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半年“涨价”100倍,“相互宝”背后究竟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T博士教买保险 2020-12-29

T博士团队 | 清欢

几天前收到支付宝的扣款通知,扣款3.01元。
 
瞟了眼手机锁屏界面的日期,10月14日,我知道了,这是来自相互宝的扣款。
 
三块一毛,说多不多,刚好够买一瓶可口可乐。
 
说少却也不少,1月份时,这个数字是三分钱。
 
也就是说,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相互宝的扣款增长了100倍。
 
扣款的暴涨引发了许多争议。

关于扣款增长这个问题,我在7月份的文章详细讨论过,有兴趣可以查看(链接:扣款暴涨50倍!相互宝还值得加入吗?
 
通俗解释就是,相互宝的收费模式是,加入时不交钱,有人出事了(患重疾),大家才一起摊钱。
 
比如,假设总共有1000个成员,这一年有2个人患重疾,重疾赔30万,那每个人这一年就要分摊(2*30万)/1000=600块。如果只有一个患重疾,那就是分摊300块。如果没有人患重疾,自然就不要出钱。
 
另外,相互宝团队还会按总分摊额的8%收取管理费,这也是要所有成员共摊的。由此可见,显然,相互宝的扣款是与患重疾人数,准确的说是和相互宝用户的“整体发病率”成正比的

在前期,由于等待期的存在,有些人虽然患上了重疾,但是等待期内是不赔的,所以造成了发病人数少赔付率低的假象。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度过等待期,实际赔付率趋于正常,扣款变高是自然而然的事。
 
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一期的统计数据,2015年,我国新发癌症392.9万人,也就是说每一万个人中,每年有28个人患上癌症。
 
而相互宝9000万的成员,一个月只有几个人患病,这可能吗?
 
骗赔款的人有没有?可能有漏网之鱼,但不会是主流。
 
说穿了,这其实就是相互宝扣款趋于正常化的一个过程。
 
但我觉得相互宝团队做的不太好的一个地方在于。他们明明知道扣款未来还会增长,却不对用户加以引导。
 
加入时的心理预期与现在的实际情况不一致,用户会觉得不舒服也是在情理之中。
 
这个问题其实在许多保险业务员的展业过程中也存在,为了获客,片面甚至夸大宣传的情况屡见不鲜。
 
扯了这么多有的没的,还是为了劝大家理性看待相互宝。
 
之前的文章里,我就阐明了我对相互宝的态度:
 
相互宝是对商业重疾险的有益补充,但是由于运营持续性存疑,我们的重疾保障不应全部押宝于相互宝。
 
再谈相互宝,今天我决定讲讲相互宝的前世今生,从而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互宝。

 01
前世

实际上,现在的相互宝是一款网络互助计划:

关于网络互助与保险的区别, 说的简单点:
 
互助的侧重点是大家一起分摊风险就是一群人聚集在一起,一旦某人出事,大家一起给予帮助,互助平台只是负责整个互助机制的运行,不兜底,同时也不能动用大家的分摊金。
 
而保险的侧重点是保险公司主动聚集风险我们交钱给保险公司,同时也把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一旦出事,保险公司负责赔付。保险公司有权用我们交的保费去投资,但同时也要对赔付兜底。
 
互助不是个新鲜事,最早的互助组织可以追溯到距今2000余年前古罗马士兵成立的“丧葬互助会”,用以支付士兵征战死后的丧葬费和家属救助金。
 
现代互助的雏形则是起源自英国。1666年,一场大火烧毁了大半个伦敦,14000座建筑被焚毁,20万人无家可归这场灾难促使了英国人风险意识的觉醒,互助社应运而生。
 
之后,互助组织又发展成相互制保险,相互制保险发展了几个世纪。到今天,仍然是全世界非常重要的一种保险形式,占全球保险总市场的1/3。
 
相互制保险公司是区别于股份制保险公司而言的。最大的区别是,相互制保险公司没有股东,或者说每个投保人都是公司的股东,享有公司盈余分配的权利。你可以这么理解,每一款相互制保险公司的保险都是带分红的保险。
 
