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水间——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多功能体育馆设计

 半生飘泊半生愁 2020-12-30

一 项目概况

      为完善滁州城市职业学院配套服务设施和提升师生学习生活品质,根据学院用地规划,在学院室外田径场南侧,食堂东侧建设多功能体育馆。本项目用地面积约9469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学院北侧为著名的琅琊山风景区,场地周围校园道路环绕,交通良好。

 二、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多功能体育馆设计特点

2.1、文脉的传承——与环境和文化的呼应

2.1.1、与整个校园环境的融合

      作为校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体育馆应该以尊重既有环境的姿态出现在校园中,基地周边规划的校园环境以大片绿地及景观水面为主。体育馆以景观带为轴线,以一个灵动的体量出现在这条轴线上,主入口灰空间正对景观轴线,使视野融合于校园的景观中。校园整体建筑色彩为黑白灰,体育馆从校园整体风格出发,在建筑立面和屋顶的使用色彩上充分融入校园环境中,并在建筑入口处和其他地方通过疏密有度的木色线条来调节整个体育馆的外部色调。这几种色调的混搭将建筑建造所需要的金属颜色藏匿于深处,而凸显出来的是一种色彩的纯净。

2.1.2、师法自然

      建筑取之于自然,应回归到自然去,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坐落于美丽的琅琊山麓,倚靠着连绵的山脉,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应以自然为师,取之于自然之形用于建筑之身,使建筑融于自然,并以自然为背景构成一幅栩栩如生的风景画。体育馆将山脉连绵起伏的形式赋予建筑的屋顶形式中,并以一种优雅的建筑形式呈现出来,连绵的曲线坡屋顶构成了建筑起伏的关系,与它背后的山脉起伏互叠,形成一种近景与远景的呼应关系,也是对自然的一种尊重。

2.1.3、文化的延续

      醉翁亭,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滁州城市职业学院与千年名亭醉翁亭隔山相望,我们在设计之初是慎重的,文化的延续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所以我们对这座千年古亭形式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并希望通过汲取它身上的元素然后在我们的体育馆的形式上呈现出来。醉翁亭便是使用的这种如鸟翼伸展的檐角造型,使整个醉翁亭给人以轻巧欲飞之感。这种美在本质上是时间进程的流动美,在个体建筑物上表现出来,显出线的艺术特征,形成微翘的飞檐。这种飞檐使本应沉重向下压的房顶,反而随着线的曲折,显出向上挺举的飞动轻快。“轻快、流动、屋顶的延续”这些词萦绕在我们的脑海之中,促使着我们希望通过屋顶形式的变化来响应这些词,我们试着将建筑的屋顶延续下来,模糊屋顶和立面的界线,让屋顶一直延续到地面,这是个大胆的想法,但是所呈现出来的效果也是值得肯定,屋顶的延续下来使平时看起来比较厚重的屋顶顿时变得轻快起来,仿佛只需要几根格栅就能撑起来的那种感觉。屋顶流动的线条,轻快的身躯,是我们对醉翁亭的感悟,也是对文化的一种尊重。

2.2、空间的可变性和灵活性

      设计过程中,我们意识到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多功能体育馆应该建设成为一个社区型校园体育馆,其使用频率会比因赛事而兴建的大型体育馆高,且使用人群以师生为主,因而应更注重日常使用和人性化的需求,而不应只关注体育工艺方面的技术需求。弱化其专业性的表达而转向关注体育馆在校园中所承担的文体活动组织功能,是我们在这个设计中所遵循的一个主要方向。

      我们在对内部空间设计的时候考虑最多的是它的可变性和灵活性,要尽可能的想到更多的功能所需要的空间形式。在设计策略上,我们尽可能的将一层的功能做的很少,除了少量辅助空间和交通空间,剩下的作为一种大空间的处理,使整个大空间有无限的可能性。在设计时,有意将这种空间考虑到三种状态。首先是平时状态,空间可以作为一些球类的训练场地,或者学生球类运动上课的地方。而在比赛状态的时候,空间又可以根据功能的需要调整成另一种状态(如增加看台功能和临时舞台等)。而到了开学季或者有校区大型文艺活动时,整个大空间瞬间分成临时舞台和观众区,整个体育馆就转换成为综合的表演馆,并且能容纳很多的师生。这种一馆多用,功能需要的无限转换正是我们对空间塑造的定义。单一功能的体育馆变为更具活力的学生活动中心,是体育建筑如何更好融入校园社区中的一次尝试。

2.3 材料——给予建筑轻巧性

      前面也已经提到,作为一种体育类的建筑,为了符合运动这种活泼有力的特点,在设计之初,我们考虑到的是建筑应该摆脱那种用混凝土堆积出来的厚重感,用一种的轻盈的姿态来回馈这种建筑本身所具有的特质。所以除了在建筑形式上我们试着用一种漂浮的状态来做回应之外,我们在建筑的材料选择上也是着重考虑的。

      在整个建筑的材料选择上,我们需要通过不同的金属形式来使建筑变得“轻”,所以整体建筑的结构形式采用的是钢结构。像密斯的作品一样,在做“轻”的前提是我们在形式上把它做得很透,大面积的玻璃也是我们结合形式和材料后的结果,除了一些承重的需要,其他地方我们尽量做到大虚小实,一方面是大空间的采光要求,一方面的是我们在努力的削弱建筑本身的重量。不仅如此,在建筑的任何区域我们都在努力着,雨棚采用的是玻璃的,格栅也是铝合金所做,特别是屋面,使用的也是金属屋面,大跨度的金属屋面本身也解决了大空间中的承重问题。所以从整体来看,整个建筑就像由金属搭构的一座艺术品,轻巧的仿佛可以跳动,或者可以飞翔的那种。作为一座体育馆,建筑所表现出来的形式是符合它本身所具有的功能的。形式追求功能,是我在这所建筑中所表达出来的。而我借助了材料这一介质,给予建筑轻巧性。


三、结语  

      高校体育馆是体育教育的重要物质载体之一,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投入的增加,体育设施必将呈现广阔的发展前景。高校体育馆具有独特的内在功能结构,尤其是其集多功能为一体的需求特点,需要设计者建立科学的系统观,并以此为依据寻求合理的设计对策。希望我们的建筑能够为该学院注入新的活力,这个集竞赛、训练、教学为一体的文体训练中心。也希望我们的建筑与连绵起伏的琅琊山融为一体,融于山水间。

项目名称: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多功能体育馆项目

项目面积:4000㎡

项目单位:安徽地平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指导:凤元利、江海东

方案主创:张永林

设计团队:赵升、荣士升、杨位晏、朱小文、左帆、单超、张进、袁亚萍、邱祎、李伟、张苗苗

END

50万建筑师在关注

资讯|专访|游学|招聘|论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