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刮痧减肥,速效局部减肥

 0知海拾贝0 2020-12-31

刮痧减肥,速效局部减肥
刮痧,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牛角、玉石等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通过良性刺激,使经络穴位处充血,改善局部微循环,起到祛除邪气,疏通经络,舒筋理气,祛风散寒,清热除湿,活血化淤,消肿止痛的作用。中医认为,“痧”是经络气血中的“淤秽”,俗称痧毒。“痧”会阻碍机体气血的运行,而引发组织器官的病变,因此中医有“百病皆可发痧”的说法。“痧”因病症轻重不同,会呈现红色、紫红色、暗青色或青黑色等不同的斑点、斑块。刮痧不仅可以增强机体自身潜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功能,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目的,还可以改善体质,促使脂肪细胞颗粒减小,加速脂肪燃烧,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中医刮痧,疏经速效减肥

0
1

刮痧减肥不同部位操作要领


刮痧减肥主要涉及面部、背部、胸腹部、上肢、下肢。整体刮拭的顺序是自上向下,先头部、背部、腰部或胸腹部,后四肢。背部、腰部及胸腹部可根据病情决定刮拭的先后顺序。每个部位一般先刮阳经,再刮阴经,先刮拭身体左侧,再刮拭身体右侧。科学地进行刮痧,可使减肥事半功倍。
●头部
头部有头发覆盖,须在头发上面刮拭,不必涂刮痧润滑剂。为增强刮拭效果可使用刮板薄面边缘或刮板角部刮拭,每个部位刮30次左右,刮至头皮有发热感为宜。头发稀少者手法不宜过重。额顶带从前向后或从后向前刮拭。顶枕带及枕下旁带从上向下刮拭。顶颈前斜带或顶颞后斜带及顶后斜带从上向下刮拭。额中带、额旁带治疗呈上下刮拭,保健上下或左右方向刮拭均可。
●面部
面部刮痧通过全息元传递经络穴位反射区至内脏双向调节,以外达内,以内养外,调节各个器官的生理活动,以求体魄的健康,肌肤的亮艳润泽;对于面部经常出现的暗疮、色斑、皱纹、黑眼圈等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良性的面部刮痧可改善面部血管的微循环,增加血液和淋巴液、体液的流量,维护纤维的弹性状态,排毒养颜,舒缓皱纹,行气消斑。面部刮痧在保健美肤的同时还有利于面部塑形。
面部由内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左右两侧分部分刮拭。面部出淤影响美观,因此手法须轻柔,忌用重力大面积刮拭。刮拭的按力、方向、角度、次数均以刮拭方便和局部能耐受为准则。
●背部
背部刮痧作用于全身肌肉厚实部位,通过疏通经络、调整气血,可滋润全身肌肤,能起到美容护肤、塑身健体、延年益寿等作用。
刮痧前,先进行背部皮肤清洁、热敷;双手掌蘸取少量按摩油,从大椎两侧0.5寸的位置向下慢慢移动,舒缓背部,慢慢推至腰部,分至腰部收回后拉至肩部,分开两手臂收回。
背部刮痧一般由上向下刮拭。一般先刮后背正中线的督脉,再刮两侧的膀胱经和夹脊穴。肩部应从颈部分别向两侧肩峰处刮拭。用全息刮痧法时,先对穴区内督脉及两侧膀胱经附近的敏感压痛点采用局部按揉法,再从上向下刮拭穴区内的经脉。
注意,单纯性的背部刮痧会有一些负面影响:经常单纯性的背部刮痧会使人体免疫力下降,阴气加重,会出现乏力、腹胀、心脏供血不足等症状;会使人体出现阴阳不平衡,出现头晕、恶心、畏寒的症状;经常做背部刮痧,血糖、血压都会出现不平稳现象,容易引起体虚。
●胸部
胸部刮痧的部位是胸部正中线任脉天突穴(胸骨上窝正中)到膻中穴(前正中线,平第4肋间隙,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刮痧的方式是用刮板角部自上向下刮拭。具体为:胸部两侧以身体前正中线任脉为界,分别向左右(先左后右)用刮板整个边缘沿肋骨间隙走向由内而外稍向上斜,轻刮,依次逐渐从下肋而向后上肋刮,注意不要刮在肋骨上,并越过乳头部位。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
另外,对胸部刮痧时刮板与体表的接触角度要小,这样胸部受力就会相对减小,角度以不大于45°为宜。胸部为心、肺之所在,用力过重会对心肺功能造成影响和损害,尤其对于严重心肺疾病患者不宜采用。因此,胸部刮痧刮板与体表接触角度不宜过大,用力要轻柔,速度宜慢。
●腹部
腹部刮痧可以有效刺激肠道蠕动,促进腹部血液循环,促进肠胃动力,有效改善消化系统功能,进而改善便秘,还能起到燃烧脂肪、收腹的效果。
腹部减肥刮痧的手法:刮痧时最好仰卧,以肚脐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用刮板进行刮拭按摩,力度均匀,不必过于用力,以腹部皮肤红润为度。然后采用角揉法按摩腹部主要穴位:天枢穴、关元穴和气海穴。坚持半个月至1个月,就能明显感觉身体轻盈,腰腹部赘肉减少。
所谓角揉法,就是以刮痧板的厚边棱角边侧为着力点或厚棱角侧面为着力点,着力于有效穴位,施以旋转回环的连续动作,带动皮肤下面的组织搓揉活动,用力适中。
腹部刮痧用力要均衡柔和。
注意:饭前饭后1小时禁刮腹部。内脏下垂者,应由下向上刮。
●上肢、下肢
上肢、下肢刮痧因先刮外侧再刮内侧,遇到关节骨骼凸起部位应顺势减轻力度,在肌肉丰富处可以用力稍重,速度也要慢。
注意,上肢与下肢,内侧与外侧各有不同:上肢外侧是由指尖向肘及肩膀方向进行;内侧是由肩向指尖方向刮。下肢外侧及后侧是由大腿向膝、向脚刮;内侧是由内踝尖向膝、向上刮。
特别提示:刮痧时,如果找不准穴位,可以大面积的刮,范围包括到穴位就可以。


