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论炒什么酱,必加这3味料!鲜香下饭,放一年都不坏

 BTV暖暖的味道 2020-12-27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酱的位置在醋和茶之前,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大多数人理所当然认为是和盐,醋同级别的酱油,其实这个酱和我们现在用的酱油天差地别。

今天暖暖就带着大家探寻关于【酱】的前生今世。

中国的酱文化

“醢,肉酱也。”中国最早的酱是肉酱,叫做“醢”。早期的酱是用酒、肉和盐放在一起制成,在《周礼》、《论语》中都有相关记载,因此酱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

在周代,酱是帝王和贵族的美食,且是作为配菜食用的,并未广泛进入民间。西汉时期,以大豆和面粉为原料的豆酱开始出现,逐渐成为重要的调料品,也进入了民间。

到了明朝,豆酱走向成熟,肉酱、鱼酱日渐被淘汰。豆酱和麦酱逐渐成为中国酱的两大主体类别。

“百家酱,百家味。”古时做酱在民间是一件大事,家家户户都要酿酱,酱油也是在此过程中被聪慧的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了出来。

酱油是动物肉剁成肉泥再发酵生成的油,跟鱼露的做法差不多。最早由鲜肉腌制而成,在汉代逐渐和酱一样改为由大豆制成,被称为青酱,在宋代正式被称为“酱油”,并且被佛教僧侣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怎么样,这回大家搞明白酱和酱油的区别了吧

依中国食品酿造工艺的基本分类方法,中国酱大约可以分为黄酱类、面酱类、豆豉、甜酱类、辣椒酱、花生酱、芝麻酱、果酱等十余种类别。古往今来,豆酱一直是中国酱的大宗,其文化底蕴和影响力相当之大。

中国酱文化在经历了数千年漫长的历史发展,不仅造成了中国饮食史和中华民族文化的辉煌,而且很早就传播到了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以及东南亚广大地区。暖暖也是非常为祖辈的才智而感到骄傲(如果您也自豪,文末记得点个赞哟

这不冬天冷,大伙也不爱做饭,简单做个酱煮面放一勺就能增色增香,不仅能干蘸馒头、大饼,还能直接配稀饭、白米饭吃。所以今天暖暖带来一道家常的【小碗干炸酱】,懒人和小白一定要收藏

无论炒什么酱,必须牢记

1、炒酱不能加酱油!

2、炒酱必加这三样:①香油;②姜;③料酒!

3、可以适量加白糖提香,如果姜不够咸,可以加少许盐。

酱是大伙冬季的刚需,这期视频可是暖暖央求大厨给大伙录制的,速度收藏~

小碗干炸酱

▲点我,我是视频

食材

五花肉/鲜黄酱/干黄酱/姜

料酒/香油/盐/白糖

做法

- 1 -

五花肉切大块,放入绞肉机中打7-8秒,即可打成肉丁(喜欢肉泥口感的多打几秒即可)。

【暖暖严选·大厨同款绞肉机】

轻松备菜 省心不手酸

一机多用 电动不锈钢

原价169元 限时特价:149元 

活动时间:12.27-12.31

- 2 -

锅中放入2份的食用油,1份的香油,趁油没热下入绞好的肉丁,小火煸到微黄出油。

- 3 -

鲜黄酱和干黄酱按照3:1的比例放入碗中,放入1份的料酒和2份的水充分澥开。

- 4 -

五花肉丁炒到出焦边,下入拌匀的酱,中火炒。然后放入姜末、香油,炒到粘稠,水汽挥发得差不多了加入水,反复3次(大家别图方便一次加水太多,那样做出来就不好吃了,一定满熬25分钟以上)。

- 5 -

最后加入一勺半的白糖,炒到发亮即可出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