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消费者心理的十大效应

 wanghong2015 2021-01-03

营销回归到商业本质就需要研究消费者心理。那么在五花八门的心理模式当中,即使营销模式时常变换,但是人性心理是不变的。

为什么越是限量的东西越遭人抢购?为什么网红店越是排队、越能吸引你?为什么很多月光族少女愿意透支信用卡买名牌包?

这其中的的奥秘,其实很简单,即人性使然。在我们身边,利用心理效应做营销的列子,比比皆是。掌握消费者的心理及行为模式,会让营销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折中效应:在不确定情况下 选择中间选项

“折中效应”,当人们偏好不确定的情况下做选择时,往往更喜欢中间的选项,因为中间的选项看起来更安全。因为太高的,可能超出自身消费能力,太低的又看不上。

折中效应通常是指消费者的决策具有非理性倾向,会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当一个选项集合里新增加一个极端选项后,会使原来的选择方案成为折中选项,那么即使折中选项在选项集合中不存在绝对占优关系,它也会更具吸引力,被选择的概率增大。

苹果手机一般有三个价位,是根据内存而定,大部分人都会选不是最便宜也不是最贵的,而是中间那一个。

2.稀缺原则:机会越少 价值越大

在消费心理学中,人们把“物以稀为贵”而引起的购买行为提高的变化现象,称之为“稀缺效应”物以稀为贵,是恒古不变的原则。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而资源却是有限的,因而在有限的资源争夺中,越稀缺则越珍贵。

西奥迪尼还提出了稀缺原则概念:机会、内容或产品越少,其价值就越大。害怕失去某种东西的想法,比渴望得到某种东西的想法,对人们激励作用更大。

运用这种“稀缺原则”的一般都是奢侈品,比如爱马仕,由于其皮料和工人的限制,使得其产量非常低,但是依然不妨碍那些贵妇名流费劲心思的去得到它

3、诱饵效应:催化消费者选择最贵价位

在价格模型中常见此效应,其中一个价位故意来吸引人们选择较贵的价位。星巴克(Starbucks)以前饮品的大小有3种选择:大(Grande)、中(Tall)、小(Small),当时消费者点的最多的是中杯;后来它将小杯取消,将杯型的3种选择改为:超大(Venti)、大(Grande)、中(Tall),消费者现在点的最多的是大杯。超大杯的选项,心理学称为「诱饵(Decoy)」。

很多商家都有「顶级配置」和「豪华套餐」的选项,商家期待的并不是销售这些豪华选项,商家主要的目的是销售价格第二高的或其他价格稍高的选项。与最贵的做比较,比其价格低一些的消费者会容易接受很多。

4、锚定效应:提供参照物,度量产品价值

锚定效应,同样是消费者“货比三家”心理在作祟。当消费者对某一件事情价值无法评估时,就会拿身边熟悉的参照物进行对比,获得一个确定性的结果。品牌在营销时要善于设锚,给消费者找一个具象化的价值、价格参照物,放大你的产品价值或者价格的超值。

华为的保时捷联名手机,是一款定位高端的智能机。这款手机的设计和产品表现,我们暂且不论。单说这个产品给人的价值感,确实一开始就与众不同。

消费者听到这个产品的名字,就会不自觉的将保时捷豪车的印象带入其中,大幅提高产品的心理价格。

5、凡勃仑效应:炫耀的力量 越贵越好卖

1899年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在著作《有闲阶级论》中提出这一理论:一些商品价格定得越高,就越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书中,凡勃伦把商品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炫耀性商品,一类是炫耀性商品。

凡勃仑效应揭示了人们的一种奇怪的心理现象:当商品定价较高时,反而更能得到消费者的青睐,这背后其实是消费者炫耀的心理需求。

奢侈品的价格原理,就是让奢侈品成了人们彰显身份、体现自己经济实力的商品。这就是为什么奢侈品的定价,远远超过成本,却有无数消费者趋之若鹜,这才能显示出自己是个有品位的人。

据一位熟悉奢侈品运营的人士透露,由于顾客消费大多“跟涨不跟跌”,奢侈品牌每次“放出”涨价风声,其实都是在促进销售。不断涨价是奢侈品牌屡试不爽的一种营销手段。

6、从众效应:跟随主流选择,准没错儿

从众效益简单来说就是从众心理。很多时候,用户自愿追随大部分意见,人们内心总会有一种“被孤立”的恐惧。所谓从众效应就是随大流。

从众效应在营销中最常见的一个表现就是,营造“大多数人都在做”的意见环境,比如越是排队越多人想进店一探究竟的奢侈品店,又比如大牌长龙的奢侈品门店,还是想让人一探究竟。

7.心理账户:为溢价找到一个合理的理由

每个人都有一个心理账户。商家可以先分析了解目标用户主要存在哪些心理帐户,舍得在哪个帐户上花钱,然后运用情感化设计来突出强调,为用户找一个冠冕堂皇的花钱理由,从而减少花钱的心理愧疚,促成购买。

例如,同样一件标价为三千元的围巾,如果是给自己买可能觉得贵,舍不得买,但如果是送给心爱人的生日礼物,可能就会毫不犹豫地买了。这是因为,用户把这两类支出归到了不同的“心理帐户”,前者是使用功能,后者上升到情感维系。卡地亚等一些珠宝品牌就非常善于营销消费者对情感需求的渴望“爱她,就送她卡地亚珠宝!现在卡地亚珠宝已经成为全世界有情人的梦想,其经典的红盒子早已经成为了奢华和真爱的象征。

8.罗森塔尔效应:越是正向激励 越能收获成果

罗森塔尔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罗森塔尔效应强调正向激励的重要作用,品牌对用户的夸赞与认同,可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让用户更努力完成目标。

Keep在用户体验设置中,就用到了罗森塔尔效应。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可以收到粉丝或朋友的加油语音,同时App也会在适当节点给予用户鼓励,如“您已跑步4公里,用时40分钟,加油哦”!像Nike、UA这些运动品牌甚至拥有APP,将运动教学免费开放给所有人,成为他们运动的必备工具,同时很好的增加了与客户的粘性。

9、潘多拉效应:好奇心越被压抑越容易反弹

潘多拉是个希腊典故,宙斯命令众神给潘多拉送礼物,因为被好奇心驱动,潘多拉最终没忍住打开了众神送的小盒子。潘多拉效应,是指利用禁止的反作用力去影响消费者的行为。比如制造悬念、假意禁止,或者通过预埋与铺垫“好奇 心”线索等方式,刺激消费者的逆反心理。

疫情期间,网易严选曾经投放一组户外公益广告,文案为“还是别看这个广告了”。越是禁忌,人们越想看。网易严选正是抓住了人性的这种逆反心理,反而吸引路人产生强烈的兴趣。

10、巴纳姆效应:把话说进消费者心坎里

巴纳姆效应,简单来说,每个人想看到与我有关,自己又喜欢的内容。巴纳姆效应能够在营销上奏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都习惯性地“对号入座”,寻找自我认同感。

很多品牌推出此类H5,即根据算法推荐机制,生成千人千面的人设标签或者个性化内容,而不是让玩家获取千篇一律的标准化答案。这能让每个人都能获得参与感,激发用户对号入座式选择或回答,从而激发大众的分享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