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祭祖扫墓看世界知名陵墓建筑

 绿色建筑研习社 2020-12-31

台湾CHINPAOSAN公墓


项目位于距台北40分钟车程的壮阔的海滨处,占据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该项目旨在设计一个新的到达大厅为该处综合体的10,000个现存墓地和一个存放150,000个附增骨灰盒的海洋馆服务。

考虑了超过30个方案,而水彩草图赢得了评委对其嵌入球体概念的赞同,因为水彩画的几个交叉的圆不仅具备其原本固有的特性,而且暗示着轮回学说,逐渐演变成了交叉的球体。

通过对模型的研究,该建筑取得了令人惊异的重叠视角,创造出惊人的空间能量。交叠的球体,这样的几何形态具有悠久的历史。博罗梅安环曾出现在古老的佛教艺术中、维京符石和千万年前的罗马马赛克上。


设计中,相交的球体嵌在一个表面覆盖浅水层的矩形平面中,好像将大海都圈到了这个设计中。水池还有助于设计的整体遵循可持续发展性:光电池板位于浅水层下方几英寸的位置,负责供应建筑内60%的电量。这些电池通过水的冷却可以将发电效率提升20%。


以色列开放式公墓 


这个建筑是一个开放的丧葬场所。可以对死者进行悼念和埋葬。建筑位于墓地边。

这个建筑有两个出入口,其中一个较小的是为逝者家属服务的,另一个更大的是为其他哀悼者服务的。这里的设计很宽敞,可以通向建筑的其他部分。建筑物的正面一直到北面都是开放的。

由于这个建筑的定位,会有更多的人们来这里处理后事,并且同时在此哀悼逝者。


这个纪念碑是由一个裸露的混凝土板制成,下部被橡树包围。纪念碑由树中心延伸出来。这个由橡树和纪念碑建成的建筑,展现了植物和金属的完美结合。

在建筑的北面有一个线形的混凝土结构,从西侧的地面开始延伸,并且从窗户边向上,到达屋顶,天花板,最后通过墙壁返回地面。就像人的一生,从尘土中来最后回归尘土。

建筑的色调是由单色组成的,大多是灰色的色调,提供了一种悲伤的感觉。

巴基斯坦国家陵墓

Mazar-e-Quaid国家陵墓是为纪念巴基斯坦建立者穆罕穆德.阿里.真纳(Muhammad Ali Jinnah )而建造的。坐落在巴基斯坦卡拉奇的一块自然高地上,这座大理石建筑是由印度设计师Yahya Merchant设计的,并于1970年竣工。


主入口拾级而上,穿而过四座尖拱中的一座进入陵墓,游览者进入到了一个巨大的八角形空间,中心摆放着纪念性的石棺(真正的棺材就在石棺正下方)。另外,除了陵墓功能以外,这座建筑还是政府和军队的典礼活动场所。

陵墓之前是一段美丽的景观大道,由花园,阶梯,15个象征性的喷泉组成,引导向75米见方的底座,这底座构成了陵墓的基地。这个4m高的基架将陵墓安置在景观之上,将人造公墓从周围环境中衬托出来,也强调了其重要性。


陵墓本身为正方形平面,上端收束墙面采用大理石,上方落有抹灰穹顶,形成了简单优雅的形式。尽管大理石通常作为纪念性建筑采用的材料,这种材料也是特意为了适应当地气候而挑选的。

建筑内外部都以大理石为主体,只是顶部落有抹灰穹顶,并且在四周用铜质格架装饰。所有的材料都取自当地并且时间紧急,为当地带来了就业机会,刺激了经济发展。

秦二世陵墓遗址公园

位于中国陕西省的秦二世陵墓遗址公园2011年完工,考虑到秦始皇陵墓所在的地理环境,建筑师保留了原始的祭祀轴陵墓,同时设计了一个新的陈列路径。


大部分的新建筑设计在地面或者地下,有利于地表植被的生长和整个环境的保护。另外,在艺术概念中,这样的设计也强调了高贵和淡雅的情感风格。通过秦始皇地下王朝创建的过程鼓励游客们体验秦朝的强盛。合理的循环式设计使游客在展览,研究、教育和休闲过程中体验到环境与建筑的有机结合。




波兰村庄殉难者陵墓

位于Michniow的波兰村庄殉难者陵墓正在进行着连续的第五阶段的施工工程。陵墓的设计构思是建造一个整体的雕塑建筑形式,并有一个能够展示多媒体的房间,项目是要通过它的形状来表现出其历史发展进程,以此作为Michniow本身的象征。该项目由国际著名的建筑事务所 Nizio Design International 进行设计,并将于2016-2017年建成开放。


建筑的整体结构设计全部采用防水混凝土连接和注入技术。钢筋混凝土壁柱立在板式基座上,一直通到屋脊。它们同时也支撑着外墙包层,这些包层及保护着立面又是建筑的隔热层。在墙壁和斜坡屋顶上面设计了一些隐藏的元素,如通风管道,电信和电力基础设施等。通过由MIROSLAW Nizio事务所创建的设计构想,钢筋混凝土的可见表面将显示出木材的结构特征。这种效果是通过应用表面来实现 - 使用模型压痕 - 一个特殊的薄层石膏使用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上面。这种压痕应用在斜坡屋顶,内壁和侧立面上。


该大楼的特点是分段式结构。分开的建筑形式有封闭式和开放式。这种形式就是雕塑建筑的灵感来源,并与其历史事件形成了建筑的一致性。此外,由于场地有10-15%的坡度,因此需要调整建筑的形状。而接下来的封闭和开放部分 - 有五个在前和6个在后 - 引导参观者通过展示和平历史的展厅,继续到后来的不断升级的镇压事件。在叙事大厅里,建筑呈现出变形和“毁坏”的现象,这也是在象征性的表达,就是在这里当时发生了灾难。在随后的封闭部分之间拥有缝隙,墙壁和屋顶采用了玻璃建筑特色。项目的总体表面积超过16200平方米,核心展馆大约占1700平方米,临时展览占用270平方米。


日本狭山湖畔墓地社区大厅

这一墓地位于琦玉县茂密的森林中。社区大厅位于城市上方的一个斜坡中央。这一场地景观很好,不过我们不想让建筑向景观开放,因此它完全就是封闭的。我们想创造出一个非常具有围合感的空间。因此,我们把功能性房间放在了中央。建筑的中央有着混凝土的核心结构,围绕着布置了游客休息厅和餐厅,而外围是比较开放的。


建筑周围有一圈宁静的池塘,与旁边的狭山湖呼应,我们将停车等其他功能移出了景观之外。最终,建立起了一个纤细而精致的圆环,利用坚固的钢柱和梁建造,而屋顶的框架的木质的,好像悬浮在上方。屋檐的高度只有1.35米,就好像是一顶圆形的礼帽。


因此建筑创造了两种不同的景观,根据参观者的视角不同而变化。当人们站着的时候就能直接看到深远的自然景观,以及湖面上反射的绿树蓝天,以及建筑的屋顶。巨大的屋顶钢梁向湖面倾斜,引导参观者进入窗户。一条像羽毛一样的座椅建造在窗户下的墙壁之中,而为了迎合较低的天花板,参观者们会不自觉地弯腰坐在椅子上。


一圈窗户微微倾斜,最高点是等候室。室内具有一种韵律感,倾斜的墙壁让参观者可以更加深入建筑。它同样也使得自然通风得以实现。凉爽的空气从湖面上袭来,而高窗则带来了温暖的阳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