我国相互制保险发展的比较慢,除了2005年成立的黑龙江阳光农业相互保险。直到2017年,我国才新有三家相互制保险公司成立,汇友建工、众惠财产与信美相互。
 
信美相互是我国首家,也是唯一一家经营人寿保险的相互制保险公司。而它,与我们的主角相互宝的诞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实,在信美相互成立之前,巨大的市场需求,早就在这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催生了一批具备相互保险雏形的组织。
 
这便是网络互助。
 
2011年,张马丁以qq群、微信为基础创办了互保公社,拉开了中国网络互助的序幕,这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康爱公社的前身。
 
很多人想不到的是,2014年10月,拥有中国知名保险经纪公司的泛华集团也成立了一个网络互助平台,e互助。
 
同年,夸克联盟从“扶奶奶爱心互助计划”中脱胎。
 
2015年三月,立志于保险创新的李海博成立了壁虎互助,走的是网络互助+社群电商的路子。
 
再后来,美团外卖创始成员沈鹏创立了水滴互助,原平安保险高管乔克成立了“众托帮”,原IDG资本的杨胤加入轻松筹后做了轻松互助,360,滴滴,苏宁,京东等互联网公司也纷纷加入网络互助的厮杀中。
 
巅峰时甚至有一百多家网络互助同时存在,不亚于当年的团购大战,无数创业者都想成为风口上的那只猪。
 
大量的网络互助良莠不齐,导致了乱象丛生。这些创业者,大资本入局网络互助,显然不全是为了什么互帮互助。以网络互助之名,行获客继而转化之实,才是目的。
 
不择手段的获客,甚至以保险的名义虚假宣传,保监会就坐不住了。
 
监管层对网络互助的态度急转直下,于2016年发布了《互联网保险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目的就是为了整治网络互助乱象。
 
                            
这也为后来相互保被监管叫停埋下了种子。
 
强监管之后,到今天,只剩下了14家网络互助平台仍在实际运行。
 
如果说,网络互助是互助保险形式的野蛮人,那相互制保险公司显然是正规军。
 
不知道有意还是无意,在此轮整治之后,2017年,三家相互制保险公司成立。
 
这也是中国的互助组织由野蛮人走向正规军的转折点。
 
02
相互宝的诞生
 
相互宝的前身叫相互保,相信大家都有听说。
 
相互宝的故事也要从相互保说起。
 
2015年下半年,时任人寿财险副总裁的尹铭被蚂蚁金服挖角, 这显然是支付宝准备补上自己互联网金融体系内的最后一块拼图。
 
有着余额宝、芝麻信用成功的经验,阿里不愿意只是再做一家在互联网上展业的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不改变,我们就改变保险公司”,我想这就是阿里保险事业群当时的内心写照吧。
 
这大概也是当时,阿里为什么放着股份制保险牌照不要,偏偏要弄一个没有“钱”途的相互制保险牌照。这张牌照是谁,相信大家已经猜到了,就是信美相互。
 
相互保并不是支付宝一时兴起推出的,从开始筹备到最终上线,用了三年。甚至从某种角度上说,信美相互这块牌照就是为相互保而拿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前面我们提到了,互助在保险历史上其实就是相互制保险的前身。有相互保险牌照,你才能是保险,没有,你就是互助。阿里拿下相互制保险牌照,目的就是为了让后来的相互保有保险之名。
 
否则,你连保险都不是,凭什么说改变保险?我们看当年相互保的条款也能明白,相互保当时就是作为一款保险出生的。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一下原来信美相互保的保险条款,基本和寻常的一年期团体重疾险没什么区别。
 
但是,相互保的步子迈得太大了。
 
实际当时相互保的模式是,通过支付宝平台,用网络互助的形式获客形成一个团体,继而投保信美相互的这款一年期团体重疾险。
 
在保费缴纳上,相互保实行的是后付费模式。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是有人出险后,我再交保费文章开头我也说过:
 
 
这问题就来了,第一,相互保的条款是一款团体重疾险。团体保险的特定团体是指法人、非法人组织以及其他不以购买保险为目的而组成的团体。很明显,相互保的用户团体不符合这一特征。
 
第二,相互保报备的是预付费模式(即寻常的先交保费,再保障),甚至还有费率表:


可在实际运行中,原相互保是怎么做的呢?首先,收费用的是后付费模式。另外,费率表中明明是不同年龄收费不同,实际上却是所有人收费都一样。
 
这么明显的违规行为,是当监管机构瞎吗?
 
