大致内容为:王世贞的父亲王忬藏有宋代书画长卷《清明上河图》,十分珍爱。权臣严嵩听说欲据为己有,王忬密令人临摹出赝品以送。事泄,严嵩怒而调王忬至边远之地去任职,后又以贻误军机之罪将其逮狱害死。为报父仇,王世贞得知严嵩之子世藩喜欢阅色情之书,便废寝忘食地著成《金瓶梅》,并将书页深浸毒汁。随后,便让人在世藩上下朝必经之处大声叫卖。严世蕃见之,如获至宝,不惜重金买下。至家则沉醉其中,手不释卷,并时时蘸口内唾液翻动书角,毒汁随手指而融入体内,他未及卒读全书便已丧命。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著名学者吴晗先生发表长文《<金瓶梅>的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对以上故事和王世贞创作说提出全面质疑,他通过翔实考辨《清明上河图》的流传、严世蕃的死因等问题,令这个流传达两百余年的说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动摇。 2.成书之谜 《金瓶梅》成书于何时,至今也是个谜。目前主要有两说,一以为成于明代嘉靖时期。主要依据如:明代文人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说:“闻此为嘉靖间大名士手笔,指斥时事,如蔡京父子则指分宜,林灵素则指陶仲文,朱勔则指陆炳,其他各有所属云”。屠本畯《山林经籍志》:“相传嘉靖时,朝廷籍其家。其人沉冤,托之《金瓶梅》。”此说受到吴晗的否定,著名学者吴晓铃、徐朔方、朱星,以及当代的一些学者始终深持不弃。另一说法则以为《金瓶梅》成于万历十到三十年之间,代表人物主要有吴晗、郑振铎、刘辉、黄霖等。袁宏道万历二十四年(1596)在给书画大家董其昌的信中说:“《金瓶梅》从何得来?伏枕略观,云霞满纸,胜于枚生《七发》多矣!”。这是现存《金瓶梅》于世流传的最早信息,如果成书于嘉靖年间,就不会有这些当时名士们初见的惊喜与争相传阅。此外,持此论者还从“太仆寺马价银”、“佛教的盛衰和小令”、“太监、皇庄、皇木”等内证进行论析,有较强的说服力。 3.版本系统 《金瓶梅》的版本一般分为三个系统,即词话本系统、说散本系统、张评本系统,也有人将张评本视为说散本的分枝,故也有“两系三种”之说。 1.词话本系统。封面题《新刻金瓶梅词语》,十卷,卷十回,共一百回。简称为“词话本”、“十卷本”;因其中有“万历丁巳季冬东吴弄珠客”序,故又称“万历本”。此系统的版本主要有北平图书馆藏本、北图藏本的影印本、北图藏本的排印本,以及藏于日本的慈眼堂藏本、栖息堂藏本等。 2.说散本系统。封面题《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二十卷,卷五回,共一百回。相对于《新刻金瓶梅词话》,此本有绣像(“首图本”附图一册计一百零一幅,图后有半叶为“回道人题”;“北大本”每回前有图两幅,共二百幅,刻工较前书为精),有评语,又少了很多说唱的成份,更接近案头读物,故简称为“说散本”、“像评本”、“廿卷本”、“绣像本”、“评改本”等;又因正文“由”作“繇”、“检”作“简”,避崇祯讳,故又称“祟祯本”。此本现所知者,国内有王孝慈藏本(“王氏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北大本”)、首都图书馆藏本(“首图本”)、天津图书馆藏本(下称“天图本”)、上海图书馆两种藏本(“上图甲本”、“上图乙本”)、周越然藏本(“周氏本”)及吴晓铃藏抄本(“吴抄本”)等;日本有内阁文库藏本(“内阁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双红堂文库藏本(“东大本”)、天理大学中央图书馆藏本(“天大本”)。 与词话本相比较,崇祯本更多减少了所受《水浒传》影响的痕迹,把第一回《景阳岗武松打虎》改为《西门庆热结十兄弟》,将武松打虎的事从西门庆兄弟的闲谈中表述出,不再以很多笔墨进行正面描写;第八十四回“义释清风寨”的内容有明显仿自《水浒传》,亦被删去。此外,崇祯本还对词话本的第五十二、三回进行了较大改写,同时还修订了词话本的回目,删减了不少诗词韵语。 3.张评本系统。全称《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现存的“本衙藏版”本,一般认为为原刊本。扉叶框内右上方作“彭城张竹坡批评金瓶梅”,中间大字“第一奇书”,左下方作“本衙藏板,翻印必究”。首《第一奇书序》,署“时康熙岁次乙亥(三十四年,1695)清明中浣秦中觉天者谢颐题于皋鹤堂”。谢颐为张潮(1650 -?)的化名。次《第一奇书凡例》《竹坡闲话》《冷热金针》《<金瓶梅>寓意说》《苦孝说》《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等。各回正文前有总评,另叶刊出,置正文前。《张评本》有眉批、夹批及双行批注。正文四周单框,半叶十行,行二十二宇。版心无鱼尾,上作“第一奇书”,下为回次、叶次。又有模刻崇祯“廿卷本”,插图一百叶,另册装出。《张评本》据崇祯初刊或较早翻刻本的“廿卷本”如《王氏本》、《北大本》为底本加评,有些评语引用“廿卷本”的评语再加评论。所谓“原评”云云,指的就是“廿卷本”的评。《张评本》正文相当忠实原底本,甚至“廿卷本”错误的地方,两本亦同误。只有极少数“廿卷本”有明显错失的地方作修正,此外就是改去底本上清朝的碍讳字,如“虏患”作“边患”、“夷狄”作“边境”之类。其后,评点本大为盛行,崇祯本便为张评本取代,现在的崇祯本基本都是张评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