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女人老早侪会结绒线

 渺渺m69vnzsah9 2020-12-29

沪语朗读:丁薇

朗读者

上海女人老早侪会结绒线

来源:看懂上海

沪语改写:郭莉

朗读:丁薇

推荐:丁迪蒙

上海人老底子冬天侪搿能着衣裳:棉毛衫,假领头,绒线衫。绒线衫还有粗细之分,细绒线衫穿勒里向,粗绒线衫着勒外头。着好绒线衫,下头还有绒线裤,外头还有绒线手套绒线帽。迭眼绒线生活侪是家庭主妇一针一棒结出来个。

绒线传进中国,大概是清朝光绪二十年,1894年。当初只用来扎头发,所以又叫毛头绳。后来为了推销绒线,西方人开始传授简单个编结技术,无所谓花式花样,用绒线编结个只有帽子、手套、围巾咾啥,绒线马甲编结也是后首来再有个,大家觉着绒线马甲又轻又软又好看,一记头流行出来了。绒线传到上海,上海人叫伊“洋线”,又因为伊有毛,还可以御寒,所以也叫伊“冷毛”。当年八仙桥一带有一条兴圣街,街浪就开了交关“冷毛店”。

有一个江苏吴县人叫沈莱舟,是上海一家洋行个跑街,伊看见“冷毛”有销路,就想办法开了“恒源祥绒线号”,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齐”,保证质量,还举办时装展销,推广绒线编结,买一磅绒线侪赠送一本绒线编结书。乃末买绒线一定要到“恒源祥”,成了当时个流行。程乃珊就勒勒文章里迭能写:“要讲啥个是最具海派特性个上海女人形象,我想,是结绒线。”

从前,评论一个上海女人是勿是能干,总有一句“一手绒线生活漂亮得勿得了”。弄堂里王家姆妈张家阿姨,对女小囡个评价,就是看伊“阿有心相结绒线”。“连绒线也勿会结”是一句邪气重个贬义词,意思是迭个女小囡实在笨到家了,要拨人家看勿起:“我看伊勿是笨,是懒!连结件绒线衫、绒线马甲也勿会……”

除了实用,结绒线还具备了社交、休闲个功能。女人做家务之余,每人拿一只绒线生活,勒弄堂里向互相学习、互相评比,邻里感情也加深了。绒线生活有伊个可塑性搭仔再生性:小囡长大了、花色过时了、袖口磨坏了,侪好拆脱重新开始,邪气符合上海女人个时髦实惠过日脚个心向。就是勒勒“36块万岁”辰光,女朋友也要结件绒线衫作为定情之物送拨男方。成家个男人,勿关经济条件,着得有头有脸,侪靠屋里女人个“绒线生活”。

结绒线个洋工艺变成了上海女人针线生活,专家也就应运而生。当时,冯秋萍、黄培英、鲍国芳并称绒线编结设计三大家。

冯秋萍出生于1911年,毕业于上海求德女中。伊积极倡导符合时代潮流个新女红(红gong),1948年专为上海时髦小姐、少奶奶设计绒线编结旗袍。三十年代,冯秋萍拨人家邀请到绒线行或者广播电台讲解、传播绒线编织技术。1936年,伊出版了《秋萍毛织刺绣编织法》,1948年又出版了《秋萍绒线编结法》,当年从花园洋房太太到弄堂口烟纸店小姑娘,几乎人手一册。

黄培英出生于1913年,毕业于民立女中。又东渡日本拜师,专攻绒线编结技艺。1928年回国发明台针机,创办培英编结传习所,还参加上海市工商部举办的中华国货展览,展品获得大奖,得到金、银质奖章。1933年,伊编写《培英丝毛线编结法》一书,发行量高达三十万册,打破当时出版记录。不过,伊虽然是编结专家,自己身上却呒没半根绒线,伊对朋友讲:“我懒得要死,别人要我结一件还可以,自家就算了吧。”

上世纪二十年代月份牌有一张是迭能个:女人剀勒沙发浪结绒线,沙发边一只落地“飞歌”无线电,白白胖胖儿子勒边头白相,一派天上人间祥和安乐个样子。

结绒线是手工定做个单件生产,有老大个自主性,所以勒勒毫无时尚可言个辰光,伊是有举足轻重作用个。聪明个上海女人看一张西哈努克夫人出访个照片,看一场阿尔巴尼亚电影,不出一个礼拜,淮海路上就会出现西哈努克夫人个毛领头,或者是欧洲风个黑白粗花呢大衣——搿眼侪是用绒线结出来个。

上海女人对“绒线生活”情有独钟,无论走到啥地方,两根针一团绒线,用一块男式大绢头一包就可以随身带,见缝插针结绒线。所以当时辰光,公交车浪板有一块“乘车勿准结绒线”个安全告知牌呢。

哪能?侬,会得结绒线伐?

往期回顾:

一程山水一程梦,一岁年龄一岁人

花好稻好

侬,化作了春雨

名堂经

牵头皮

起蓬头

图片来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