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折前夜

 zhb学习阅览室 2020-12-27

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到来了吗?电动汽车的销售模式应该是什么样子?汽车业的奇点时刻究竟在何时出现?

在“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兴起后的数年时间里,汽车业界一直在不断讨论这些问题。其中,来自硅谷的互联网汽车闯入者摩拳擦掌,而身处传统造车业的巨头们则忧心忡忡。

然而不管你看见或看不见,它都在那里。根据波士顿咨询预测报告,电动化、自动驾驶汽车和共享出行三大发展趋势的交融,将使得新兴“利润池”在行业利润中所占份额,将从2017年的1%增至2035年的40%。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一份研报则指出,近几年汽车产业的价值链已经出现“重心后移”现象,即汽车产业价值内涵向服务端,尤其是出行领域扩展。传统汽车产业链价值聚焦“制造”,而未来新的汽车产业价值链则是“制造+服务”的集成。

今年唯一保留下来的全球A级车展——北京车展,在某种程度上对上述趋势作出了阐释。除了整车企业,华为、博世和地平线等此前甘当“管道”“绿叶”的智能化方案供应商,也不再羞羞答答,悉数以主角姿态入场。初阶的电动化、智能化已经不再被提及,围绕整个智能化电动车生态圈的完整构建正在浮出水面。

这也是大众汽车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逸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Mobility Asia)董事、首席执行官苏伟铭近几年一直在研究的新业务。在他看来,电动车的2025年将会是燃油车的2005年——彼时正是中国私家车市场爆发的节点。这也意味着,此前一直由政府补贴主导的电动车市场,将开始迎来市场化收益的阶段。

实现这一切的关键,则取决于“生态圈”。苏伟铭甚至认为,车联网、“三电”只是基础,生态圈才是接下来的主战场。

苹果是最好的例子。根据最新的数据,iPhone活跃用户数量已超过9亿部。用户为什么选择苹果?现在来看,并非全然因为其产品力,而是在苹果封闭式的体系里,你能买到所有你想要的产品——包括软件、硬件,以及所有你需要的服务。

在汽车圈,目前可以做到这一点的企业恐怕不多。全球电动车“新贵”特斯拉是其一,国内造车新势力的代表蔚来汽车也正在搭建电池服务的生态圈。但放眼传统车厂,可能还没有可以作为参考的案例。

这可能是当下传统主机厂最大的焦虑。因为一个完整的生态圈包罗万象,某种程度上既环环相扣又各自独立,并非一时一日可以建成。但接下来的电动车之战中,“生态圈”的下一端连接着新零售,这也是主机厂绕不过的一个关口。

可能更为尴尬的是,目前传统主机厂尚未在任何一个子生态圈——比如智能化、电池服务、充电桩服务甚或出行服务中占据主力位置。

好消息是,无论是受到造车后辈们的现实教育,还是来自汽车市场的直接冲击,传统汽车制造商们已经有所觉悟。就此而言,大象转身或许动作有点慢,但也未必会迟到—— 如果运气够好的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