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石文坛] 徐文英的随笔《忆中的钟楼》

 黄石新东西 2020-12-31

忆中的钟楼

2021年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预示着人们对新年的一种期盼和希望,来年心想事成。还有几十个小时,黄石钟楼将迎来停摆八年后钟声再次敲响,我也期盼着钟声响起时是黄石地方经济的再次腾飞的冲锋号角鸣笛。  
历时8年的钟楼钟声停摆,是钟楼沉寂了还是如何,我未曾进行过探索,但经过修缮,终于要迎来钟声的再次响起,我关注着,等待着,期盼着,随着钟声再次响起的临近,希望黄石一个焕发生机活力的城市春天即将来到。  
伴随着应运而来的钟声,我有了又一次记忆的冲动。凡是城市有钟楼的地方,都是承载着城市的沧桑巨变,都曾经有一段城市繁荣的历史。如上海外滩海关钟楼,当钟声响起时“铛铛铛.....”响彻浦江两岸;武汉关海关钟楼钟声响起时,响彻汉口、武昌沿江两岸,两座城市都是英雄的城市,都经历了沧海桑田,有着历史记忆。黄石钟楼钟声响起时,同样响彻黄石和江北两岸,但凡有钟楼的地方,也曾经都是城市的中心。  

始建于1979年的钟楼,在我的记忆中也有许多往事回忆。我是土生不土长,但在黄石也呆了30年。我出生在黄石,从小生活在矿山,那时交通不方便,少年时到黄石来参加学科竞赛或走亲戚,都是乘坐行驶在长江的小型客船汉九班,每次汉九班就将停靠黄石码头时,我们站在船舷上远望黄石的标志物就是高大耸立的黄石钟楼,由远而进,由轮廓模糊到渐渐清晰,注视着钟楼。船靠岸时,就能听到钟楼传来的“铛铛铛铛”四声,此时此刻下午四点。船码头就建在与黄石钟楼同处一条街交通路的径头江边,那时黄石的钟楼就是黄石建筑物最高点,东到西塞、西到黄石港、南到胡家湾,北到江北,四方唯钟楼独尊,城市最高点也是最亮丽的风景线。  
十八岁时,我到黄石读中专,每次跟同学写信时,都是利用中午时间跑到钟楼邮局买邮票,寄信,那时发完信件基本上都能听到“铛”一声的钟声,中午一点整。财校离钟楼不远,基本都是钟楼的晨钟六点敲响时,是我和我同学的起床提示符,靠着钟声响起,起床洗漱。晚上下完晚自习,夜里十点钟声响起,寝室停电熄灯就寝。钟楼的晨钟和幕钟就是当时的提示信号,作息的生物钟。  
再后来,我成家了,家就住在距离钟楼300米远的劳动路口,基本也是钟楼的钟声响起,伴我起床,就这样很多年很多年已经听惯了钟楼的敲钟声,聆听不到钟楼的声响一定没有到六点,就没有一天开始的准备,生活中的每一天开始都是听到钟声开始。  
钟楼所在的交通路上,钟楼也可以比拟交通路上的历史见证人。他见证黄石的商业经济发展历程,见证黄石首条步行街的诞生和步行街的寿终就寝。初始,黄石商业的自由贸易、个体经济时代,最初在钟楼下交通路、广场路路边摆着地摊的,骑三轮车摆摊的,拖板车摆摊的,整条街道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和密密麻麻的小摊位。后来成立了工商局,摆摊逐渐规范,设成了广场路上的商业摊面,用竹竿铁丝网划防雨布格成一个一个的摊位,四车道的广场路就是两条长长的购物街。广场路的中医院这人一边就是夜市小吃的一个一个的摊位,锅碗瓢盆的声音和吃饭人的吆喝声,整条广场路热闹非凡。吃喝玩乐,衣食住行类商品样样齐全,日常的生活用品各摊位玲琅满目。那时钟楼成了黄石商业集散地,成了黄石人民的商业地标,全市人民逛街买东西,首选地就是钟楼,钟楼的意义不仅停留在有钟的一座楼,钟楼也就成了黄石商品自由贸易时代的代名词,成了那时人们的逛街购物向往目标,如同现代人心目中的万达广场。随着黄石商业经济的逐步繁荣,钟楼对面建起了金红大厦,八、九十年代的城市商圈就在钟楼.......小商品市场初步繁荣,因创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的评先,在街道上摆摊不是长久之计,会严重影响城市的市容和市貌,九十年代建成了中心集贸市场,让出了城市交通路面,所有商品摊位搬进了集市。  
钟楼的钟声承载着黄石近40年的沧桑巨变,见证了黄石城市的繁荣,商业经济的纷繁复杂的发展变化。过去钟楼是黄石的最高点,随着城市的人口不断增加,城市高层建筑物的不断地拔地而起,街道的不断修缮,钟楼已经失去了往日的最高点,它的钟声也逐渐淹没在城市高楼集群之间,曾经也一度沉寂了。沉寂多日,一个城市再次为他二次躁动,是拆除还是重建,经过民意调查,修缮重响的呼声越来越大,声音越大是对这个城市的感情越深,是生活在这座城市人们对这座城市仍然抱有希望,希望得到修缮后的钟楼钟声再次敲响时,对这座城市发展再次腾飞寄语希望和梦想,希望钟声再此敲响时,重新焕发出这座沉寂几年后发展城市的生机和活力,也希望钟楼的声音敲响时能响彻云霄......  
                            2020年12月29日夜  

徐文英,现就职于某国有银行,喜欢旅游、摄影,喜欢用手机随手拍摄生活中的精彩场景,并嵌入文字发发朋友圈。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