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边地纪事】中越边境的跨国“两栖夫妻”

 红色老山 2020-12-29


中越边境的跨国“两栖夫妻”

文/田戈(409365101@qq.com)是发生在中越边境的一个真实故事!

      ——题记

一大清早起床,阿文就与往年的这一天一样,开始收拾行装准备从他家村子后山的一条小路出国,到越南看望他这天满14岁的女儿,除了女儿喜爱的糕点糖果等礼物外,他的妻子还特意给他这个出生在越南的女儿买了两套新衣服。  

阿文为什么会在越南有一个14岁的女儿?他在中国老家的妻子与他在越南的女儿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故事还得从1998年春天讲起。

边境小道连两国

翻过阿文家所在村子的后山,山那边就是越南,山野丛林中有一条不大的土路,将两个国家的村民们紧紧地连接在了一起。居住在国境线边的越南村民,常常通过这条土路前来中国购买他们紧缺的生活日用品等物资,而中国村民也会通过这条土路进入越南,收购一些越南的药材或土特产等回国贩卖。

这个地方就是在平时,中国村民的牛马进越南吃了越南边民的庄稼,越南边民放养的牲口糟蹋了中国边民的菜地,那是常有的事,无论是那个国家的边民,他们一般都不会介意。

今年已过40岁的阿文从小就生活在这个只有十来户人家的小村子里,还是在很小的时候,阿文就经常应越南小朋友之约,赶着自家的牛马出国放牧;作为礼尚往来,阿文自然也经常邀请越南村寨的小朋友到中国这边来一起放牧割草。来自不同国度的小朋友们聚集在一起做游戏、玩家家,常常要到天空放黑,才会赶着自家的牛马回自己的国家。

直到中越边境冲突发生后,边境就暂时关闭了,虽然这期间两个国家之间的民间交往并没有完全中断,但相互之间的来往却没有以前那么频繁。

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越两国的关系正式实现正常化,两国边境贸易又开始活跃起来,经过阿文家所在村子的那条通道,还成了两国官方正式批准设立的边贸通道。两国边民你来我往,进进出出,探亲访友,经商贸易,使这条小小的通道又呈现出了昔日一派繁忙的景象。

失学青年华丽还乡

且说阿文在镇上的中学读了一年高中后,就因家庭贫困而辍学了。虽然那时边境已趋于平静,但边境线上地雷密布,地雷炸死炸伤边民的事件还时有发生。

尽管这样,但一些胆子大的村民仍然从一些边境小道进入越南,靠做药材、土特产收购生意发了财;刚从学校回来的阿文也有到越南做生意的想法,对于阿文来说,做这些生意他具有天时地利的条件,但他没有去,他想有更大发展的空间。

在中国内陆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阿文毅然到了中国南方,在广东东莞的一个工厂里打工。且一呆就是10年,职务也从当初的学徒工上升到了车间班组长,待遇也水涨船高,加之平时省吃俭用,阿文有了一些积蓄。他期盼着有朝一日回到老家,寻找机会发展自己的事业。

时间到了1998年春节,他挤在打工返乡探亲的人流中,回到了那个久别的边远小村寨。虽然阿文的那点积蓄算不了什么,但在当时这个生活依然贫困的小地方,他已算是衣锦还乡了。

就在阿文刚回到家里的第三天,就是他家所在的这个镇每六天一次的集市交易日。因为这个镇是省级开放口岸,除了镇上每六天一次的集市交易日外,在辖区内的国境线边,还有四个规模较大的边贸市场,其中有两个市场就在离阿文家仅几公里远的地方。

因为就要过春节了,无论是中国边民还是越南边民,都忙着购置年货,所以每个市场的交易都十分繁忙。多年身居外地,阿文对家乡发发展变化虽有耳闻,但他这次回来要抓紧时间亲眼目睹一下,所以他无论是那个市场的赶集日,即使不买什么东西,他都要搭乘农村客运小面包车,到各个市场转一转,一来可亲身感受一下家乡的发展变化,对他来说更为重要的是想从中发现可利用的商机。

街头奇遇异国女友

阿文家所在的镇是县里的一个大镇,且是省级开放口岸,每到六天一次的集市交易日,都会有数万中越两国边民在这里赶街交易。

阿文当年就是在这个镇的中学上的学,在集市交易日这天,他一个人到他当年读书的学校里转了一圈后,又独自一人到拥挤的大街上溜达,在一条条记忆里变了样的街道上,阿文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熟悉的身影,儿时的伙伴,中学的同学,一起打过工的工友……一个个招呼,一阵阵寒暄,时间一晃半天过去了。突然,一个机熟的身影映入了他的眼帘……

