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孚卦」之卦辞及其彖传破解

 淋浴阳光书屋ch 2020-12-28

(上接“二、象辞破解”)

三、卦辞破解

卦辞曰: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

(一)释字(词)

豚鱼

“豚”指小猪,“鱼”在这里特指小鱼。“豚鱼”指小猪小鱼,泛指幼小未长成的动物。

(二)释义

《中孚卦》整体是一个放大的离体,“离为网罟”,所以《中孚卦》整体有粗大的网罟之象。粗网不获幼兽,大罟不取小鱼,故能有孚于豚鱼,故曰“豚鱼吉”。《中孚卦》上巽下兑,“巽为木”,引申为木舟;“兑为泽”,引申指“大川”。乘舟涉川,可远行也,故曰“利涉大川”。“中孚”之道,孚而有度,取而有择,仁义兼备,合乎天道中庸,故“利贞”。

弋射收获图

就田猎而言,天下禽兽鱼鳖,粮食瓜果,本来就是为人所取用的,天予不取,岂不饿死。仁爱好生当然是美德,但如果只存仁爱好生之德而不讲生存之道,人类岂不要绝种?所以“中孚”乃是正道。中孚之道,反对的是焚山而猎,竭泽而渔,反对的是杀鸡取卵,贪婪成性,反对的是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可持续发展。古人田猎,分为春蒐、夏苗、秋狝、冬狩,取而有节,孚而有度,称为“中孚”之道。《序卦传》曰:“节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意思就是取之有节,孚而有度,就是“中孚”。

四、彖传破解

彖曰:中孚,柔在内而刚得中,说而巽,孚乃化邦也。豚鱼吉,信及豚鱼也。利涉大川,乘木舟虚也。中孚以利贞,乃应乎天也。

(一)释字(词):

化邦

教化万邦的意思,这里指以中孚之道 教化万邦。《说文》:“化,教行也。从匕从人,匕亦声”。《说文·段注》:“教行於上,则化成於下”。《增韻》:“凡以道业诲人谓之教。躬行于上,风动于下,谓之化”。《老子道·德经》:“我无为而民自化”。

教然后使之行,谓之化。教万邦而易其旧俗谓之“化邦”,教万民而易其陋习谓之“化民”。“化外”则指政令教化所达不到的地方。

(二)释义:

《彖传》共分四句来解释卦辞。

第一句“中孚,柔在内而刚得中,说而巽,孚乃化邦也”。这一句解释卦辞中的卦名——中孚。《中孚卦》整体如一个放大的离体,内部为柔爻,外部为刚爻,而《中孚卦》上下卦体的中位皆为刚爻,故曰“柔在内而刚得中”。内柔外刚,是为仁心;刚得中则刚而有度。内仁有孚,外刚有度,故曰“中孚”。《中孚卦》上巽下兑,故曰“说而巽”。“说'通“悦”,高兴的意思,表示乐于接受。“巽为进退”,权衡的意思,这里表示受教化而後权衡,以趋于中道。持中守正,仁义兼备,是为“中孚”。

《中孚卦》是由《遯卦》变化而来的,《遯卦》先变为《巽传》,然后《巽卦》再变为《中孚卦》。《遯卦》是消息卦 ,阳消而阴息,所以《遯卦》及其所变之卦的下面有待息长的阴爻。《遯卦》初六、六二以及待息的阴爻组成了坤体。“坤为众”,换言曰“万民”;“坤为地”,封地以成邦,故曰“万邦”。《遯卦》变为《中孚卦》后,《遯卦》中的两个阴爻皆进而入乎刚爻之内,《彖传》所谓“柔在内”也。其中一柔为巽体主爻,另一柔为兑体主爻。“巽为风”,“风”为天地之气,象征社会风气,也象征天命而教化万民;“兑为口舌”,换言曰“言语”。天以命而人以言行教化,故曰“化”。

《中孚卦》的两个柔爻,既同在艮体,又同在震体。“艮为手”写作“爪”;“震为长子”,写作“子”,上“爪”下“子”,合而为“孚”。以爪护子,体现的是一种仁爱之情,故曰“孚”。艮体、震体的主爻为两个刚爻,皆得中位。这两个刚爻把两个柔爻护于其内而行于教化之事,体现了其仁爱之德,而这两个柔爻代表万民万邦,故曰“孚乃化邦也”。而两个刚爻“有孚”,且皆得中位,故曰“中孚”。

可见,“柔在内而刚得中”、“说而巽”、“孚乃化邦”这三句话皆可独立而释卦名“中孚”。

第二句“豚鱼吉,信及豚鱼也”。这一句解释了卦辞“豚鱼吉”。《中孚卦》是由《遯卦》变化而来的。《遯卦》先变为《巽传》,然后《巽卦》再变为《中孚卦》。《遯卦》卦名曰:“遯”,“遯”是豚出没,奔跑的样子,故《遯卦》之中有“豚”,豚者,小猪也。《巽卦》卦名曰“巽”,“巽”为绳直,引申为钓绳,“鱼”为阴物,人常以绳钓之,故《易》以巽下之阴为“鱼”,故《巽卦》之中有“鱼”。《中孚卦》整体是一个放大的离体,“离”于渔猎为网罟,放大的离体就是粗目的网罟,即“綒”。故《中孚》之象,为粗目大网,即“綒”。《遯卦》先变为《巽卦》,然后再变为《中孚卦》,象豚鱼皆入于粗目大网,然粗目大网只捕肥大的猎物,而豚鱼这些幼小的猎物都会被漏掉,故曰“信及豚鱼也”。信及豚鱼,故“豚鱼吉”。

第三句“利涉大川,乘木舟虚也”。这一句解释卦辞“利涉大川”。“利涉大川”的本义是适宜渡涉大江大河,泛指适宜远行,这里喻指适宜于追求长远利益。《中孚卦》上巽下兑,“巽为木”,这里引申为“木舟”,“兑为泽”,这里引申为“大川”。木舟在大川之上,“涉大川”也。中孚之道,取之有节,孚而有度,不贪求也。贪则舟中猎物满载矣,舟满超载则舟或沉矣,舟虚则利于涉也。故《彖传》释“利涉大川”而曰“乘木舟虚也”。

第四句“中孚以利贞,乃应乎天也。”这一句解释卦辞“利贞”。“中庸”思想是《易经》的理论基础也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易》与天地准”,中庸之道为天命也。《中庸》开篇第一章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儒家提倡“仁”的思想,以中庸之道行仁政,谓之“中孚”,中孚者,信也。仁义兼备,持中守正也。“中孚”与天地之道准,故“乃应乎天也”。中孚应乎天,故“利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