后来的事你们也知道了,信美相互和相互保被保监约谈,监管层用“报行不一”,“虚假宣传”等理由将相互保踢出保险序列,并处信美相互百万罚款。
 
实事求是的说,监管层一刀切更多还是出于安全的考虑,至于动奶酪的说法,我不作评价,仁者见仁。
 
相互保的草草收场,明升暗降的相互宝推出,9天获客1000万的相互保最终变为了相互宝。实际上,就是从相互保险降级为网络互助。

03
今生
 
从相互保降级为相互宝之后,主要有这两点影响。
 
第一,不再是保险,没有保险公司兜底,而后付费模式违约风险很大(国外这种模式已经越做越少了)。
 
第二,不受银保监会监管,不是保险,自然不纳入保险监管体系。事实上,我国就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监管网络互助,支付宝拥有最终决定权。说不好听点,就是支付宝想怎样就怎么样,想停就停。你看,相互宝的条款都已经修改了好几次了。
 
但是,这些潜在风险,一般人是很难理解的。所以相互宝的用户规模不减反增,但是期间的风波与争议也不时显现。
 
争议主要聚焦在赔或者不赔(准确的说,不能称赔付,而是应该称为互助或帮助,为了方便大家理解,还是用赔付一词吧),以及扣费变高这两件事情上。
 
第一次赔付争议发生在今年的3月:
不符合加入条件,如果放在保险中,相当于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说严重点,就是带病投保。
 
按规定,这个拒赔没有毛病。
 
很多人认为“于理”不赔,“于情”应该赔付。
 
这是不对的,如果这么大的互助计划不按规则运行,赔付不严格审核。那直接的后果就是逆选择严重(带病加入),这种情况越多,相互宝崩盘就会越快。
 
关于对甲状腺癌赔付的争议,便体现了人们对逆选择问题的担忧,以至于植入甲状腺癌细胞骗赔付金,这种纯瞎扯的谣言都出来了。
 
5月1日,相互宝官方修改了规则,特定类型的甲状腺癌只赔付5万。
 
再到7月份,相互宝的扣款额一路上涨,7月份时相当于年初,上涨了50倍。而到今天,已经上涨了100倍。原因我前面说过,只是扣款正常化,一定还会上涨。
 
但是,绝大部分人是难以自行理解上涨原因的,官方也不在产品界面加以引导:
 

我总觉得,这会是相互宝的隐患。用户因为信任而加入相互宝,如果有一天我们失去对相互宝的信任,那它就很难再存在下去了。
 
04
结语
 
时至今日,相互宝已经超越腾讯系的水滴互助与轻松互助,总客户9300万,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互助群体。
 
相互宝好还是不好呢?
 
我认为这个制度还是很好的,一方面让经济实在紧张,买不起重疾险的人有个保底保障。
 
另一方面又让非常多的人有了风险保障的意识。
 
但是呢,互助也不是个新鲜事,2000年前就存在了。
 
它更像是一个乌托邦,愿景很好,但实际运营过程却有不可消除的缺陷。
 
不然,互助组织后来也不会向股份制保险公司或者相互制保险公司发展了。
 
阿里巴巴也不必花这么大的成本开家相互制保险公司了。
 
利益不一致性问题,管理成本,逆选择,无法增资,运营稳定性,都是横亘在相互宝面前的难题。
 
不过,这些问题过去不能解决。在区块链,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成熟的未来,更低的管理成本,更准确的准入准出审核,更高的用户素质。或许真的有可能让它走得很远,我希望看到这一天。
 
当然,前提是阿里不要在用户转化完成后,就过河拆桥。

最后还是那句话,相互宝很好,我全家人能加入的,我都给加入了。与此同时,我也清楚的知道,相互宝作为网络互助,本身有难以回避的缺陷。相互宝可以锦上添花,但把重疾保障全押宝于它,是不可取也不明智的。

 

T博士:中山大学博士,连续多年达成全球寿险行业顶尖荣誉MDRT、COT标准,专注于为新中产之家量身定制保障方案。团队秉持中立、客观、诚信,追求专业精进。我们不代表任何一家保险公司,我们只忠诚于客户利益和职业操守。

 

相关阅读(可滑动查看):

重疾险

◆买啥重疾险啊?只要做到这两点,就可以每年节省大笔保费

◆王炸重疾险,多次赔付不分组,前10年得重疾多赔50%!