“是她,是她……”阿文顿了顿,儿时的场景马上钻进了他的脑海。

“阿莲……真的是你,阿莲……”走在他前面的一个年轻女子听到喊声,马上转过头来,眼里一幅吃惊的样子。半天才吐出了“文哥”两个字。

“都这么多年了,你到那里去了?”“我每次到中国赶街,都在打听你的消息!”“认识你的人都说你到很远的地方去了!”两人进了一家小饭馆里刚一落坐,阿莲就滔滔不绝地对阿文诉说起来。

原来,阿莲是个越南女孩,相距阿文家所在的村子不远,他们从小就认识了,那时,相邻的中越两国村寨的孩子们经常在一起放牛割草,砍柴找猪食。阿文比阿莲大好几岁,但相处得很好,阿莲平时叫阿文“文哥”,阿文叫阿莲“莲妹”,彼此间非常亲热。。

他们虽然不在同一个国家,但平时常常在一起,要是那个敢欺负阿莲,身材比同龄人高一截的阿文都会站出来帮她的忙,阿莲家有什么好吃的,自然少不了要给“文哥”带点到山上来,更令阿莲忘不了的,是阿莲每次回家时总要带点柴草,好几次阿莲回家时遇到下雨路滑,阿文都帮她扛着柴草一直将她送回家里,然后再自己摸黑回家。

就这样,两人虽然年龄尚小,但他们都相互之间都有了很深的感情。只是在两国边境冲突期间,这种刚刚萌芽的感情就随着战火的硝烟而散去了。阿莲家被政府组织搬到了内陆,与阿文之间的音讯从此中断。

“都这么多年了,没想到今天我们还能在这里相见!”阿文看着眼前已从当初才10来岁的孩子出落得亭亭玉立的阿莲,心中感慨万千。

在这家小饭馆里,他们天南地北的聊了很久很久,直到街子散了才一起坐车离开。

山盟海誓定终身

车子来到阿文家时,天色已渐渐暗了下来,在阿文和父母的一再挽留下,阿莲和她一起来中国赶街的同伴在阿文家住了下来。

丰富的晚餐和阿文一家人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使阿莲异常感动。第二天上午,阿莲和同伴们都怕家里人担心,一再谢绝了阿文和家人的挽留,简单吃了点早饭就起程回国了。阿文一直把他们送到了国境线边,才依依不舍地挥手告别。

此后几天,一直心神不定的阿文天天朌着赶街天的到来,他的心里已默默地喜欢上了阿莲,在他自己的心里,一直没有把她当成是一个外国女孩,因为他们从小就经常在一起放牛割草,砍柴找猪食,一起玩游戏做家家,可以说是青梅竹马。

“要不是两国之间那场边境冲突,也许我们早就是夫妻了!”阿文常常这样安慰自己。

且说这时的阿文已是快30岁的人,在此之前,他曾经有过一段婚姻,但她的妻子经不住外面金钱世界的诱惑,在与阿文在广东打工时,跟着一个小包工头跑了。此后,他一直单身一人生活。

这年春节前的最后一个赶街天终于在阿文的企盼中到来了。“她一定会来的!”阿文自信地对自己说。

阿莲如果来赶街,必须要走路到阿文家附近的公路上才坐得上车。这天一大清早,阿文就来到公路边等候了。

阿莲果然来了。这天,阿莲没有任何要买的东西。她悄悄告诉阿文,她只是想来再见到他。

他们没有在街上闲逛溜达,坐在街旁小河边被霜冻得金黄的的草地上,阿文与阿莲晒着冬天的暧阳,边嗑瓜子边诉说着这些年来的生活。说着说着,阿莲的泪水忍不住涌出了眼眶。

原来这么多年来,阿莲也是一路过着心酸日子走过来的。就在中越关系正常化后,她的家人就从内陆搬回了原来的村子居住,但此时她已嫁给了内陆的一个男人为妻,但这个男人平时什么活计不做还不说,平时还游手好闲的,一天到处吃喝嫖赌,对阿莲也是不打即骂。她不得不悄悄跑回了国境线边的娘家……

听着听着,本来性格十分刚强的阿文也跟着阿莲掉泪了。

“你嫁给我吧!今后来我们一起生活……”阿文拉过阿莲的手说。

“你会要我吗?”阿莲半信半疑地问阿文。见阿文十分自信地点了点头,并发誓永远不会抛弃她时。阿莲斜靠在阿文的怀里失声痛哭起来。

这个春节,阿莲没有回国。

跨越国境的“两栖夫妻”

一个充满幸福和快乐的春节转眼间就过去了,与阿文一道在广东打工的同伴纷纷结伴南下。而阿文再也没有回去他原来打工的工厂,他决定留在家里,与阿莲一道做点小边贸生意过日子。