0
2

 刮痧的一般手法

手拿刮板,大拇指和其他四指分别握住刮痧板的两边,刮痧时用手掌心的部位向下按压。根据部位的需要,将刮痧板的一半长边或整个长边接触皮肤,刮痧板向刮拭的方向倾斜,自上而下或从内到外均匀地向同一方向刮拭,不要来回刮,每次有一定的刮拭长度。
人体的部位不同,使用刮痧的方法也不相同。下面介绍常用的几种手法:
面刮:刮痧中最常用、最基本的刮拭方法。此法要求刮痧板与皮肤角度控制在30°~60°,标准角度是45°。一般使用面刮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必须手掌出力,千万不可手指用力,一来可以防止力气过重皮肤受伤;二来也可以保证刮痧过程中出力均匀。
点刮:此手法利用刮痧板较尖部位接触皮肤,除了可以点按穴位外,还可在任督二脉使用(督脉一般在脊椎处,任脉在人体正面对应的部位),角度同样控制在30°~60°。
力刮:此手法要求刮痧板与皮肤保持90°,来回不停摩擦,刮痧板始终不离开皮肤。额头处使用此方法较多。
角刮:此手法要求利用刮痧板的角部,在穴位上刮,刮板面与皮肤呈45°。
此外还有按揉法,根据刮痧板的方向不同,可以分为三种:
平面按揉法:刮痧板的角度小于20°按压在穴位上,做柔和、缓慢旋转运动。
旋转按揉法:使用刮痧板在穴位旋转摩擦。足三里使用此法刮拭效果最佳。
垂直按揉法:刮痧板在穴位做垂直按压,类似于力刮。
注意:每次操作前,刮痧板一定要消毒。一般每个部位刮3~5分钟,最长不超过20分钟。一定要记住,对于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痧。治疗时一般用刮板薄的一面刮拭,保健时用刮板厚的一面刮拭。
刮痧的手法要以患者感到舒服为原则。使用正确的刮痧方法可以提高刮痧疗效。但是刮痧疗法的治疗效果,又因为操作力量的轻重、速度的急缓、时间的长短、刮拭的方向以及作用的部位等诸多因素,分为补泻两种。
补法:操作速度较慢,力度小,刺激时间短,作用浅,对皮肤肌肉细胞有兴奋作用的手法称为“补法”。
泻法:操作速度加快,力度大,刺激时间长,作用较深,对皮肤肌肉组织有抑制作用的手法称为“泻法”。
当然,如果力量适度,速度不快不慢,效果则介于补法和泻法之间,称为平补平泻法。
中医治疗的基本法则是“虚者补之,实者泻之”,补和泻的两种作用是对立的两个面,但是又相互关联,通过这两种方式以达到人体阴阳的平衡,增强人体正气,抵御邪气入侵。

