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颜真卿《劝学》:这首诗,一千多年被父母用于教育孩子,你给孩子读过这首诗吗

 郝人读诗词 2020-12-28

历史上,有两首耳熟能详的诗,被父母用来教育孩子,一首是李绅的《悯农》,用来教育孩子要珍惜粮食,另一首是颜真卿的《劝学》,用来教育孩子学习。尤其是《劝学》中的“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更是成为千古名句。今天重点来品析一下大书法家颜真卿的《劝学》。

卡通人物

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晚上三更半夜到鸡鸣时分,正是有志者读书的好时候。黑发少年如果不懂得趁早勤奋读书,等到头发花白,人老了会后悔读书已经晚了。


雪地中的风景

描述已自动生成

颜真卿,生于公元709年,卒于784年,享年75岁。陕西西安人,祖籍山东临沂,唐代著名大臣、书法家。颜真卿幼时丧父,按他自己说的“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勤奋刻苦学习。公元734年,25岁的颜真卿以第一名的身份中进士。进入仕途后,颜真卿刚正不阿,勤于政务,因此也不断得罪奸臣,数次被贬到地方任职。先后当过平原太守、饶州刺史、抚州刺史、潮州刺史等职。

人的脸被修图上了帽子

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即使到了地方,颜真卿也是关心民众疾苦,注重农业生产,热心公益事业。在抚州任职的五年期间,颜真卿带领民众在抚河建起一条石砌长坝,从而解除了水患,并在旱季引水灌田。抚州百姓为了纪念颜真卿,将石坝命名为千金陂,并建立祠庙,四时致祭。

人的雕塑

描述已自动生成

颜真卿一生经历中,绕不过去的是他经历的两次叛乱。

第一次叛乱。公元753年,44岁的颜真卿任职平原太守,属于安禄山的辖区。颜真卿凭借着高度的政治敏感,觉出了安禄山的反心。一边驾船饮酒,麻痹安禄山,一边假借阴雨不断,储备粮食、修筑城墙、招募壮丁。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谋反,周边大部分郡县失陷,只有平原郡固若金汤。此时,颜真卿的哥哥颜杲(音“搞”)卿任职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带其儿子颜季明一起镇守常山。颜季明往返于常山、平原两地,传递信息,共同抵抗叛军。公元756年,常山失守,颜杲卿和颜季明被俘,二人不肯屈服,先后被杀害。颜真卿后寻得侄子头颅,悲愤之下,写了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

男子的脸部特写与配字黑白照

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第二次叛乱。公元782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公然造反。唐德宗李适听信奸相卢杞的建议,派颜真卿前往劝说李希烈归降。在淮西,颜真卿被谩骂、被侮辱、被利诱,始终坚贞不屈,公元784年,一代名臣、大书法家颜真卿被李希烈杀害。

注:图片来自网络,书法作品作者郝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