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房慈城百年名校,银行家孙衡甫捐建,如今却成为了餐厅

 楚语乐游记 2020-12-27

我去过半浦古村很多次。就在上个周末,我还带孩子们两次去那里捉蝌蚪。每次去,我都是作为守护者,看护着孩子们,没有机会去欣赏村里的风景。我决定一个人再去一次,在清晨,感受一下村子的古朴与宁静。游览古村,一定要选在人少的时候。

毛毛雨一直似有似无的飘着。天空被阴云撩拨得灰蒙蒙的,在我骑行到半浦村口时,才现出一片光亮来。田野里的绿树和青草被夜雨冲刷得干干净净,像一批批刚下机的织锦。半浦古村就静卧在这些织锦中间。

村子南边靠近姚江的地方,有一进院落,崭新的灰砖墙和门两旁的一副竖匾吸引了我。朱红色的匾挂在门两旁,上书两行鎏金大字,上首是“真善粼粼似姚江”,下首是“福德巍巍若赭山”。门的正上方写着三个大字“归心园”。我抬头进去,发现它是由三面两层小楼和一堵灰砖围成的仿古四合院。一群人在正对着门的一个房间里洗漱。我没好意思对着院子拍照,转身退了出来。后来才知道,归园园是传承文化、致力教育的生活体验式宾馆。

归心园后面是半浦小学。看名字,我以为就是普通的小学校,之前多次从它门前经过,都没有注意过。今天,我带着探访的心态,终于走了进去。从这里游玩出来,我在心里开始埋怨起自己来:你怎么能够这么大意,差点错过了一个精致的“学府”。

半浦小学也叫半朴园,是中国著名银行字、半浦人孙衡甫于1926年捐资建造。大门旁有一座孙衡甫的人头塑像,是半浦人对他捐资建校的感谢与纪念。

正对着门的是一面木质照壁。我抬步进去,发现照壁前面的木桌上放着额温枪、人员登记册、消毒液和药箱等。我以为是给学生们准备的,不想打扰孩子们学习,就没往里走。突然想到,今天是周日,孩子们不会来上学,就走了进去。

里面又是一个四合院。一条石板路笔直地通往对面的两层小楼。小楼很古朴,看样子有些年头了。正对着石板路的二楼门楣上挂着一块横匾,上面写着“半朴书院”。石板路两旁都是青草地,草剪得整整齐齐。草坪的左右各有一排一层的灰砖青瓦房。

我没有走向对面的两层小楼,转身来到了左边的一间房子里。这间房子很大,里面摆着好几张崭新的朱红色长桌。我以为这里是讲堂。这时候走进来一个阿姨。我问她,这里现在还有学生读书吗?她告诉我,已经没有学生读书了,现在这里是“食堂”,每天会有人过来吃早餐。

我跟着她来到邻屋。那里摆放着几张很大的木质方桌,桌子上摆放玻璃转盘。墙角的桌子上还摆放着音响设备。阿姨走进来,开始往桌子上摆放碗筷和杯碟。看样子,就餐的客人马上就要到了。看样子,他们会在这里一边吃早餐,一边听音乐。

我没有说话,从这个房间里退了出来,来到了正对着大门的两层小楼。这个楼是主教学楼无疑。正对着石板路的门两旁也有一副匾,分别写着“厚德载物文润身,自强不息武励志”。进门后是一座孔子木质雕像。这间房子的右面是一间很大的房子,里面摆着八仙桌、书柜、讲台等。每一个物件都很讲究。墙壁上有三块横匾,一张风景图,两幅字画。其中一张是“不忘初心”。

两层小楼的右边有一个便道,往里走又是一个餐厅。一个女孩子过来摆餐具。我问她,这里全改成餐厅了吗?她说是的。我再问,都是村子里的人,还是外来的?她告诉我,是外来的客人。

从便道出来往南走,是右边的单屋灰砖房。那里现在都在闲着,门牌上写着“仓库”。这里的每间房子都很大。

我走回到大门处,站在那里再次往院落里看。整个院落静悄悄的,非常适合读书和学习。这里的房子看起来很古旧,很有年代感,但它们很牢固,不像危房。所以,人们还可以把它拿来做餐厅。其实,这样的环境和教室,现在拿来办小学,都是很合适的。

想起我小时候,坐在破烂的四面透风的土坯房里读书的情景,再想想同时代半浦村的孩子们,能够坐在这么漂亮的教室里上课,真是太幸福了。

可以说,半朴园是半浦古村的灵魂。半浦古村因为有了半浦园,显得鲜活很多,深刻很多,也有趣很多。可惜的是,这么一个幽静的学堂,居然成了人们吃早餐的地方。

本文及本账号下的所有文章皆有原创,转载须注明出处,剽窃必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