0
3

哪种刮痧器具比较好


刮痧的器具包括操作工具和刮痧油。
操作工具其实十分简单、方便,只要是边缘比较圆滑的东西,如梳子、搪瓷杯盖子等,都可以用来刮痧。当然,如果长期使用或作为治疗,还是用正规一些的刮痧板比较好。现在推荐两种比较常用的刮痧板:
1.水牛角刮痧板:采用天然水牛角制作而成,对人体肌肤无毒性刺激和不良化学反应。而且水牛角本身是一种中药,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的作用。水牛角刮痧板具有不导电、不传热、光滑耐用、不擦伤皮肤、易于消毒的特点,是最理想而实用的工具。
2.玉石刮痧板:采用天然玉石制作而成,具有镇静、安神、润肤的功能,而且玉石含有人体所需的许多种微量元素,与皮肤有亲和力,更适合面部刮痧或保健刮痧。
注意:水牛角刮痧板不能火烤、不可水煮、不能高压消毒或浸泡消毒。消毒后擦拭干净放入皮套里,置于阴凉处保管。玉石刮痧板要轻拿轻放,不要与硬物碰撞,操作时小心,以免破碎。
刮痧油:刮痧之前,为了减少皮肤摩擦,防止划破皮肤,还要在皮肤表面涂一层润滑剂。一般香油、色拉油都可以。当然,有条件的话,最好采用专门的刮痧活血剂。它是一种采用天然植物油加10余种天然中药,经传统与现代高科技结合的方法提炼加工而成的刮痧油,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开泄毛孔、疏通经络、排毒驱邪、消炎止痛等作用。