在阿文家住了几天时间,阿莲思念自己年老体弱的父母心切,决定要回家去一趟,阿文也决定一同前往。

阿文给“岳父岳母”准备了丰盛的礼物,并决定在大年初四这天与阿莲一同到阿莲家,因为这天是当地新婚夫妇回娘家拜年的吉祥日子。虽然没有举行婚礼,更没有合法的结婚手续,但阿文已经把阿莲当成了自己的新婚妻子了。

中国“女婿”的到来,受到了阿莲父母的欢迎。因为他们知道,中国的生活条件要比越南好得多,此前他们家就有亲戚“嫁”到中国,加之平时到中国赶街购物时也有耳濡目染。对于阿莲与阿文的决定,家里人没有一个反对。

此后,阿文和阿莲开始过上了“两栖夫妻”的跨国生活,他们以做边贸生意为生。住在越南时,他们一起收购中药材或一些越南的土特产贩到中国;住在中国时,他们又四处联系价廉物美的日用品或农资产品等倒到越南;从中赚取的利润十分可观,使身处不同国度的两家人日子都过得有滋有味。特别是阿莲家,本来一贫困如洗,但自从阿文到来后,就结束了之前缺穿少吃的日子。

阿文从小就生长在农村,能吃苦耐劳本来就是他最大的特点,加之他此前在中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打过工,使他聪明的脑袋瓜也变得越来越有经济头脑;越南的小镇上转一圈,他马上就知道该从中国弄什么货到越南能赚钱;而刚收来的药材一转手就可赚上一笔,但他几个电话往中国一打,马上就能赚到手的钱他不赚了,因为朋友马上会告诉他他收购的药材在中国各地市场上的价格和发展趋势,结果不到几天,价格果然涨了。而阿莲呢,温柔贤惠,把家里打理井井有条,且她之前与越南丈夫生活过够了苦日子,遇到重活累活就是阿文想拦都拦不住,因为她心疼这个做什么事都照顾着她的“丈夫”。

恩爱结晶生下灾难到来

阿文与阿莲恩恩爱爱地生活了不到一年时间,他们爱的结晶就在越南降临人世了,虽然越南当地重男轻女思想严重,但女儿的出生,却给他们及家人都带来了无限的欣喜。

看着眼前活泼可爱的女儿,阿文和阿莲商量决定,给女儿取名叫婷婷,希望今后她长得亭亭玉立。他们发誓,无论如何也要把女儿抚养成人。阿莲还说,虽然女儿在中国落不了户口,但今后至少也要送她到中国留学,将来也要嫁个好的中国男人。

逗人喜爱的婷婷出生没几天,她的爷爷奶奶接到喜报,马上就提着自家养的老母鸡,背着鸡蛋迫不及待地赶来看孙女了。在阿文和阿莲为女儿办满月酒宴那天,来自两个国家的亲戚更是将他们本来不大的家挤得门庭若市。

然而,就在喜庆的气氛还没有完全散去时,导致一家人生离死别的灾难就从天而降了。

阿莲原来的丈夫闻讯带着一帮人找上了门来,他们向阿文开出了一个天文般的赔偿数字后,就甩下几句威胁的话就走了。

第二天,这帮人没有拿到巨额的赔偿又来了,不过这次同时来的,还有越南的警察,阿文远远看到有警察一起朝阿莲家走来,马上明白了自己是非法入境,将会受到越南法律的惩罚,阿文飞快地将近一年来做生意赚到的钱塞在女儿的被褥里,在阿莲的哭喊声中,逃进了房后的深山密林里……

阿文躲藏在密林里观察着,眼睁睁地看着阿莲抱着刚满月的女儿凄惨地哭喊着,被警察推拉着走出了村口,听着阿莲和女儿那凄惨的哭喊声,阿文的心如刀绞般的疼痛。然而此时,他如泉涌般的泪水和在空旷山野间久久回荡的呼喊声,竟然使苍天已无能为力……

                                                     后  记

阿文逃回家后,得知阿莲被带到警局后交了一笔罚款,被她的越南丈夫强制带回了内陆,此后几年时间一直被丈夫软禁着。而阿文随后又与一位中国姑娘结了婚,并生下了一儿一女,靠发展种养殖业过着富足的生活。越南女儿婷婷在她10岁那年,在当年母亲的伙伴的带领下,前来中国找到了阿文,父女俩得以相见相认,阿文的妻子则深深被丈夫的这段经历所感动,对丈夫的越南女儿关爱有加,并支持阿文定期支付给女儿婷婷他应该承担的学费生活费等。阿莲摆脱丈夫的禁锢后,在越南的一个小镇上开商店做生意,重新组建的家庭生活和睦美满。(文中人名为化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