◆重疾险又一重大变化,致死率最高的疾病被重点照顾

◆今年最火的重疾险明天后涨价,身故责任还能要吗?

◆有了300元保300万的医疗险,还需要重疾险吗?

◆万一罹患重疾,多少费用会让你放弃治疗?

◆ping安大福星上市,是产品好,还是割韭菜?

要不要选择多次赔付的重疾险?咋挑?

养老

◆连续60年每年单利15.2%的投资机会,稍纵即逝:官方价值1200亿的文件解读

◆年收益率达到巴菲特一半!如何守卫人生中绝不容闪失的保命钱

◆支付宝养老年金,一款名过其实的产品。

◆年金险虽好,挑得不好,收益还不如余额宝

◆80后们,再不准备养老就晚了

◆4.025%预定利率的产品,为何可能是薅保险公司羊毛?

◆男人自信“胜者为王”,女人看中“剩”者为王

◆从“政府来养老”到“推给政府很可耻 ”,你的养老只能靠自己

◆4万*10年交之后,为何我要再买10万*10年交的年金

◆我拿100万,预定了妈妈的“晚美”人生

医疗险

◆别傻了,你的百万医疗险并不能“保证续保”

◆同一家保险公司的百万医疗险,知道内幕后,我为何选贵的?

◆高端医疗险,买内陆还是香港?

规划和理念:

◆看了N套方案、掉了无数个坑后,我这样为父母买保险

◆一家三口买保险,究竟要怎么选才能安心?

◆选择保险时,比性价比更重要的是这点!

◆买保险的几种渠道中,哪种对您最有利?

◆做不到这两点,你年交10万保费,还是会拒赔!

◆当你挑保险时,你应该挑什么?

◆直截了当点,哪款保险产品性价比最高?

保险公司

客户怎么选保险公司:你眼中的草,是我心头的宝

◆保险公司亏损,他家的保险还能买吗?

◆保险公司没了,我的保单受影响吗——从“安邦”变身“大家”说起

◆那些我没听说过的保险公司,靠谱吗?

◆大家眼中的小保险公司,其实牛到让人亮瞎眼!

寿险

◆拿什么来守护你,我的房子?

新上市的4款寿险,刷新地板价!

◆如何用73万总保费,换取1000万身价?

◆买保险时,这个最严重的风险大部分人都忽视了!

意外险

国庆出游,没有旅游险等于“裸游”

◆家人意外险,看这一篇就够了(含产品推荐)

◆境外旅游险,到底有啥用?应该怎么选?

◆有车族,你的意外险会让你大呼“意外”,你造吗?

暑假出游,请一定收下这份“旅游险攻略”

资产保全

◆37岁,银行净存款1500万,到了2019年,他的烦恼却接踵而至

◆年入50万,为何还是被同龄人抛弃?守住财富靠这3招!

◆数千万资产化为乌有,只因给儿女的婚嫁金给错了!

◆保险到底能否欠债不还、诉讼不给?

健康告知

保险公司怎么调查我们的病史?

这也不赔,那也不赔,保险是不是都是骗人的?

◆买保险时怎样健康告知,才最有利?

◆带病投保,熬过两年,保险公司就得赔?

◆我把医保卡借父母用,凭啥就不能买保险了?

◆香港某保险公司欺骗大陆人?——这事儿和你有啥关系

投保后,想起没如实告知的身体状况,要补充告知吗?

理赔

这也不赔,那也不赔,保险是不是都是骗人的?

◆从拒赔到全额赔付的翻案之路

◆保险公司明明可以拒赔,怎么帮客户顺利理赔?(两个真实案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