科学刮痧,健康瘦身需谨慎

0
1

改善体质彻底战胜肥胖


刮痧减肥的主要经穴有肺俞、脾俞、肾俞(膀胱经);膻中、中脘、关元(任脉);孔最至列缺(肺经);曲池(大肠经);丰隆(胃经);三阴交(脾经)。除了刮拭这些穴位外,不良的体质也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下面就为大家介绍调理不良体质的刮痧方法,以根据减肥者体质选择适当的手法进行综合治疗,减肥效果更佳。
●痰湿体质
刮拭此组穴位可以健脾益气、振奋阳气、促进水液代谢、利湿化痰,从而有效地改善痰湿体质。
〔背腰部〕
手法:面刮法,从上到下刮拭。
肺俞穴:第3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属膀胱经。
脾俞穴:第11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属膀胱经。
三焦俞穴:第1腰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属膀胱经。
肾俞穴:第2腰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属膀胱经。
膀胱俞穴:在骶部,骶椎正中嵴旁1.5寸,平第2骶后孔,属膀胱经。
〔胸腹部〕
手法:面刮法,从上到下刮拭两侧中府穴,上脘穴至下脘穴段,石门穴至关元穴段;最后从里向外(从正中线向背部方向)刮拭两侧章门穴。
中府穴:在胸前壁外上方,距前正中线6寸处,平第1肋间隙,属肺经。
上脘穴: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5寸,属任脉。
下脘穴: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2寸,属任脉。
石门穴:人体的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下2寸,属任脉。
关元穴:人体的下腹部,前正中线上,从肚脐到耻骨的距离五等分,从肚脐往下3/5处,属任脉。
章门穴:人体的侧腹部,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对着肘尖尽处,属肝经。
〔上肢〕
手法:面刮法,从上到下刮拭。
列缺穴:在前臂部,腕横纹上1.5寸处,属肺经。
太渊穴:在前臂手腕部,手腕横纹上,拇指根部侧即是,属肺经。
〔下肢〕
手法:面刮法,从上到下刮拭。
足三里穴: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是,属胃经。
丰隆穴: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以上8寸,距胫骨前缘1.5寸,属胃经。
阴陵泉穴:小腿内侧,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属脾经。
三阴交穴:小腿内侧,足内踝上缘3指宽,在踝尖正上方胫骨边缘凹陷处,属脾经。
公孙穴:足内侧缘,第1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属脾经。
特别提示:痰湿体质者刮痧时,不可为追求出痧,只要局部毛孔微张或局部有热感即可停止刮拭。
●湿热体质
刮拭此组穴位可以调理肝胆、清热泻邪气、健脾胃、利水祛湿、改善湿热体质。
〔背腰部〕
手法:面刮法,从上到下刮拭大椎穴至至阳穴段督脉,肺俞穴至心俞穴段,肝俞穴至胃俞穴段。
大椎穴:颈部下端,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属督脉。
至阳穴:背部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处,属督脉。
肺俞穴:第3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属膀胱经。
心俞穴:第5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属膀胱经。
肝俞穴:第9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属膀胱经。
胆俞穴:第10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属膀胱经。
胃俞穴:第12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属膀胱经。
〔胸腹部〕
手法:面刮法,从上到下刮拭两侧上脘穴、中脘穴、下脘穴段,天枢穴至水道穴段;角刮大横穴。
上脘穴: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5寸处,属任脉。
中脘穴:人体前正中线,肚脐上4寸处,属任脉。
下脘穴: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2寸,属任脉。
天枢穴:人体腹中部,肚脐两边左右旁开2寸处,属胃经。
水道穴:人体下腹部,肚脐下3寸,距离正中线2寸处,属胃经。
大横穴:人体腹中部,平肚脐,距离肚脐4寸,属脾经。
〔下肢〕
手法:面刮法,从上到下刮拭。重刮小腿正中线肝经,轻刮脾经胃经。
足三里穴: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属胃经。
丰隆穴: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1.5寸,属胃经。
阴陵泉穴:小腿内侧,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属脾经。
中都穴: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中央,属肝经。
蠡沟穴: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中央,属肝经。
三阴交穴:小腿内侧,足内踝上缘三指宽,在踝尖正上方胫骨边缘凹陷处,属脾经。
公孙穴:足内侧缘,第1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属脾经。
●气虚体质
刮拭此组穴位可以益气健脾、调气利水、增强身体抵抗力,从而有效地改善气虚体质。气虚体质者每次刮拭部位不可过多,应用补法刮拭,且刮拭时间不可过长,每个部位只要局部有热感或少量出痧即可。
〔背部〕
手法:面刮法,从上到下刮拭。
肺俞穴:第3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属膀胱经。
脾俞穴:第11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属膀胱经。
胃俞穴:第12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属膀胱经。
肾俞穴:第2腰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属膀胱经。
志室穴:第2腰椎棘突下,左右旁开3寸,属膀胱经。
〔胸部〕
手法:角刮法,从上向下刮拭。
膻中穴: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平第4肋间隙),属心包经。
中庭穴:在前正中线上,平第5肋间,即胸剑结合部,属任脉。
〔上肢〕
手法:面刮法,从上到下刮拭。
内关穴:前臂掌侧,腕横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属心包经。
列缺穴:前臂部,腕横纹上1.5寸处,属肺经。
太渊穴:前臂手腕部,手腕横纹上,拇指根部侧即是,属肺经。
〔下肢〕
手法:面刮法,从上到下刮拭。
足三里穴: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是,属胃经。
阴陵泉穴:小腿内侧,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属脾经。
●阳虚体质
刮拭此组穴位可以温阳益气、健脾补肾、增强机体活力,使精力旺盛,从而有效地改善阳虚体质。阳虚体质者身体较弱,每次刮拭部位不可过多,应用补法刮拭,可在重点穴区短时间选用平补平泻手法,禁用泻法。
〔背腰部〕
手法:面刮法,从上向下刮拭两侧穴位。
大椎穴:颈部下端,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属督脉。
至阳穴:背部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处,属督脉。
命门穴:腰部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与第3腰椎棘突之间,属督脉。
心俞穴:第5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属膀胱经。
神堂穴:第5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3寸,属膀胱经。
肾俞穴:第2腰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属膀胱经。
志室穴:第2腰椎棘突下,左右旁开3寸,属膀胱经。
〔胸部〕
手法:角刮法,从上向下刮拭。
膻中穴: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平第4肋间隙),属心包经。
〔上肢〕
手法:面刮法,从上向下刮拭。
阳池穴:在腕背横纹中,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属三焦经。
内关穴:前臂掌侧,腕横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属心包经。
〔下肢〕
手法:面刮法,从上向下刮拭两侧穴位。
足三里穴: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属胃经。
大钟穴:在足内侧,内踝后下方,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属肾经。
公孙穴:足内侧缘,第1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属脾经。
太白穴: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属脾经。
●气郁体质
刮拭此组穴位可以疏肝利胆、行气活血、解郁除烦、促进体内气机调畅,从而有效地改善气郁体质。气郁体质者出痧可多可少,对于不易出痧者,只要毛孔微微张开或局部发热即可停止刮拭。
〔背部〕
手法:面刮法,从上向下刮拭两侧穴位。
肝俞穴:第9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属膀胱经。
胆俞穴:第10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属膀胱经。
魂门穴:第9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3寸,属膀胱经。
阳纲穴:第10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3寸,属膀胱经。
〔胸部〕
手法:角刮法,从上向下刮拭膻中穴;再以平刮法从里向外(从正中线向背部方向)刮拭期门穴、章门穴。
膻中穴: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平第4肋间隙),属心包经。
期门穴:前胸部,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属肝经。
章门穴:人体的侧腹部,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对着肘尖尽处,属肝经。
〔上肢〕
手法:面刮法,从上向下刮拭两侧穴位。
支沟穴: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属三焦经。
外关穴: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属三焦经。
〔下肢〕
手法:面刮法,从上向下刮拭两侧穴位。
阳陵泉穴: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凹陷处,属胆经。
外丘穴:小腿外侧,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缘,属胆经。
曲泉穴:屈膝时,在膝内侧横纹上方凹陷处,属肝经。
蠡沟穴: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中央,属肝经。


