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语文一定要有整体意识。 比如古诗文默写这道题,前段时间网上还有人讨论,为了6分背那么多古诗文,到底值不值。 如果把默写只当作死记硬背的默写,那就大错特错了。 前段时间,给大家推荐分享了一份材料,叫做《中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300题》,如果把每道题的题干和设问反过来,就是进行了300次分析理解鉴赏的阅读训练。 举个例子,一道理解性默写题,问你《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里把愁绪比做江水,化无形为有形的句子是? 把这个设问方式反过来,就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历来为人称道,请做赏析。 看出这两道题的关系了吗? 这里“江水”这个意象的使用,被后世很多诗人效仿;你也会看到,很多古诗词鉴赏题中赏析流水意象的题,母题就在这里。 再者,比喻手法的作用,不只是“生动形象”,而应该是“化陌生为熟悉,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 如此一来,一句小小的理解性默写,帮你掌握了多少知识点! 好了,之前都不知道这份材料的同学,可以按下方的指示,回复“中考理解性默写”,阅读、收藏和分享这份《中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300题》。 ◁ 为方便用户打印后学习使用,上述资料做制作成PDF文档。扫描左侧二维码,回复“中考理解性默写”,可下载PDF文档。 |
|
来自: 当以读书通世事 > 《070-语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