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田小陵村寻觅大清格格芳踪

 昵称32901809 2020-12-31

在玉田县境内的北部山区,有一个小山村,村名叫小陵,村民皆为满族,是玉田县的满族自治村。这个村为什么叫小陵?为什么在汉族聚居的地方出现了一个满族自治村呢?只因为这里有一座特殊的陵墓,墓里埋葬着大清朝的一位小格格。

说起清代的皇家陵墓,许多人耳熟能详:在辽宁新宾县有埋葬清朝远祖的永陵,在沈阳有埋葬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北陵,在遵化有埋葬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的东陵,在易县有埋葬雍正、嘉庆、道光、光绪的西陵。与这些帝王相关的后、妃、子、女及王爷等则分别埋葬在这些墓群里。那为什么一位小格格单单埋在了玉田县,独立建造了一座小陵墓呢?

格格陵的墓主人到底是谁

关于墓主人,小陵村的老人们有几种说法,有人说是乾隆之女,也有人说是咸丰之女,还有人说是一位王爷之女,格格死时年龄的说法也不同。但格格怎么死的,又为何埋在了玉田县,大家说法比较一致。说是皇帝带家眷、臣僚去关外祭祖拜陵,回来路上一位小格格被风寒所侵,死在玉田城西一个叫彩亭桥的地方,家人就地选址埋葬,并且从京城派了满人来守陵。

那么这位小格格到底是谁呢?从有关史料中得知,咸丰只有一个皇女,叫荣安固伦公主,活了20岁。而“文革”中小陵村见过墓中尸骨的人说,埋在格格陵里的确为几岁的小孩儿,由此可以断定,墓主人不是咸丰之女。会不会是乾隆的女儿呢?乾隆皇帝前后四次去东北谒陵,而据记载,他的10个皇女的死亡时间均与他去东北谒陵的时间对不上。由此可以基本认定,埋在玉田县小陵村的大清格格不是乾陵皇帝的女儿。现在看来,墓主人应是一位王爷的女儿,年龄在七八岁左右。

我们可以根据民间传说还原一下历史镜头:在北京通往热河的御道上,乾隆皇帝和王爷、大臣们骑着高头大马,在銮仪队、侍卫队的簇拥下,缓慢地行进着。紧随其后的是坐着花轱辘轿车的太后、皇后、妃子及王爷的眷属们。他们要经承德,过科尔沁草原,到达辽宁,目的是谒陵拜祖。随行的小格格到了乾隆出行后期也就是祭祖完毕,经不住东北的风寒,加之水土不服,还是病倒了。皇上得知侄女的病情,感到十分着急,当即指令太医全力救治,并决定经山海关抄近路返京。谁知到了玉田县境内的彩亭桥镇,格格病情突然恶化,离开人世。格格的死,不仅让王爷一家大哭不止,乾隆皇帝也是无限伤感。待定下神来之后,他问王爷:“这孩子准备葬在哪儿?”王爷说:“玉田距北京不过二百余里,顶多四天就可以到家了,这丫头却狠心走了,说明父女缘分未到,那就就地选一个地方儿,在这里安葬吧。”皇上准奏,亲派三个皇家侍卫和一个懂得风水的僧人堪选陵地,并决定派一满族王姓臣吏举家前来守陵。

小陵村真是一块风水宝地

选陵人经过几天奔波,在玉田彩亭桥镇以北十多里的群山里头,找到了一块风水宝地,就是现小陵村所在的位置。

从地理位置看,这里与清东陵处在同一中轴线上,距东陵只有40华里。从自然环境看,墓地三面环山,背后的山略高,两侧的山略低,状如一把太师椅。当时山上有三处泉眼,一年四季流水潺潺,山上植被茂密,古木参天,山下小平原上还有一条玉带状的河流,这一山水布局正应了风水先生们关于选宝地要前有照(水)、后有靠(山)一说。

陵墓斜上方有一块相对平缓的山地,那里有一块圆形扁平状巨石,类似鼓面,用拳击之,可闻沉闷鼓声。相传当年唐太宗率军东征,在此遭敌偷袭,太宗急了,一拳砸在石鼓上,没想到石鼓竟发出震天般巨响,吓得敌人魂飞魄散,仓惶而逃。事后李世民未忘此山神奇,着人在此修建了一座寺庙,名曰石鼓寺。据说当年香火很旺,朝拜者络绎不绝。时至今天,石鼓寺已不复存在,但庙宇基石依稀可见,石鼓上留下的一个拳头印似可验证人们的传说并非完全虚构。

从小陵村下山后,跨越一块小平原,又是一片群山,人们叫它东山。东山上有一处奇观,玉田县志上称它为“燕山叠翠”,是玉田八景之一。在这里,高达几十米的山崖呈阶梯状,每一级山崖都如刀削一般齐整,下一级山崖与上一级山崖的结合部均是野树丛生,枝叶繁茂,多种野鸟栖息其中。从山下仰头往上看,绿色植被层层叠叠,美不胜收。

格格陵屡遭劫难荡然无存

当初的格格墓是怎么一种建筑布局呢?

整个陵地占地五亩,沿着中轴线,分别建有大门、神道、殿堂(也叫享堂)、宝顶。大门前是一块用于停车马的平地,地面用三合土夯实。大门由三间房组成,中间是一个供人们进出的大门洞,两边是耳房。神道由青砖铺就,大约有十米长、两米宽。殿堂建在一个高台上,人们出入殿堂,要从前边的台阶上,从后面的台阶下。殿堂里摆放着供桌,左右两面墙上是以山水花鸟为主要内容的壁画。殿堂后面就是宝顶,宝顶下边是地宫,地宫的底部和四面墙壁,全是结实的三合土,地面上还撒了一层厚厚的用于防潮的石灰粉。格格的尸身安放在一个小巧的金棺里,金棺外面则套着一个大棺材即椁。大棺材是由上等的松木制作的,板材足有四寸厚。陵墓四周栽种了青松翠柏。老人们回忆,那些树长得非常茂盛,到夏天时,大大的树荫完全可以遮住太阳,人们在大树下行走,感到非常凉爽。

同清王朝其它陵寝一样,小陵村的格格陵也未能幸免人为的破坏。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清王朝的旧制度被冲垮,民国的新制度没权威,军阀混战,社会无序。就在大军阀孙殿芳在东陵盗墓前后,附近李家团城的一个王姓土匪勾结小陵本村的一个混混,从宝顶一侧掘洞而下,钻入地宫,撬开棺椁,盗走了墓中所有值钱的珠宝。文革期间,格格陵再遭劫难。宫门和殿堂的屋顶被掀掉,供桌被砸烂,宝顶被炸开,使地宫彻底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最后把早已被盗墓贼破坏的棺椁彻底劈开,把格格的骨骸弃之荒野。现在,映入人们眼帘的格格陵早已面目皆非:房扒了,树砍了,墓毁了,人没了,只剩下一个千疮百孔的墓坑孤零零地掩藏在杂草乱石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