0
2

减肥应注意的事项


●刮痧应注意保暖
室温较低时应尽量减少暴露部位,夏季高温时不可在电扇处或有对流风处刮痧。因刮痧时皮肤毛孔开泄,如遇风寒之邪,邪气可通过开泄的毛孔直接入里,不但影响刮痧的疗效,还会因感受风寒引发新的疾病。
●刮痧时间不宜过长
减肥者每次刮拭时间不可过长,严格掌握每次刮痧。不可连续大面积刮痧治疗,以保护正气。减肥者所需刮拭的部位,当经络穴位与全息穴区结合应用时,多种全息穴区治疗部位,每次选刮1~2种即可。
●刮痧后宜饮用一杯热水
每次刮痧治疗时,都会使汗孔开泄,邪气外排,要消耗部分体内的津液。刮痧后饮一杯热水,不但可以补充消耗的水分,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代谢物的排出。
●刮痧后不宜立即洗浴
刮痧造成皮肤毛孔开泄,为避免风寒之邪侵袭,须待皮肤毛孔闭合后,方可洗浴,一般间隔约3小时。
●痧斑未退不宜再刮
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拭。再次刮痧时间需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标准。

0
3

哪些人群不宜刮痧


刮痧疗法对于大多数人都是适用的。但有以下情况的人不宜刮痧。
1.女性月经期、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以及女性的乳头禁刮。
2.有出血倾向疾病的患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等,需慎刮。
3.体表有疖肿、破溃、疮痈、斑疹、皮肤高度过敏、患有接触性皮肤病的人禁刮。
4.久病年老、极度虚弱、消瘦者需慎刮。
5.醉酒、过饥、过饱、过渴、过度疲劳者禁刮。
6.   癌症、肿瘤患者禁刮。
7.急性扭伤、创伤的疼痛部位或者骨折部位禁止刮痧。

中国标准刮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