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渡舟时方集锦——一贯煎医案

 大爱无疆寻易堂 2020-12-31

《案例1》李××,男,35岁,北京人。

患慢性迁延性肝病,服药二百余剂,效果不显。观其所服之方,不外疏肝理气而已。其人两胁闷痛、脘腹胀满,呃忒时作、格格有声,饮食衰少、体力日渐虚衰、夜晚则口干舌燥、手足心热。诊其脉左弦而右滑,视其舌光红如绵而无苔。刘老辨为胃阴不足,肝气横逆,三焦气滞之证。方用:

川楝子10g、白芍12g、麦冬30g、川石斛15g、青皮9g、荷蒂9g、玉竹15g、沙参15g、川贝6g、木瓜10g。

服三剂药后,呃忒明显减少,口舌干燥、五心烦热亦有所减轻。乃守上方加减进退,并嘱勿食辛辣食品。服至二十余剂,症状皆除。

[按语]本案为胃阴亏损,肝气横逆。叶天士所谓“胃汁竭,肝风鸱”是矣。细审其因,乃过服疏肝理气药物,内劫肝阴所致,而且阴血愈虚,则肝气愈旺,反更加戕伐肝脏阴血。故见胁痛、脘闷、腹胀。呃逆的肝气横逆证。又见手足心热,口燥咽干、舌红如锦无苔的阴虚之证。治当养胃阴以制肝气之横。仿魏柳州一贯煎之法,使胃阴充则木自敛。

肝病重在调肝气,世医皆知,而调治之法,灵活多样,不止于疏散之一途。肝病不及,其气郁而难伸,用辛散疏达之法,则使肝畅而气达。《内经》谓:“以辛补肝”,即此意也。然肝脏其性刚躁,易动难静,许多情况下为病肝气太过。治疗总宜酸柔平抑,以逆其横。此即《内经》“以酸泻肝”之法。若再用疏散,则必助纣为虐,使肝气横逆莫救。如李冠仙在《知医必辨》中说:“若其人并无所制,而善于动怒,性不平和,愈怒愈甚,以致肝气肆横,肝火化风,平之不及,而犹治以辛散,譬如一盆炭火,势已炎炎,而更以扇扇之,岂有火不愈炽而病不加甚耶?”,“然而庸庸者,大抵以破气为先……至不应,则以为病重难治,岂不冤乎?”,其言契合肝病治疗之旨。

【案例2】吴××,男,32岁。患病一年之久不能食,食则胃脘胀满,嗳呃而胃中有声,两胁胀满,口咽发干,以睡眠后尤甚。医以其食减腹泄,认为脾虚,投以人参健脾丸,请证未止,夜寐梦遗,脉弦,舌尖红如锦。证候分折:脉法,病在肝胆,细脉又主阴虚,舌红如锦,则阴虚之象不难辨认;口咽干燥为津液不滋;胃脘胀满,为肝胃失和;风阳内迫肠胃则便泄,故不能饱食,此证宜甘寒生津柔肝,伐其阳用之过则愈。今误用辛燥,助阳灼阴,甚则伤阴动火,而精关为之不固。治法:柔肝养胃。方守养胃柔肝汤,服20剂,共病即愈。

青龙注:养胃柔肝汤即是一贯煎加减法:

玉竹10克,生地10克,麦冬15克,沙参15克,枇杷叶6克,荷蒂6克,川楝子6克,白芍6克,佛手9克,郁金9克。

方义:用玉竹、麦冬、沙参、生地补益胃阴,以制肝气之横;枇杷叶,荷蒂降胃气之逆,以治噫气;川楝子、佛手理气疏肝而不助燥;白芍平肝,郁金解郁。摘录《刘渡舟肝病证治概要》

一贯煎出处来源(《柳州医话》)

药物组成:生地黄20g,枸杞子15g,北沙参、麦门冬、当归身各9g,

川楝子5g.

功效主治:滋养肝肾,疏肝理气。治肝肾阴虚,肝气不疏所致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疝气瘕聚由肝肾阴虚,肝气不疏所致者。

方解:本方病机乃肝肾阴虚,肝气不疏。故治宜滋阴疏肝法,方中主药生地黄重用,以滋阴养血益肝肾;辅以枸杞子、当归、沙参、麦门冬滋阴养血柔肝;佐川楝子疏肝泄热,理气止痛。诸药合用,体现以益肝肾、滋阴养血柔肝为主,少佐疏肝理气泄热之品,则补而不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